秦亞農
摘 要:英語學習不應該只停留在考級拿證,而是要注重實用性,強調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高職院校英語聽說教學的首要任務。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大多數高職學生往往通過十年的英語學習,仍不能用英語自由流暢地表達,學的是不折不扣的“聾啞英語”。因此,在高職英語聽說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服務將來的工作與學習,是擺在高職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個刻不容緩的課題。
關鍵詞:培養 提高 聽說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6-118-02
英語教學的實質是交際,是師生、生生之間的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聽說作為人類最基本的交際方式,在日益繁榮發展、信息劇增、全球化日趨加強的今天,加強英語聽說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在語言交流工具中,聽是人們語言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信息接收、語言輸入和存儲的重要途徑。聊天、打電話、聽音樂、聽課、聽廣播以及商務談判等活動都離不開聽,常言說“十聾九啞”,聽不懂就是“聾子”,“聾子”接收不到外界的信息就無法做出反應,因而大多都是“啞巴”。從聽說讀寫的關系上來看,說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有賴于聽的能力,良好的聽力訓練還有助于閱讀和寫作水平的提高。聽力訓練是英語學習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吸收語言素材的重要手段。只有通過大量的聽,才能吸收豐富的語言材料,熟悉語言的表達形式,才能逐漸模仿著去說。加強聽力訓練有助于提高說英語的能力,還能改進語音、語調,擴大知識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進而鍛煉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
據調查發現,美國成人獲得信息的途徑是45%的時間用于聽,36%的時間用于說,16%用之于讀,9%用之于寫。“聽、說”排在聽、說、讀、學、譯五項基本技能之首,可見聽說對于語言學習的重要性。具備一定的英語聽說能力是高職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高職英語教師必須注重聽說能力的培養。然而,在傳統的應試教學中,注重語法及語言知識的講解和操練,而對語言韻交際功能重視不夠,導致學生聽力、口語能力嚴重下滑。大多數學生都覺得聽說水平難以提高,學習效果不佳。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得出一些粗淺的認識,供大家參考指正。
一、過好語音關,夯實英語聽說基礎
正確的語音是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的前提。許國璋先生說過,“把語音學好了以后就會嘗到甜頭的”。當一個詞的發音在大腦里留有一個印象,再次聽到這個詞時,就會與大腦里的那個印象相契合并且迅速做出反應,就更容易聽懂了。聽是說的基礎,說是聽的提高。只有通過聽才能弄清正確的語音、語調,才能有針對性地模仿著去說,你的發音才可能純正地道,自身發音準確就更容易聽懂別人說的英語。掌握一些實用的朗讀技巧,這對于處理英語單詞和語句的重音、音的省略同化、不完全爆破以及連讀等很有幫助。以漢語為母語的中國人在初學英語語音時,多少總免不了受母語的影響,在其所講的英語中帶入一些漢語的發音習慣,從而影響了英語語音的純正。要有效克服語言障礙,需要詳細分析語音中各主要要素——易混的音素對,例如下面幾組就是較容易混淆的:acept,except;addition,edition;latter,ladder,formerly,formally。語流中的連讀、弱讀、省音、同化等音變現象,詞、句重音和語調以及英美發音差異對聽力理解都有影響的。
二、克服心理障礙,堅持循序漸進原則
人們交流時總是先聽后說,答非所問表明沒有聽懂對方說的話。很多學生進行聽說訓練時顯得十分焦急和慌亂,結果是心越急大腦獲得信息的能力就越低,有的學生甚至聽到最后大腦仍是一片空白。還有的學生一聽到不熟悉的單詞便會停下來長時間思考該單詞的意思,結果耽誤了其余部分的內容。聽者要保持心情放松、頭腦清醒、全神貫注、鎮定自信遇到一兩個生詞不必過于介意,不要追求對聽力材料百分之百的理解。其實,對話語的部分理解足以確保對話雙方正常進行交流,做出恰當的反映。憂心忡忡、顧慮重重勢必影響聽力的正常發揮,良好的習慣、穩定的心理素質是聽者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
聽力先從簡單易懂的開始,選你勉強可以張口說出來的材料來聽,這樣聽幾遍說幾遍,聽、說協同提高,語言溝通逐漸順暢。練聽力就像上臺階,練會了簡單的,復雜的自然就會,若想一步邁上第十個臺階,一輩子也別想邁上去。聽力稍強之后,可以和“說”結合起來,創造機會跟別人進行簡易的英語對話,這對提高聽力很有幫助。我們經常聽到同學說,“我真想學好口語,可惜詞匯量太少。”這讓我想起有一次機場送別時—位美國朋友說的話,“My stayin Changsha is short,but the memory is very long.”這句話讓我感觸頗深,簡單的詞匯原來也能表達深刻的意思。
三、利用課堂教學,加強聽說調練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應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在課堂上,教師要盡量用英語授課,增加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加強聽說訓練。教師在開始階段語速要慢,要注意學生的反應,學生一旦能夠聽懂一些時自然會有興趣。有些教師以學生基礎太差為由,在英語課堂上從頭到尾基本上采用中文授課,采取這種做法的老師估計不在少數,為數眾多的學生的“聾啞英語”難道不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嗎?
