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登鵬 孫玉敬
大學教學工作,是一項龐大的、艱巨的工程,要求不一樣的教學理念,以適應新時期、新階段的要求。它需要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學校、教職工、學生都應當積極參與,促進高校工作全面提升。我個人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學校方面:作為一所組織機構,學校應在以下幾方面努力
聘用外教:眾所周知,對于高等重點學府而言,師資力量本身比較雄厚,即便如此,他們也會時常聘請一些其他高校資歷更高的學者來講學,因此,一般高等院校也應效仿,經常聘用一些教授、博士,以促進自身的隊伍建設。
校企結合:對于高等院校來說,以往的做法是任用專職的教職員工進行講課,知識專業化,致使下面的學生總感覺知識單調,沒有實用性(這是大多數學生的普遍心理);相反,讓高校和企業結合,定時聘請一些公司的高層人才來給大學生講課,講授知識的應用,這必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還可以為學生們提供實訓基地,有利于提高學生技能。
校校聯合:俗話說:“人多力量大”。如果仍是關起門來搞教學,這顯然是不正確的。我們應該做的是與固定的幾所兄弟院校結成聯盟,互通有無、取長補短,這可以充分發揮利用人才資源,使資源利用最大化,最終達到雙贏的目的。校校聯合,不僅指與國內高校的結合,也應當包括與外國高等學府的結合,以黃淮學院為例,它與英國的威爾士大學、印度的邁索爾大學等都建立了合作辦學關系,進行人才培養,這些年來的成果也表明了它的可行性。通過吸收和借鑒外國的先進管理和教學經驗,來提高教學質量。
政策鼓勵:歷來,對于一般高等院校來說,院校出臺的政策多是針對廣大教職工的,很少是關于學生的,限于大學教學僅僅局限于教職工之間,大學教學在學生這一塊一直處于低迷狀態。近幾年來,情況較以往有很大的改觀,學生可以參加自己喜歡的科研項目,而這一切最主要應歸結于高校在資金方面的支持,這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得高校學術研究呈現欣欣向榮的局面。
設備支持:科學研究和科技發明創造,離不開科研設備的支持,因此,大力引進科研設備,為廣大師生提供科研器材和科研環境。
二、教職工方面:除了學校因素之外,教職工的素質和能力如何,也是關乎大學教學的重要因素
為促進教職工的全面發展,應在以下幾方面做出努力:
課堂創新:在我們看來,多數任課教師的教學單調性,致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聽課效率低下。因此,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已是必然。
(一)以多媒體課件進行教授。這樣,通過多媒體教學,能集圖片、聲音、動畫于一體,能有效調動我們的課堂興趣。
(二)在以傳統教學的時候,最好能涉及它的應用,讓學生們看到它的應用價值。以數學為例,課堂上滿是理論的推導,很容易使人枯燥,感到沒用。倘若能夠講述其用途,讓學生們看到它的價值,學生們會更加認真地聽課。
(三)課堂互動。通過提問或布置一些問題,能使學生們很好地做到課前預習,課上專心。
課下:1、經常和學生們進行溝通,不要總是匆匆來,匆匆去。應當深入到學生當中,及時了解學生們存在的問題和想法,及早發現,早做處理。
2、組織學生參與自己的相關課題。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科研能力,另一方面,能增進與學生的關系,讓學生們樂學、好學、求學。
3、當今時代,信息日新月異,及時地更新自我知識儲備和提高教學技能,已是必然要求,以期為學生們提供更加豐富、實用的信息和資訊。
三、學生方面:作為教學的對象——學生而言,既是教學的受益者,也應當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
為促進教學活動,作為其中的一分子,理應做出自己的努力:課上:積極回應講師的問題,活躍課堂氣氛,營造良好氛圍,做到教者樂教,學者樂學。
課下:
(一)應當及時將心中的所感所想,告訴老師和上級領導,以修正教師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弊端。
(二)對于講師所布置的科研題目,有興趣的同學應當積極參加,積極把握這些機會。
(三)積極響應學校政策的鼓勵,充分利用資金和裝備的支持,發展自我。
在我看來,大學應當是一個“2+1”的地方,同高中相比,大學不只是你學知識的地方,也是你長本領的地方,除了將兩成放在學習上,一成也應當放在技能上。高校應當舉辦各種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以及將來畢業后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高校應當以人為主體,切實做到統籌兼顧,全面、協調兩者的關系,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促進大學教學的全面發展。
教學質量的好壞,關乎著一所高校的榮辱、教師的得失、學生的利益,它是綜合性的工程,需要這三方面的共同努力,讓我們肩并肩、手牽手,提升教學技能,轉變教學理念,革新教學方法,促進高校教學更好、更快、更高地發展。
(作者單位:河南省駐馬店市,黃淮學院數學科學系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