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光新
摘要:隨著客觀環境的巨大變化,知識經濟的興起和“職能管理”向戰略管理的轉化,全面沖擊著傳統管理會計的理論和方法體系,傳統管理會計的理論和方法己經不能滿足企業管理的需要。企業戰略管理需要大量來自企業外部的信息、非財務信息和前瞻性信息,為適應戰略管理的需要,戰略管理會計應運而生。其目的是為了給企業高層管理者提供做出戰略決策所需的必要信息。鑒于此,本文對我國企業開展戰略管理會計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戰略管理會計 問題 對策
所謂的管理會計,它是指以企業現在和未來的資金運動為對象,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為企業內部管理者提供經營管理決策的科學依據為目標而進行的經濟管理活動。其目標是指管理會計系統運行所期望達到的結果和境地,是評價企業管理會計活動是否合理的基本標準。當前,管理會計一些的理論和方法在企業管理實踐中得到了有效應用。但是,從總體來說,管理會計這門學科,在企業管理中應用的效果并不令人滿意,迄今為止,管理會計僅在部分企業得到一定程度的應用,還有相當數量的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對管理會計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管理會計的應用空間受到極大的限制。
一、管理會計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企業決策者缺乏對管理會計的重視
管理會計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其方法、觀念,在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中能否起作用,能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與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有很大的關系。它不僅取決于企業管理者的學識、才干等,而且,更大程度上還取決于管理者在進行企業決策時的價值取向。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國部分企業的決策者管理知識不足,或者只注重于短期利益,決策短視、失誤,其價值取向與企業或社會的長遠利益不一致。一些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或者由于學識有限,不知道在實踐中如何運用管理會計;或者因為某些原因,只顧企業的短期利益,只管自己在任期內的業績,明明知道管理會計能夠幫助企業建立起長期的競爭優勢,但是,為了短期利益,為了仕途順利,而對管理會計在企業經營管理的的應用不加以重視。
2、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混淆
當前,大多數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和以及企業的財務負責人的觀念陳舊,抱殘守缺,認為企業的會計工作很簡單,僅僅是事后算賬和報賬而已,因此而招聘的財務會計人員水平不高,學識淺薄,對于管理會計則知之甚少,更不要說是得到應用了。據調查,包括我們的大型國企在內,很少有哪個企業專門去設置管理會計機構或者在會計機構中設置專職的管理會計人員,就算是有個別企業認識到了管理會計的重要性,在實際工作中開始進行實際應用,也只是把管理會計的任務分解到各有關職能部門去承擔。例如:把管理會計中的預測職能分配給統計部門;把計劃職能分配給業務部門;把預算職能分配給財務部門;把決策職能分配給企業的管理決策當局;把控制職能分配給企業的生產或施工部門。這樣一來,就把一個原本完整的管理會計活動分割裂七零八碎,降低了各項職能的應有效果,而且由于責權不清,各部門也是能推則推,消極應對,因而在實際運用當中,管理會計的各職能應用效果,可以說是極差。
3、會計人員缺乏管理會計工作應具備的素質
與傳統的核算型會計工作相比,管理會計所需要的會計人才,無論是從其思維方式還是知識面來說,都要求處于更高的層面。從事管理會計工作的人員,不僅要熟悉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而且要對整個企業經營活動過程有全方位的了解和把握;不僅僅要精通企業財務會計的原理、方法、及相關的政策法規,而且需要全面掌握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知識;要能依據已經搜集到的各種材料,設定某些經濟參數,采用一定的管理會計方法,對企業某一方面的經濟活動趨勢做出事前預測或規劃。但是,由于在我們國家,管理會計被引入的時間較晚,以及管理會計學科自身的一些缺陷,企業會計人員掌握管理會計知識的途徑非常有限,特別是有相當一批數量的會計從業人員根
本就不了解管理會計。因此造成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流于形式,沒有起到相應的作用。
二、戰略管理會計在企業中應用的前提條件
1、管理會計主體觀念與技能的發展
管理會計的主體包括:企業領導者和管理會計人員。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現代企業之間競爭激烈,一個決策失誤,就可能使企業在PK中落財,這就要求我們的企業領導者和其管理會計人員,不僅要懂傳統的經營管理,還要高瞻遠矚,通曉戰略管理,把握企業的未來。而企業戰略管理離不開戰略管理會計為之提供經營決策的信息。因此,企業領導者自身的戰略思想高度及其對管理會計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戰略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戰略管理會計的應用,需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技術方法來收集、整理、加工各種信息,客觀上要求能夠勝任該項工作的高素質的管理會計人員,不僅要具備戰略管理意識,掌握管理會計學、經濟學、預測學和統計學方面的知識,而且還應了解組織行為學、心理學等相關的社會學科知識,才能把戰略管理會計的理論變為實踐,使其充分發揮作用。
2、管理會計工具的完善與進步
