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成盤
摘 要:21世紀是海洋世紀,當今世界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是人口劇增、資源匱乏、環境惡化,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臨海國家都把開發海洋資源,發展海洋經濟作為解決21世紀人類面臨共同問題的重要途徑。文章主要闡述海洋開發的戰略地位,海洋開發的基本原則,目前海洋開發的主要產業。
關鍵詞:海洋開發 戰略地位 基本原則 主要產業
中圖分類號:F2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6-286-01
海洋開發利用的含義:一是采用墾殖、開采、工程建設等手段,把尚未利用的海洋資源利用起來,使之在國民經濟中發揮作用;二是采用新的手段,為已經利用資源開辟新途徑,實現地盡其力、物盡其用。
海洋經濟是指以海洋為活動場所和以海洋資源為開發對象的各種經濟活動的總和。海洋經濟功能是指海洋具有對生物的養育功能,對船舶運輸工具的承載功能,對海洋礦產的篩析、聚集功能,對廢水、廢物的分解和消弭功能。
一、海洋開發的戰略地位
21世紀是海洋世紀,海洋開發利用在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居重要的戰略地位。換言之,海洋的開發利用是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課題。其根據是:海洋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第二空間。海洋空間包括海域水體、廣闊的海底和上空以及周延的海岸帶。人類雖然生存在陸地,但人類生存離不開海洋,海洋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點。海洋有豐富的生物、礦產、海水、景觀等資源,是支撐人類可持續發展的不可或缺的財富,海洋給人類提供食物的能力大大超過陸地農副產品的產量。海底天然氣水化物的資源量相當全球已探明的煤、石油和天然氣總儲量的兩倍多。海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依托,世界經濟、社會、文化最發達的區域,大多集中在離海岸線60千米以內的沿海地帶,如美國、日本等國家。海洋是人類科技創新的重要舞臺,人類重大問題的解決如生命起源和人類起源、氣候變暖、傳統能源枯竭、新能源開發,常常有賴于海洋科學研究的進展。海洋是各國戰略爭奪的重點,隨著能源、環境和人口增長矛盾的突顯,海洋開發的戰略地位也突出起來,海洋自然成為各國爭奪的重點,爭奪海洋的實質就是爭奪資源。
由于以上幾個方面的原因,開發海洋,發展海洋經濟已成為沿海各國發展的重要目標。加速發展海洋經濟,創新海洋開發理念,成為發展海洋經濟的切入點,擺上重要的戰略地位,予以高度重視。當今,美國、日本、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都將海洋開發作為重要發展領域。
二、海洋開發的基本原則
海洋開發要堅持環境友好型和生態型的要求,堅決糾正“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動局面,要總結從16世紀以來,特別是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海洋開發的經驗教訓,堅持海洋開發利用的基本原則,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開發道路。
1.堅持海洋資源開發利用與海洋環境保護并重的原則。堅持科學發展觀,海洋資源開發利用要掌握在海洋環境承載能力之內,走發展海洋產業與海洋生態環境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2.堅持突出重點,大力發展主導、支柱產業的原則。重點發展臨港重化工業,突出油汽資源開發和石油化工產業的發展,形成帶動效應強,市場需求彈性大的沿海產業帶。改造提升傳統海洋產業,培育發展新興海洋產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強化海洋資源的綜合利用。
3.堅持科技興海的原則。提高科技進步對海洋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加快海洋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優化海洋資源配置,培養招聘海洋科技研究人才,加強海洋勘探和開發利用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開創科學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新局面。
