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培敏
摘要:實施創造教育是現時代教育的主旋律,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因此,在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主動地發展學生的思維,適時地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創造性的思維能力。本文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問題。
關鍵詞:小學 數學教學創新思維能力 培養
創新思維是一種思維形式,是一種主動的、獨創的、富有新穎特點的思維方式,它是在原有經驗材料和學得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性和突破性的創造組合、形成的新概念或新成果?!睹嫦?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在“行動計劃的主要目標”中明確指出:“瞄準國家創新體系的目標,培養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p>
一、更新教育觀念,構筑創新前提
開展小學數學創新思維品質培養,關鍵在教師;而成功與否又取決于教師的教育思想和觀念是否更新、是否轉變。只有創新型的教師才能實施創新教育,才能培養創新學生。教師首先必須具備全面的人才觀,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健全的學生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靈感、數感和情感,善于幫助學生觀察世界、認識自我、挑戰自我;善于培養他們求異求真的習慣和自信心。其次,教師要克服創新認識上的偏差,要認識到每一個合乎情理的新發現,不同于別人的新思路,別出心裁的觀察角度都是創新。同時,教師還要具有多元化的、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完善的認知結構;要具備一定的創新思維品質,能勝任對學生創新性的引導和啟發;要具有創新教育的一專多能的綜合素質,如科學設計教學活動的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組織指導能力、以及自身善于求異和創新的能力等。
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育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迸d趣是人對一定事物和活動帶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內在的傾向性,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源泉。好奇是兒童與生俱來的人性,是思維的源泉,創新的動力。因為好奇,學生有了創新的愿望,就努力去揭開事物的神秘面紗,這種欲望就是求知行為在孩子心靈中點燃的思維火花,是最可貴的創新性心理品質之一。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而且要有意識地創設情境,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三、創設問題情境,激活創新思維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由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愛因斯坦在《論教育》一文中指出,舊學校要求學生太多的“好勝心”,而我們希望學生具有對大自然的“好奇心”。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當逐步引導學生從“好勝”走向“好奇”,從做“學答”到做“學問”,這就要求課堂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和教師創設問題情境相結合。因此,教學中教師要依據教材的內容特點,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上,設計問題情境。例:在教《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我設計了以下5個問題讓學生自學,激發學生的興趣。1.3/4、6/8、9/12和9/12、6/8、3/4這兩組分數中的分子、分母各是怎樣變化的?2.比較3/4、6/8和9/12的大小?3.根據前兩題的結論,你悟出什么道理?請寫在自學筆記上。4.分數的基本性質中為什么規定零除外?5.請你用整數除法中商不變的性質說明分數的基本性質?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還可通過鼓勵學生不斷向教師乃至課本質疑問難和開展一題多解、一題多問的形式來激活學生思維,拓展其想象領域。
四、強化動手探究,發展創新能力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苯逃腋ベ嚨撬栐f:“學一個活動最好的方法是做?!笨梢娙说氖帜X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就要多組織學生動手操作,以“動”啟發學生的思維。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一個被動吸收、反復練習和強化記憶的過程,而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通過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
創造性教學表現為教師不是把知識的結構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探究結論,幫助學生在走向結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索規律,習得方法。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充分地經歷探索事物的數量關系,變化規律的過程。
參考文獻:
1.莫江文,肖春梅.數學美在中學數學問題解決中的應用[J].河池學院學報,2005,(02):82-85.
2.馬建華.大千世界的數學美[J].中學生數學,2005,(15):35.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縣桃城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