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雙
【摘 要】在全球經濟趨向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從我國企業信息化的意義、內容及目前發展狀況,深入分析現階段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中存在問題,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政府和企業合力,以達到加快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發展的步伐。
【關鍵詞】企業 信息化 對策研究
企業信息化包括銷售、生產、服務等方面內容,而實質是企業管理的信息化,是企業將融合世界先進管理思想的信息技術進一步應用于管理,提高企業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企業管理的信息化在某種意義上意味著企業的全面信息化。它包括著企業內部管理信息化和企業的外部溝通信息化。
一、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據國家對重點企業的調查分析,我國企業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機構不健全,信息化建設投入不足與建設成本過高,經營管理中協作不充分的問題。從總體上看,存在地區不平衡,還較多停留在表面應用層次上,沒有深入到企業的運行、管理各個環節。企業信息化投資不足和缺乏專業的信息技術人才是存在的兩大難題。
現階段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認識問題
認識是第一位的,沒有認識提高就不可能產生行動上的積極性,當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不少人沒有認識到信息系統能把企業管理得井井有條,可以為領導提出很有價值的輔助決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準確方面比人做得更好。
2.高層對企業信息化的認識不夠正確和充分
有些企業的高層領導在企業信息化初期,對信息技術抱較高期望,希望通過企業信息化獲得較高效益,結果一旦看到投資費用增多,而效益又未見明顯提高便喪失信心。高層領導不能用長遠眼光來看待問題,急功近利,不利于信息化建設的繼續發展。
一部分管理人員在長期的管理實踐中有豐富的經驗,他們往往看重自己的主觀認識,抱殘守缺,不愿意主動分析吸收新的管理方法和先進的管理手段,信息化對他們的地位構成巨大的威脅;積極倡導者由于傳統習慣思維,繼續沿用過時的管理思想或過時的管理手段,需要學習的不是簡單的操作方法,而是獲得分析、決策信息的管理理念;專業技術人員正由于現代技術的不斷增長的復雜性變得越來越狹窄,面對在總體上缺乏協調和相互聯系,系統在宏觀上處于支離破碎的局面而影響了總體效益的現實,技術人員處于多種制約和局限性中不能自拔。
3.信息資源基礎不能適應建設需要
有的企業信息資源基礎不統一、不一致。信息采集渠道較單一,缺少靈活性,使得信息來源不夠全面,傳輸渠道不夠暢通,更難以對采集的信息加工處理,使得資源潛力無法充分發揮。
4.機遇與挑戰并存
在實行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實現生產力的跨越式的發展進程中,信息技術一方面減少企業的勞動力和管理等成本,為小企業與大企業開展競爭創造了環境和條件,另一方面也加強了企業的技術和資本成本特征,使信息技術成為企業競爭的新的壁壘。
二、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信息化應用應納入整個組織的戰略范疇,將管理學的研究方法、理論及其成果應用于信息系統,結合組織管理文化及思維方式,在組織管理信息化的應用中,從組織的戰略管理、組織管理和資源應用方面來推進信息化的實施。
其中,經濟、管理是企業信息化的基礎,人才是企業信息化的關鍵。當前以及長遠的任務是普及企業信息化意識,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培育企業信息人才。
1.提高認識,加強一把手工程
企業領導者應先充分認識到:企業信息化建設是對管理模式、組織結構、思維方式進行的一場“自上而下”的創新和變革。
2.做好并建立企業信息化決策管理機構
企業信息化建設是一個長期連續不斷改進的過程,因此應建立一個由管理專家、規劃專家、系統分析員、運籌專家、計算機專家等成員組成的決策管理機構。
3.做好信息化建設準備工作,落實企業信息化建設資金
80%的企業認為資金投入不足是制約企業信息化的首要因素,并且企業信息化是一項投資很大的綜合性工程,因此,在進行企業信息化建設時,必須對其進行包括技術、經濟、財務等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詳細的投資預算,設立企業信息化建設基金,實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資,使資金落實到位,這樣才能保證企業信息化的順利實施。
4.建立一支自己的高素質的信息技術隊伍
人才是關鍵,企業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知識結構合理、技術過硬的“復合型”信息技術人才隊伍,這就要求企業通過加強人才培訓,技術交流與合作等方式來造就一大批精通專業知識,具有強烈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層專門人才,來推動企業內部信息化建設。
5.扎實認真做好信息資源的基礎管理工作
企業信息化的實施需要足夠的基礎支持,企業就必須強化基礎管理工作,包括財務管理、倉庫管理、質量管理、生產管理,計量管理等,做到數據準確、完備、客觀、及時。
6.面對新形勢,從實際出發,采用新技術和新服務
(1)利用ASP
應用服務公共供應商ASP的興起為中小企業加強信息化,提升自身的管理和運營等素質提供了契機,被認為是中小企業在新經濟時代低成本參與競爭的最佳途徑。
(2)發展ERP
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融合了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先進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能實現企業采購、制造、銷售、核算、服務等各個環節的整合,用統一的標準和科學的統籌來促進企業內部的效率的提高,有效控制和降低企業的運作成本,準確地分析和制定企業發展方向。
(3)BPR企業業務再造
7.注重知識和市場的指引作用
我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借鑒發達國家大量出現的基于共享成本與優勢互補的虛擬企業、商業孵化器和戰略聯盟的網絡組織的經驗的同時,要發揮企業信息化的獨特優勢,以成本的相對收縮為基礎形成企業無邊界的擴張,而擴張的趨勢應以知識和市場為指引,通過技術、知識或組織的變革,有效處理市場信息和充分利用市場知識,從而不斷創新強化基于競爭的知識優勢,最終企業的市場規模優勢的體現就是國家知識優勢的實現。
對于大型企業來說,成長到一定規模實現信息化是自然的需求,而對于多數的中小企業來說,他們會在解決具體難題的過程中感受到信息化給企業帶來的改變,漸漸領悟到信息化可以幫助企業突破發展的瓶頸。但是無論是中小企業領導信息化意識的提高,IT人才的充實,還是信息系統帶來的企業效益的顯露,往往需要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