管理會計客體即戰略管理會計的對象,主要是指各種各樣的信息,有財務的、非財務的;數量的、質量的;物質的、精神的等等。如何把各種資料及時加工成有用的信息,完全依賴于手工是很難完成的,而且戰略管理中還有大量的數學模型以及比較復雜的數學方法,只有借助計算機,對財務會計資料及供應商、顧客、競爭對手等其他非財務資料通過建立數學模型,進行運算、加工,同時把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形成對日常控制、預測及決策有用的管理會計信息,實現分析技術隨著使用工具的發展而不斷提高。因此,改進處理信息的手段、開發管理會計軟件、提供全方位的管理會計信息是戰略管理會計應用于實踐的必備條件,也是傳統管理會計發展的必然趨勢。
3、戰略管理會計理性思維觀的形成
戰略管理會計是觀念與方法的結合,它的應用表現在塑造人的理性思維觀方面,這種理性的思維能夠幫助企業高層決策者形成高瞻遠矚的眼光和求異創新的思想。這些理性思維觀包括:(1)外向型觀念。外向型觀念要求企業管理者的觀念由內向型轉為外向型,及時了解并充分利用外部相關信息,積極地適應外部環境,以求在競爭中取得主動權;(2)戰略優勢觀念。企業高層決策者要把這種決定企業競爭地位、未來利潤和市場價值的優勢觀念植根于自己的頭腦中,時刻指導自己的決策;(3)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戰略管理會計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可持續發展會計,其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以人為本、注重智力投資的管理理念、過程評價和非財務評價相結合的戰略業績評價方法等均包涵了豐富的可持續發展思想,是幫助企業領導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的良好工具;(4)以人為本的觀念。戰略管理會計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通過激勵人來獲取最大的人力資源價值。
三、完善管理會計的對策和建議
1、協調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關系
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主要表現為知識、人才以及創新能力之間的競爭。企業會計部門作為企業的一個重要部門,不僅僅是成本核算,工資發放這么簡單的工作,會計工作必須要超越傳統會計思維定勢的束縛,在保留傳統會計管理的核算內容、方法和技術基礎上,通過計算機系統與網絡技術,建立起與供應商、客戶和銀行等交易與結算并行的大型自動化系統,進行信息的收集、處理并提供相應的經營、財務狀況報告及預測決策模型,及時提供企業外部市場及競爭者信息,以利于隨時根據環境的變化及時做出統一迅速的整體行動和應變策略,為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及時提供決策依據。
2、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不再是記賬做賬報表那么簡單,知識經濟時代的會計人員,不僅僅要精通企業財務會計的原理、方法及相關的政策法規,而且要全面掌握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知識;不僅要熟悉企業的財務狀況,而且要對整個企業經營生產活動作全過程、全方位的了解和把握。因此,要求從事管理會計的工作人員具有更強的去粗存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認識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能夠深刻地把握經濟對象發展變化的規律。因此,企業經營者要重視會計人員的素質、能力、學識的培養,加強會計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教育,提高管理會計人員素質,特別是對現有管理會計人員要通過繼續教育和培訓等方式,讓他們學習掌握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以促進管理事業的健康發展。其次,管理人員包括廠長或經理、部門經理等高中層管理人員,也必須掌握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因為管理人員要利用管理會計信息做出決策,是管理會計能否得到正確而有效運用的關鍵因素。
3、開展管理會計案例學習
隨著市場競爭日漸激烈和現代管理方法的不斷涌現,面對復雜的社會經濟環境,管理會計的理論和方法的要在企業中得到最有效的采用,就需要更好地了解和研究管理會計的實踐。從國外的經驗看,國外會計界目前開展的管理會計的研究,已將重點明顯轉移到開展管理會計的典型案例研究,案例教學己成為西方許多大學進行會計教學的一個重要教學方法,案例教學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對管理會計學的學習興趣,并且通過適當的啟發和引導,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自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我們國家很多大學,例如北大、清華,也已經開始引入案例教學,重視對具體案例的探討研究。展望二十一世紀,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和經濟全球化的加強,管理會計將有長足地發展,管理會計理念將滲透到整個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為企業的管理提供信息,使企業獲得持久的戰略競爭力,在日益不確定的生存環境中發展、獲利。
參考文獻:
[1]徐玉美,戰略管理會計——管理會計發展的必然選擇[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21
[2]程慧芳,淺議管理會計創新[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7.11
[3]王滿,管理會計之演進:基于價值鏈視角的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