4.堅持海陸聯動開發的原則。一是山海聯動,念好“山海經”,發揮山海優勢,發展旅游業;二是以海涂圍墾為抓手,緩解陸地土地資源的瓶頸制約,發展沿海產業帶;三是海洋捕撈與陸地加工聯動,重點發展海產品的深加工,提高海產品的附加值,提高海洋開發的經濟效益;四是陸地污染治理與海洋生態建設聯動,海陸聯動保護陸海生態環境。通過陸海聯動,打造具有資源優勢、區域特色的海陸聯動產業群,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拓寬道路。
5.堅持速度與效益統一的原則。我國的海洋經濟開發正處在成長期,必須保持一定的開發速度,但是這里的速度是有效益的速度,是有利海洋資源保護和環境建設的速度,是有利某些海洋資源可再生的速度,一句話是個可持續發展的速度。
三、目前海洋開發的主要產業
1.海洋漁業。海洋漁業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全世界有25000~30000種,我國海洋漁業居世界重要位置,漁業產值自1990年起持續十幾年居世界首位。
蒼南縣漁業產量居溫州首位。全縣擁有252.1公里的黃金海岸線,有霞關、巴曹等多處深水良港。沿海灘涂面積達97.3平方公里,20米深線內的海域面積1269平方公里,面積大于500平方米的島嶼84個。溫州著名的三大海灣我縣就占了兩處(大漁灣和沿浦灣)。蒼南縣海域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適宜海洋生物的繁殖和生長,現已發現的海洋漁業生物達1200多種,海洋資源極為豐富。目前,蒼南縣有海洋漁業鄉鎮12個,漁村110個,漁戶33247戶,漁業人口134893人,從漁勞力62260人,漁業產量連續四年名列溫州市首位、浙江省第八位,是名符其實的海洋漁業大縣。進一步發揮蒼南縣海洋資源,實現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這是海洋經濟大縣轉變為海洋經濟強縣的必然要求。
2.沿海產業帶。建設溫州沿海產業帶,是溫州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浙江省委“兩創”戰略的關鍵性舉措,也是破解阻礙溫州經濟發展的土地“瓶頸”制約和產業結構的“低、小、散”問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客觀要求。溫州沿海產業帶北起樂清市南塘鎮,南至蒼南縣霞關鎮,涉及全市6個縣(市、區)、42個鄉鎮,總面積1645平方公里,重點發展“一軸六片十二個產業區”,蒼南縣的工業園區和臨港產業基地居溫州沿海產業帶的重點地位。通過努力,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新興產業和大、中型企業,以提升蒼南產業層次。采取優惠政策,鼓勵在外溫州人把好項目、好企業帶到蒼南工業園區和臨港產業基地落戶,改變產業“低、小、散”的落后局面。
3.海洋旅游業。20世紀后期以來,海洋旅游業不斷發展,旅游種類不斷增多,如海洋觀光旅游、海上娛樂體驗旅游、休閑度假旅游、海上運動旅游和海洋科學考察旅游等。獨特的海岸景觀、壯觀的大海、豐富多彩的海洋生物構成神秘的海洋世界,加上沿海的人文景觀和海洋的自然景觀的巧妙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的海洋景點和景區。目前,蒼南縣已開辟濱海景點五處,如炎亭景點旅游吃海鮮,霞關景點旅游“當漁民”都是很好的娛樂、體驗旅游。
4.海洋油氣業。據地質學家估計,海洋中大陸架和大陸坡至少蘊藏1500億噸的石油儲量。據美國地質局調查評估,美國之外的世界各國的海洋待發現的石油資源有548億噸,待開發的天然氣資源量為78.5億立方米,分別占世界待發現石油資源的47%與待發現天然氣資源的46%,由此可見,全球海洋油氣資源潛力巨大。
我國目前石油資源量為1072.7億噸,已探明儲量225.6億噸,探明率為39%,其中海洋石油資源量為246億噸,占石油總資源量1072.7億噸的22.9%。我國天然氣資源量為54.54萬億立方米,其中海洋天然氣資源量為15.79萬億立方米,占天然氣總資源量的29%。我國東海盆地是我國近海發現的沉積盆地中面積最大、遠景最好的盆地,油氣儲量為40億~60億噸。溫州作為東海油氣業的后方基地,以及將來東海天然氣的就地上岸,會給包括蒼南在內的溫州地區居民生活和石油化工工業帶來福音。
除此之外,海洋產業還包括海洋運輸業、海鹽業、濱海砂礦業、海洋生物業、海洋醫藥業、海水利用業、海洋能源業、海洋空間利用業、海洋服務業等,總之,海洋經濟前景廣闊,前途光明。
(作者單位:蒼南縣大漁灣圍墾工程建設指揮部 浙江蒼南 325800)
(責編: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