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風軍
摘要: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眾多,所管理的國有資產數量巨大。本文通過簡要闡述其在資產管理過程中其在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找出目前適合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 資產管理 管理現狀 對策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指由行政事業單位占有、使用,在法律上確認為國家所有,能以貨幣計量的各種經濟資源的總和,它是依據法律取得的、國家資金投入的、國家征用罰沒的、國家繼承的、國有資產收益形成的、接受饋贈的等。它的表現形式為固定資產(一般500元、專用800元,分6類)、流動資產、對外投資、無形資產和其它資產五類;按運用方向分為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按存在形態分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按按運用動態分動產和不動產。資產的基本特征形成上以財政撥款為主,無自我補償機制,范圍不斷調整,種類不斷增多、固定資產比重大,福利功能強。
近年來,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一、資產管理基礎有待加強
一是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配置、處置、使用、收益管理等辦法亟待完善,個別單位存在資產管理內部制度不健全的現象。二是管理人員不到位,許多單位沒有明確專人、專門機構負責資產管理工作,資產管理責任人缺位。三是部分單位會計基礎管理較差,賬卡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核算不準確,監督不到位,造成家底不清,賬實不符。土地、房屋等實物資產有物無證、證件不全、證實不符的現象比較普遍。
二、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財務管理脫節
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脫節,造成資產重購置輕管理,閑置浪費,影響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部分單位從本部門利益出發,不斷申請財政資金購置各類固定資產,相互攀比修擴建辦公場所,購置后又不去管理,造成極大浪費。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脫節,有的單位實物資產購置后,不及時辦理財務手續和固定資產增資手續,有的單位對上
級調撥或捐贈資產未及時入賬,形成賬外資產等。
三、國有資產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據調查,筆者所在市2006年度的行政事業單位閑置資產近一億,占全市固定資產總額的5%。由于部門利益等方面的因素,資產不能在部門和單位間共享、共用,造成資產使用效率低。“非轉經”資產管理相對滯后,監管不到位,對外投資項目存在擴張性投資和盲目投資,造成巨大虧損,運營效益十分低下。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不同程度存在著固定資產浪費利用效率低問題,購置固定資產不講求效率,很少評價資金效率及固定資產投資的可行性,導致固定資產配置和布局不合理,缺乏共同配置、調劑使用。部分單位對辦公設備一味求全、求新,部門、科室之間相互攀比,造成不必要的資產浪費,降低了資產使用效率。一些單位購置固定資產后就產生固定資產大量閑置現象,而另一些單位又重復購置固定資產,固定資產未發揮出應有的效能,有些單位購入的固定資產根本沒有達到預計使用效果,或基本上沒有使用就進入報廢階段。
上述問題的產生,既有體制,機制上的原因,也有制度和管理上的原因。這些問題都屬于改革和發展過程中的問題,要靠進一逐逐步深化改革來解決。
四、改進和完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對策
一、完善行政事業資產管理制度。構建完整的行政事業資產管理的法律制度體系,是做好資產管理工作的重點。我們要從配套制度的制訂入手,加強制度創新,逐步建立和完善行政事業資產管理制度體系。我們要針對資產及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根據財政部出臺的《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和《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對現行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制度和辦法進行梳理,修訂和完善,建立建全各項資產管理制度,依法履行國有資產管理職責,保障國有資產安全完整。
二是推進資產動態管理系統的建設。為加快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進程,按照“金財工程”的統一規劃,在資產清查和信息統計工作的基礎上,著手開發符合我國實際工作的資產動態管理系統,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全面、及時掌握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動態信息,為行政事業資產從入口、使用、出口實行全過程動態監管理奠定基礎。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是“金財工程”的重要方面,它不僅是我們日常管理的技術支撐,也是我們規范管理、科學化管理的保障,有利于實現與主管部門、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的共享和動態監控。目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正在全國試點,筆者所在城市是全國為數很少的首批試點城市之一,也參加了軟件的試運行培訓工作,軟件推廣后,屆時將實現財政部門—主管部門—行政事業單位三個層次的監管體系,財政對各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實行全程監控,對資產購置、調撥、處置進行全程動態管理。各行政事業單位通過動態管理系統,構建本單位財務部門—資產歸口管理部門—資產使用部門三級管理體系,實現單位內部的資產購置、調撥、處置全程動態管理,從根本上解決了單位內部資產不清,變動不明,處置隨意的局面。我們認為這是國家從根本上解決國有資產管理的首要方式,是國家財政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和構建“大財政”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是繼續探索行政事業資產監管的新思路。根據行政事業資產管理制度改革的工作要求,在認真做好資產整合、調整、處置的基礎上,探索建立財政部門與受托管理部門在職責劃分、目標確定及考核等方面更加協調的機制。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國資管理工作實踐主要有三種模式:以財政部門為主導、以國資部門為主導(廣西的南寧市)和機關事務管理局集中統一管理(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吉林、福建省)國有資產管理為主導。
(一)基本思路
獨立管理——中央和地方分別獨立管理。中央直屬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數量龐大,在行政分布上不全部集中首都,全國許多城市都有分布,上述單位的國有資產全國劃歸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直接管理,實現資產統一管理,數據統計及時,資源共享。地方各級行政事業單位由地方獨立管理。
統一管理——同一級次單位統一管理、不同類別資產統一管理,建立科學的產權制度,建立健全管理機構,完善并健全法規體系。
(二)改革的發展方向
集中統一職能化的管理方向:管理體制上要權屬集中統一、管理層次上要分級分類、管理機構上要職能化、管理形態上要實物與價值并重、管理目標上要低成本高效率、管理考核上要激勵約束結合、監督檢查上要內外配合、管理職責上要協調制衡。
四是繼續強化日常重點監管,提高資產使用效率。我國每年都進行一次資產清查工作,要求各行政事業單位以實物為基礎進行全面盤點,同時運用國家財政部統一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進行層層填報匯總。同級財政部門指定會計事務所對各單位的清查數據進行審計,確保數據真實,資產清晰,為財政部門日常監管提供完整資料。各單位建立資產內部管理制度,建立固定資產卡片,做到家底清楚,賬賬、賬卡、賬實相符,為動態監管系統的建立做好準備工作。同時采取必要措施,支持和鼓勵單位通過轉讓,調撥等方式,盤活閑置資產,提高資產使用效率,繼續推進資產處置市場化運作進程,逐逐步建立進場交易制度。筆者所在城市于2005年前已將全市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進行了全面的摸底清查,先后進行了教育資源整合、行政單位資產歸口管理、資金統一結算等六項改革,促進了國有資產的利用效率,規范了各行政單位的資產市場化運作,增加了國家收入,減少了資產的流失,能集中全市財力和資產來辦大事。
參考文獻:
[1]濟南市財政局:濟南市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制度匯編.2007.9
[2]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改革初探. 張巖.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