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瑜
【摘 要】本文對小學數學原教材編排體系進行重新調整組合,使之符合加減并進或乘除并進、順向思維與逆向思維并進的要求的一種教學探索。
【關鍵詞】數學 教學 淺談
一、實驗與推廣
本課題“小學數學‘雙并進教學成果推廣性實驗”包含實驗與推廣兩層意思,即通過擴大實驗點形式進行推廣,也就是說在實驗中推廣,推廣中實驗(重復實驗),其目的是進一步驗證原成果的結論是否正確和摸索本縣科研成果推廣的方法與途徑。我們之所以不搞轟轟烈烈的大面積推廣,這是因為教育科研成果走向社會將局部或全部地影響教育,這是一件嚴肅的事情。在一項教育科研成果推廣前,一定要通過周密的調查、論證、鑒定,從各方面衡量該成果能否走向社會,是否可以介入實踐,決不能輕易推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負作用。從這一觀點出發,我們在立題前,進行了多次調查與認真的論證,認真分析成果推廣受方的條件與可接受性,然后選擇具有條件的推廣對象,在小范圍內推廣,以后逐步擴大推廣范圍,當取得在一定范圍內推廣的成功經驗之后,再將成果上交教育行政部門,由其考慮是否有全
面推廣的價值。
二、條件與途徑
成果推廣的條件是由推廣者與接受推廣者兩個因素組成的。一項成果要被社會接受,使人們從不認識到認識,沒有經驗到能具體實踐,把成果掌握從研究人員范圍擴大到非研究人員,這樣的成果推廣過程受到許多條件影響。這些條件一方面由成果的本身決定。看其是否具有推廣的條件,另一個方面由成果推廣的受方(接受成果的推廣者)所決定的,看其是否具有接受推廣的條件。從小學數學“雙并進教學”這一成果的本身情況來看,當在一年級數學教學中進行第一輪實驗時,所撰寫的實驗報告在南匯縣小學數學教學學術交流會上交流且上了公開課,在全縣小學數學教師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當在三年級數學教學中進行第二次實驗時,實驗的結構與第一次實驗相同,“雙并進教學”優于傳統教學,所撰寫的“雙并進教學”的實驗報告在省市一級教育科研雜志上發表,使這一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社會的認可。所以,從成果本身的價值、社會影響來考慮,具備了推廣條件。再從小學數學“雙并進教學”這一成果推廣的受方來考察,教師們閱讀了“雙并進教學”的實驗報告,觀察了“雙并進教學”的公開課,他們感到“雙并進教學”看得見,摸得著,容易模仿,容易操作,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有些教師特別是本縣教師,在自己日常的數學教學中也開始滲透了“雙并進教學”,再加上有許多學校邀請成果研究者介紹此種教學方法具體做法與效果。
在成果推廣條件已成熟的基礎上,推廣的途徑是成果推廣的一個重要環節。小學數學“雙并進教學”成果推廣的途徑是這樣的:首先,根據本縣小學數學教學現狀選擇科研成果。接著對選擇的科研成果進行論證、宣傳,當基層學校的領導和教師有接受成果的意向時,然后選擇推廣基地,對教師進行輔導、講座等培訓與指導,使他們理解科研成果的實質和操作方法,并使成果內化后應用于教學實踐。在推廣的過程中,遇到新問題,就進行“雙并進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研討,尋找對策,解決新問題。
三、內化與發展
教育科研成果推廣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內化,而不是照搬。因為科研成果來自試驗和創造,這種試驗和創造既有深刻的理念性;又有極其生動的實踐內容。科研成果是在生動事實和豐富內容基礎上歸納提煉出來的。因此,傳播、推廣它或接受它也必須是一種理念指導下的內容的再充實和實踐的再創造,而不能只是仿造、套用、進而復制。在成果推廣的初級階段,模仿原成果中的做法,在自己教學實踐中運用,這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階段。但當對原成果完全領會其精神實質后(即通過內化后),不能老是停留在原成果的水平上,通過不斷實踐,將原成果進一步發展。
四、從指導性推廣到自覺推廣
小學數學“雙并進教學”成果推廣開始屬于指導性推廣,由縣教研室、教科室和研究者有目的地深入基層學校,宣傳成果的意義,當這些學校有接納成果且有推廣意向時,我們對推廣者進行培訓與指導,保證成果推廣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
通過一年多來指導性推廣之后,推廣者在教學實踐中嘗到了“雙并進教學”的甜頭,從而變指導性推廣為自覺推廣。有些推廣實驗點實驗已結束,可是參加實驗的教師在平時仍堅持“雙并進教學”。周浦鎮二小等各學校向教科室提出要求,準備全面推廣“雙并進教學”。就這樣,從“要我推廣”到“我要推廣”,從“指導性推廣”到“自覺推廣”。我們認為這一轉變過程
的關鍵是原成果的價值和教師的可接受性。
五、推廣與催化
成果推廣進一步促進了基層學校的教育科研與教改的展開。成果推廣增強了學校領導和教師的科研意識,提高了開展教育科研的自覺性。新港中心校進行“建立高年級學生農業勞動實踐基地的研究,”周浦鎮二小的“電化教學滲透各學科的專題研究”與“低年級學生自主整理學習用品習慣培養的研究”,周浦鎮小學著手進行“整體改革的研究”,他們還制訂了教育科研獎勵辦法,促進學校教育科研的深入展開,其他推廣基地的學校均開展各種課題研究。由此可見,成果推廣是基層學校開展教育科研的催化劑。
六、存在問題和今后設想
在小學數學“雙并進教學”成果推廣過程中,對推廣培訓時只是教給他們教材處理方法,告訴他們例題與練習題的搭配原則,具體的教材組織安排和例題與練習題搭配由執教者自行處理。這樣,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執教老師一致的意見是,希望原成果研究者和有關同志編寫一套“雙并進教學”的教材與相配套的練習題,這樣既能減輕教師的負擔,又能進行大面積推廣。課題組人員正在考慮這一問題,準備組織力量,編寫一套系統的“雙并進教學”的教材,供推廣者使用。其次,一個教師同時執教實驗班與對照班,而對照班的成績明顯低于實驗班,但由于受對教師的教學質量評估的影響,故該教師對對照班給予各方面的優惠,使對照班成績跟上實驗班。
小學數學“雙并進教學”在推廣性實驗中,證實了其教材處理是恰當的,教法是有效而可行的,原成果的結論是完全正確的。參加實驗的執教老師和基層學校領導普遍認為,小學數學“雙并進教學”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而可行的教學方法,容易操作,方法簡便,教學效果好,一般教師能夠接受并愿意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