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鐵林
開設活動課,誘發、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以活動為主要手段,以思維為核心,以已掌握的語文知識、技能為載體,提高寫作素養。
一、寓教于情趣活動之中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應選擇有趣的活動,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
角色游戲。在靜態的課堂空間里展開動態教學,使小學生好動活潑的性格得以發展。例如:在教學《春游》時播放兒童歌曲《春天在哪里》,讓學生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化靜為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加深了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學生的創造表演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拼拼擺擺。在教學描寫景物方位時,可設計一些圖塊,讓學生擺擺、拼拼,按順序說出先擺什么,后擺什么,最后再擺什么。有些拼圖,又可構成孩子想象創造作文的材料。如學生們自己設計造型別致,形象生動的《鴨子戲水》《熊貓打煞》《動物運動會》《小鳥蓋房》等在口述的基礎上,再進行練筆,從而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
語言交流。要想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首先訓練提高學生的言語交流能力。如在教《秋游卜塘》習作前,先上一堂以匯報為內容的活動課,讓學生在小組自由交流感受最深的印象,再由小組推薦代表在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品析,最后圍繞交流的內容,歸納出練筆片斷。通過活動課的交流,既提高了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又拓寬了選材的思路。
二、寓教于操作活動之中
教學中要順應孩子動手的“天性”,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動動做做。在教按順序描寫事物時,可要求學生帶針、線、紐扣、布頭,完成整個釘紐扣過程,再讓學生思考遇到了什么困難?整個過程的順序如何?然后進行第二次嘗試,比較兩次釘紐扣的速度,效果有何不同。
玩玩比比。葉圣陶先生說,“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兒童更是喜歡做自己所喜歡的活動。如不少學生各具特長——唱歌、跳舞、畫畫、集郵等,應鼓勵他們多參與一些有益的活動。活動課中,可讓他們介紹某方面的親身體驗,既能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又能啟迪缺少特殊體驗的學生躍躍欲試。再如讓學生尋找同一類事物的兩件物體進行比較觀察,找出異同點,進行交流,從而感受“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綠葉”的道理,從小受到邏輯思維訓練以及辯證唯物思維的滲透。
總之,作文活動課的目的在于對學生審美情趣、思維能力、寫作技法的培養,是一種師生間心靈感應的雙邊活動,因而上好作文活動課,是每位小學教師不容輕視的重要課題。
作者單位:河北衡水武邑縣韓莊鎮大趙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