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英
【摘 要】目前,高職電子技術課程大多是在本科教材的基礎上經壓縮、刪減而成的,沒有從根本上反映出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征,沒有結合學生的就業崗位設置,缺乏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支持,與高職教育的就業導向不相適應。鑒于此,本文對高職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職 電子技術 教學改革
一、改革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應用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是十分重要的。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手段,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得不花費很多的時間進行板書、繪圖等,教學效率低。而采用電化多媒體教學,教師從大量的板書中解脫出來,預先將大量的教學信息設置在投影片或計算機內,并且可以反復取出,不斷加深學生印象。電子技術教學在進行知識講授時更側重實際操作中的概念性知識和操作經驗,利用一些新穎、直觀、有意義的圖片和視頻來進行講解,這樣有助于學生學習過程中接受的準確性和直觀性,而且隨著圖片的變換和
教師對圖片的說明、講解,學生能提高學習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
二、改革實驗內容
高職教育是培養一線應用型人才,理論知識以夠用為原則,無需面面俱到,即體現在本門課程的學習應用及后續課程的學習所必備的知識。實驗環節是電工電子技術這門課程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該環節可以實現同學動手能力的培養以及同學間的相互協作。根據電工電子技術的教學目標,實驗的設計應該從動手能力的培養、理論知識的應用提高等方面來進行,理論驗證性實驗主要安排學生對課堂學習的理論知識在實驗中進行體驗,對各種基本元器件和電子測量儀器的識別和使用,通過理論來聯系實踐,在實踐中體會理論知識。綜合性設計實驗主要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該類實驗要求學生必須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較寬的知識面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對電路知識熟練掌握和對元器件的性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會靈活使用。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作為高職教師,只有提高自己的素質才能勝任角色。高職院校的教師應該完全成為其所教授專業面向的行業中的“職業人”,應該將生產、管理、知識和能力吸收內化,并通過有效的整合再現、傳授給學生。高職教師不同于普通高校教師,高職教師應具有雙師素質,既要會講,還要會做、會操作,還應具備行業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高職教師只有熟悉并遵守相關行業的職業道德的具體內容,熟悉職業道德在行業中的地位及作用,才能通過言傳身教培養出具有良好的行業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的人才。這就要求制定合理計劃進行教師隊伍的改造。(1)鼓勵教師到有關高校深造或自學,提高學歷和豐富專業理論知識,改善知識結構。(2)提供條件和機會讓教師深人基層進行調查研究和學習技能。采用企業鍛煉、掛職頂崗、拜師學藝等方式定期到生產第一線學習先進實用的技術,積累教學需要的職業技能、專業技術和實踐經驗。(3)通過開放項目等活動,提高教的科研能力,向教學、科研、生產實踐一體化的“一專多能”型人才轉變。(4)從企業、基層聘請實踐能力強、科研水平較高的電子技術的工程人員為兼職教師,參與專業建設、教材編寫、授課、作講座和指導實訓環節,逐步建立起一支適應高職院校教育、專兼職教師相結合、校內校外互補、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新型師資隊伍。
四、改革課程設置
現有的電子技術課程設置缺乏開放性、綜合性、自主研究設計的實驗,極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和綜合能力的提高;同時在所開設的實驗中,與工程實際問題相結合的帶有技術指標要求的實驗也明顯不足,也不利于學生工程能力的培養。電子技術的課程開設應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和企業的需要,制訂教學內容,緊扣專業的培養目標,緊密結合當地經濟發展需求,在實踐中講理論,在理論指導下進行實踐,并穿插企業文化和精神。在課程設置中要注重創業能力的培養,包括創業意識、創業心理品質、創業社會知識和應掌握的能力等。有的高職院校開設了創業課,也可以請一些以往畢業的學生或者社會上創業成功人士給學生開創業講座,看成功企業家對創業的討論,讓學生了解創業,了解創業必須具備的知識,了解國家對大學生創業的鼓勵政策等。此外,思想道德修養、法律知識等公共課的開設也可以做成專題講座,教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守法文明的公民。對于剛入學的學生,對電子技術這門課往往有一種新鮮感,因此第一學期的課程設置要相對簡單,老師應操作簡單、現象明顯的實驗,引起學生的疑問,激起他們求知的欲望。
五、考核機制的改革
電子技術傳統的考核主要是“理論考試+平時成績”的方式,無法對教學質量達到客觀的考核。因此要改革傳統的考核模式,加入對實驗部分的考核,體現這門課程的實踐教學效果。課程考核應該分為三部分:理論知識考核+實驗技能考核+平時學習考核。理論知識的考核主要是通過筆試的方式來考核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內容的掌握。實驗技能考核主要考核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實踐考核需要一套科學的、可操作性強的考核方法。考核內容不僅涉及對任務完成情況的考核,還應包括知識和技能的拓展情況考核。可以是在實驗室布置一個綜合性的實驗內容,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上交,然后教師根據上交成品來給成績;也可以把學生的平時每個實驗過程進行考核,包括實驗準備、實驗操作、排除故障,回答問題及實驗報告等方面逐一對學生進行考核,然后再給一個總的實驗考核成績。特別是在綜合實訓和設計的考核中可以引入集體合作情況指標,提倡團隊協作,培養合作與角色分工意識,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激發參與意識,在協作中共同學習,共同創新。同時,主要技能考核借用社會考核,以證代考,實行體現職業技能核心的“多證書”制度,提高學生在人才市場的競爭力。平時學習考核主要是考核學生上課、作業及答疑等情況,側重于學風考核。采用以上三方面綜合評定的辦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自覺性,不僅讓學生知識掌握進一步鞏固,而且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再為了考試而死記硬背。
參考文獻:
[1]陳曉云.課程教學改革實踐.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5,(9).
[2]楊奕.課程教學改革初探.南通大學學報,2006,(9).
[3]胡雪梅.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機械職業教育,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