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宣懷
【摘 要】發展集體企業是繁榮城鄉經濟,滿足人民生活、生產的需要,也是方便群眾生活的客觀要求。故此,本文針對發展集體所有制企業的重要性及其特點,與目前的集體企業普遍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應注意的問題談談一些膚淺見解。
【關鍵詞】集體所有制企業 重要性 特點 承包經營
一、發展集體所有制企業的重要性
集體所有制企業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適合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我國的生產力水平較低,其發展也不平衡,在這樣的條件下,搞現代化建設,既要積極發展自動化、機械化生產,又不可避免地保留和發展各種各樣的手工業生產;既要發揮大中型骨干企業的作用,又要發展小型企業;既要不斷提高各企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和技術密集程度,又要考慮勞動就業問題,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這些都要求有計劃地發展集體所有制企業,以充分利用我國的人力資源,動員各方面力量參加四化建設,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二、集體所有制企業的特性
集體所有制企業是由勞動群眾集體占有生產資料、共同勞動、獨立經濟核算并實行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經濟組織。
它具有以下主要特點:(1)集體所有、自愿結合。由廣大勞動群眾提供資金、實物等生產資料,自愿結合組成集體企業,企業財產歸一定范圍內群眾集體所有,集體財產不得任意分割。(2)獨立核算、自負盈虧。集體所有制企業是獨立的經濟實體,除照章納稅,上繳合作事業基金以外。(3)各盡所能、按勞分配。集體企業的個人收入與企業經營好壞直接掛鉤,集體企業在多勞多得的原則下,采用浮動工資、計件工資、超額計件工資、分成工資等分配形式,職工勞動好、貢獻大,收入就多,反之,收入就少。此外,集體企業還可以實行年終勞動分紅,作為工資的補充形式。(4)實行民主管理。集體企業的決策機構是所有者大會或所有者代表大會,或者是代表所有者的集體經濟組織。企業的重大問題如企業發展規劃、收益分配等由廠長提交決策機構討論決定。企業職工有參加企業民主管理,對廠長(經理)和其它管理人員提出批評和控告的權利。
三、集體所有制企業在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中應注意的問題
隨著市場經濟的確立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目前,集體企業普遍推行了多種形式的承包經營責任制。為此,在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中,必須要注意下列問題:
1.企業承包后,不改變其集體所有制性質。尤其是鄉鎮集體企業它是農民舉辦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其集體所有制性質和隸屬關系不能改變。企業的全部資產以及發包后新增的積累,均屬鄉鎮范圍內的農民集體所有。
2.承包形式可以多種多樣,選擇承包者也可以采取多種形式。根據企業的不同情況和特點,可以實行集體承包、廠長(經理)負責制,也可以采取合伙承包或個人承包。對企業的承包者,可以采用招標、招聘或企業職工推薦等多種辦法選擇。
3.承包指標要合理。承包指標一般應根據企業生產能力、企業發展潛力、市場預測、資金條件等,參照當地同行業的平均先進水平認真測算確定。
4.認真簽定和履行承包合同。承包合同應參照經濟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在發包承包雙方自愿互利、平等協商的原則下簽訂。承包期以3-5年為宜。合同一經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毀約。
5.承包合同要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發包者是企業的所有者,它的主要權利包括收益權、監督權和處分權。即在承包企業盈利時取得約定的利潤;對企業的生產活動實施監督;承包者對企業多余、閑置的生產資料的出租或轉讓須經發包方同意。同時,發包者必須履行交付企業,不非法干預承包經營權以及為企業提供服務的義務。承包者是承包期內企業的經營者和經濟責任的承擔者。
6.正確處理積累與消費的關系。承包企業稅后利潤凈額除提取扶助鄉鎮企業基金和支付投資分利外,留給企業部分不應少于60%。廠長(經理)報酬可以從優,其收入可超過職工平均收入的3-5倍。
最后,承包企業要加強產品質量管理,建立健全財會制度。
四、集體企業實行承包經營發生虧損的處理意見
承包期內發生經營虧損應及時明確責任做好清算處理工作,首先要分析虧損原因:(1)因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等不可抗力所引起的。如遇臺風、地震。(2)國家政策的改變造成企業政策性虧損。如因國家物價政策的突然調整致使企業產品價格大幅度下跌。(3)發包方非法侵犯承包者的經營自主權,如瞎指揮造成承包者的經營虧損。(4)市場情況突變,承包者未能及時預料。(5)承包者經營上官僚主義、玩忽職守。(6)承包者從事違法經營,其違法經營財物被沒收。
前三種情況應由發包方承擔虧損責任。因為,根據過錯責任原則,承包者對虧損有故意或過失的過錯是承擔法律責任的前提。現在承包者對虧損主觀上無過錯,從而可以全部免除其責任。對發包方來說,承包合同是有償合同,在他享有獲得利潤的權利的同時,就意味著他必須承擔企業虧損的經營風險。對于第四種情況造成的虧損,承包者也應負責。承包者理應密切關注市場行情變化,根據市場的變動情況不斷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至于最后二種虧損,是由承包者主觀上的原因造成的,應當承擔全部責任,情節嚴重的還要負刑事責任。
依理而論,承包者應對由于其主觀上的過錯造成的損失負全部賠償責任。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的承包者絕大多數是一般勞動者,主要收入來源于個人勞動。因而他不可能有許多個人財產。而鄉鎮集體企業規模較大,所欠的債務也往往是上萬或者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元。承包者以自己微薄的收入去賠償巨額的虧損幾乎是不可能的。因而,他只能以自己的財產承擔有限責任。另外,從風險與利益的關系來看,承包者在年終盈利后將大部分利潤上交,其報酬僅是全部盈利的一小部分,所得利益有限,承擔的責任也應是有限的。這樣,在訂承包合同時,就得由承包人拿出自己一定數額的財產作為抵押,以此作為承擔有限公司責任的物質保證。抵押財產的數額由訂約雙方協商確定,抵押金應不少于承包者盈利后能獲得的利益。抵押財產雖然有限,但畢竟幾乎是承包者的全部個人財產,企業經營的好壞與承包人有密切聯系,可促使他發揮全部聰明才智和最大干勁,千方百計完成承包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