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巧玲
摘要:會計信息化是會計發展的必然趨勢,會計信息化迫切需要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在深入探討會計信息化環境對會計人員素質發展要求的基礎上,指出了切實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會計信息化 會計人員素質
科技信息時代的到來,對社會經濟的各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會計工作也不例外,傳統的會計工作模式受到了新的挑戰,需要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其進行重整。會計信息化正是順應現代社會信息化發展趨勢而產生的,會計信息化是指將會計信息作為管理信息資源,在會計電算化基礎上全面應用以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與通訊技術為主的現代信息技術,建立信息技術與會計學科高度融合的現代會計信息系統。會計信息化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本文僅就信息化條件下對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進行探討。
一、會計信息化對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
(一)會計信息化主要是通過網絡技術支持的,一切網絡信息的傳遞與處理都要通過計算機的操作來實現,這就要求會計人員既是一名高水準的會計師,又是一名出色的計算機操作員,能熟練掌握各種會計軟件的操作,熟悉國際會計及商務慣例,具有廣博的社會文化和專業知識背景。
(二)會計信息化要求企業會計人員樹立新的會計觀念。信息時代對會計管理思想的影響要求財會人員樹立會計信息化的觀念,信息時代對現有企業管理模式的沖擊導致會計管理思想從事后核算型向核算管理型轉變,從而使會計向管理決策型發展。觀念的革命是一切革命的先導。新的財務管理模式和與之相適應的會計理論和實務要求會計人員充分理解會計作為管理信息系統子系統的含義,樹立會計信息化的觀念。
(三)會計信息化適時集中的數據處理方式使傳統的控制方式失效。會計信息化系統使內部控制范圍擴大,內部控制重點發生變化;會計信息化使企業內部控制手段和技術發生了變化;會計信息化的開放性使企業內部控制的風險加大。要加強會計信息化環境下的企業內部控制,應從4個方面著手:一是政府宏觀環境的塑造:二是行業自律組織的中觀控制;三是企業內部管理制度轉變的微觀管理;四是信息化的人才培養。
(四)會計信息化條件下,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與其他企業和投資者進行及時交流與溝通。 這種經濟活動的廣域性與信息需求的及時性對傳統的會計信息披露方式提出了挑戰。 首先,會計報告應盡快改變報送方式,實行無紙化、網絡化的報送,方便、快捷;報告使用者可隨時調用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并對自己所使用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進行監督。其次,報告披露內容應盡可能滿足企業前景預測、風險分析的需要,盡可能廣泛披露非財務信息,如主要股東和管理人員信息、關聯方信息、企業背景資料信息、前瞻性信息、人力資源信息等。
二、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的途徑
(一)樹立創新意識,提高專業素質和自身修養
在會計信息化過程中,財會人員的知識結構必須從傳統的會計轉向計算機網絡會計,首先應能編制財務預算,對系統所產生的數據進行加工和對子系統進行設計;其次能夠設計管理決策所用的各種內部報表,審查管理方案,編制稅單和外部用戶所需的信息報告,善于解析和拓展系統輸出的信息,并用于重要的決策;三是利用計算機程序和系統的數據庫來編制外部用戶所需的財務報告,為單位管理人員提供各種信息咨詢等。
(二)培養利用會計信息化技術熟練進行業務處理的能力
在會計信息化技術的環境下,會計人員作為重要的信息用戶,應對數據的真實、可靠性方面及內控制度比較熟悉,應積極參與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設計,這就要求財會人員必須學習、研究和掌握計算機化的信息系統,不僅應該熟悉計算機網絡會計的一般知識,而且應該懂得計算機網絡會計的分析與設計技術。
(三)培養會計人員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1.網絡時代下,財會人員要面對各種數據并對其進行處理,而這些數據都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具有實際價值的數據。因此,要求財會人員必須保證數據的合法安全,并具有良好的自律意識、法律意識和職業道德,保證自身不會危害企業經濟信息的安全。
2.建立監督機制,以法管財。監督機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會計人員監督經濟業務經辦人;二是社會監督會計人員。會計監督主要是會計通過審查、報帳、記帳、核算、分析等會計程序,對在經濟活動中發生的經濟業務,依照國家的財經政策和財務管理規章制度,進行正確的核算和真實的反映。會計人員必須認真、客觀、公正地處理每一筆經濟業務,以高度的責任感對待每一件財務事項。
3.建立激勵約束機制,提高會計人員業務素質。任何財務活動,都要通過會計進行收支與核算。在方針政策和法規制度確定以后,會計工作質量的高低,會計人員業務素質是決定因素。因此,要選擇政治素質高、事業心強、具有會計知識和技能的人從事會計工作。建立激勵約束機制。要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情況建立檢查、考核、評價、獎罰制度,并與崗位資格、聘任專業職務、提職、晉級、精神與物質獎勵等結合起來。
(四)加大會計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力度
1.深化高等院校會計教學的改革。
(1)會計教育環境。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充分建立會計職業界和會計教育界的聯系機制。
(2)會計教育目標。通過會計電算化實訓課程,有效地培養和訓練學生會計電算化的綜合技能,縮短學生就業的適應期。[4]
(3)會計學科體系。符合會計教育目標,層次分明,系統全面。
(4)會計教育的層次。會計人才的培養要從專科、本科、碩士、博士幾個層次來進行,并合理對各教育層次目標進行定位。
(5)師資隊伍。建立一種機制來有效吸引高學歷、高學識、高素質的人才從事會計教師職業,培養一支業務過硬、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6)教學手段。采用多媒體、網絡技術進行開放式的教學,使學生接受到更多、更新的知識,豐富和擴大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
(7)課程設置。會計教育課程的設置應覆蓋常規知識、信息技術知識、商務知識及會計、審計專業知識。
(8)教學內容。在完善的課程體系的基礎上,確定培養適應信息環境的人才教學內容。
(9)會計實踐教學??赏ㄟ^在實驗室封閉實習的方式進行,也可通過與會計職業界業已建立的聯系機制到會計師事務所、企業等實業界實習。
2.加強對在職會計人員的后續教育。
(1)創建多種教育模式。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要結合實際,因人而宜。由于繼續教育對象的情況各不相同,所以要建立不同的教學模式,以適應不同教育對象的需要,真正達到繼續教育的目的。
(2)加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需提高教材和師資質量。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教材應當由財政部門負責,繼續教育內容應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按需施教、講求實效的原則,分層次開發能提高初、中、高級會計人員知識水平和專業素質的教材。
(3) 加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嚴格實施培訓。隨著《行政許可法》的實施,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將在依法辦事的過程中得到規范和整頓,根據會計人員的需求和市場經濟的競爭規則,繼續教育培訓必將在質量和服務上得到全面提高。
(4)加強對會計人員的誠信教育。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誠信建設尤為重要。會計信息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通用的商業語言,會計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的質量、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國民經濟體系的公平和效率?!安蛔黾儋~”是對會計人員最基本的素質要求,是會計工作的生命。通過誠信教育,在整個社會形成做假賬可恥,做假賬人人誅之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
[1]李素真.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淺析.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4,366
[2]劉國英.信息時代對財會人員繼續教育的探討.繼續教育,2006,1,34
[3]趙青華.會計信息化環境下的企業內部控制探討.中國管理信息化,2007,10,16
[4]孫蓮香.高職會計電算化實訓課程體系的創新與研究.中國管理信息化,2007,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