課堂教學要將聽力訓練和口語練習有機結合,既可以使聽力、口語同步提高,又可以檢查對聽力材料的理解程度,還可以培養思維流暢性及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如可以組織學生對日常話題進行討論或對熱門話題進行辯論,要求發言者不能只顧自己說自己的,而是要針對前—個人的發言做出評論,提出自己的觀點,闡述自己的看法。這樣學生首先要認真去傾聽,同時琢磨在口語表達上如何應對。學生復述課文,講英語故事、進行角色扮演以及討論等課堂活動不僅練習了聽力,提高了興趣,還有助于口語的提高。不要忘了教師只是課堂的導演,學生才是演員。教師講得喉干舌燥的口語課其實是很失敗的,真正需要開口練習的是學生。
四、加強第二課堂教學,營造英語聽說氛圍
學校要長期堅持英語角、英語早讀活動,英語角每晚都要有教師負責指導,每周更換主題,場面非常熱烈,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口語交際環境。校廣播站、英語調頻電臺每天堅持定時用英語廣播,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聽力訓練環境。校內有關英語演講賽、辯論賽以及英語晚會定期舉行,形成慣例。通過第二課堂為學生設計出實用的、多樣化的、個性化的活動,使英語教學從單一的小課堂轉移到以校園為主的大課堂,營造一個學習氛圍濃厚、范圍更廣大、參與人數更多的英語學習環境。
實踐證明,舉辦各種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大大提高了英語聽說教學的效果,加強了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和應變能力,提升了心理素質,會深受學生們的歡迎。把各種演講比賽、辯論賽引入英語聽說課堂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突破重點、難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對于培養全方位人才具有積極的作用。
五、將多媒體與高職英語聽說教學相結合
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對高職英語聽說教學產生了重大影響,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CALL)和網絡輔助語言教學(WALL)是外語教學發展的趨勢。改革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計算機軟件及網絡具有資源豐富、選擇空間大的優勢,這些聽說材料集文字、圖像、聲音于一體,且語音純正規范,形象生動,較傳統的聽說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使課堂教學容量相對增大,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通過互聯網,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和外國人溝通、交談。學生還可以利用教學軟件自主訓練自己的語音、語調,計算機能夠進行反饋。人機交流克服了學生的羞澀感,學生自然學的更加投入和輕松,聽說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六、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能力培養
高職院校的考試不僅考核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理論知識),更應注重考核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高職院校要培養適應人才市場需求、滿足社會需要的合格畢業生,就必須改革考試評價體系,改變應試教育。我國目前的中小學、大學各種不同層次的英語考試仍然停留在筆試的基礎上,以客觀題為主,缺乏交際性測試項目。學生做題的能力很強,語言交際能力很差,這顯然違背語言規律,不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綜合語言技能,對英語教學起了不良的導向作用。語言的功能在于交際,而交際中人們最為倚重的恰恰又是聽說技能,培養學生的聽說技能也是高職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要體現語言的交際功能,首先應該改變當前應試教育的考試方法,在考試評價體系中增加口語和聽力的考察,才能最終為市場經濟提供應用型人才。
七、聽說練習貴在持之以恒
聽說訓練是學習英語的重要途徑,也是學英語的同學們在考試和實際應用中最害怕的一部分。很多順利通過六級考試的學生,聽力部分往往也是薄弱環節。提高英語聽說水平要循序漸進,方法得當,才能逐步提高。聽力極大地影響著口語,兩者既互相制約,又互相促進。我們可以從說著手提高聽力,說的速度一定程度上反映聽的速度。說得越快,說明我們聽的能力越強,聽力也會逐步提高。聽力的提高會使交流更容易、更有趣。隨著練習的增多,聽說能力都會得到提高。
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只要平時能夠注重基本功訓練,扎實掌握好一些常用詞匯、短語及句型,長期堅持不懈地練習聽說技能,我們的聽力定會逐漸增強,自然流利的英語會從我們嘴里脫口而出。
八、結束語
英語聽說能力表現為一個人的英語交際能力,是衡量英語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據,也是中國學生在全球化時代用英語傳達感情、交流觀點、參與競爭的能力。高職院校的特色在于學生技能的培養,英語教學必須擺脫過去重語法、輕聽說的局面,讓英語學習者從“紙上談兵”回歸到實踐運用。高職英語教師和教學主管領導要充分認識英語聽說能力的重要性,真正做到讓英語聽說能力普遍地成為當代高職院校學生的一項基本技能。
參考文獻:
1.虞蘇美.大學英語聽說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2.胡曉瓊.外籍教師談中國英語教學與文化差異。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0(l)
3.方杰.聽力理解與心里素質.首都師范大學學報[J].2002
4.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廣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l
5.李冬蓮.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研究與探索.職業教育研究,2004.9
6.楊眉.關于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的思考.職業教育研究,2004(5)
(作者單位:湖南對外經濟貿易職業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0)(責編: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