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結論 淺表性膀胱癌術后經過絲裂霉素C、噻替哌灌注治療均可以有效地減少腫瘤復發,二者療效近似?!娟P鍵詞】膀胱腫瘤;絲裂霉素"/>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董建國 劉獻?!∪芜x義
【摘要】 目的 觀察絲裂霉素C、噻替哌預防淺表性膀胱癌術后復發的遠期療效。方法 將1998年10月至2003年10月的84例淺表性膀胱癌患者隨機分為絲裂霉素C組(41例)和噻替哌組(43例),對比觀察兩組的腫瘤術后復發率。結果 絲裂霉素C組和噻替哌組術后腫瘤復發率分別為41.5%和46.5%。經統計學處理,兩組的腫瘤復發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淺表性膀胱癌術后經過絲裂霉素C、噻替哌灌注治療均可以有效地減少腫瘤復發,二者療效近似。
【關鍵詞】膀胱腫瘤;絲裂霉素C;噻替哌;灌注,局部
淺表性膀胱腫瘤(Ta或T1)占全部膀胱腫瘤的75%~85%,近年常采用經尿道電切治療(TUR-BT)。盡管在理論上TUR-BT術可以完全切除非肌層浸潤的膀胱癌,但在臨床治療中仍有很高的復發概率,單純TUR-BT術不能解決術后高復發和進展問題[1]。筆者篩選出1998年10月至2003年10月期間84例表淺性膀胱癌患者并分為兩組,術后分別采用絲裂霉素C和噻替哌兩種不同藥物輔助性膀胱灌注,并進行了5年隨訪,觀察其相應的療效,以期指導臨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84例患者,男65例,女19例;年齡31~88歲,平均62歲。臨床表現為間歇無痛肉眼血尿73例,體檢時B超發現膀胱內低回聲腫物11例,術前均經膀胱鏡檢查并取病理確診。本組84例均為膀胱移行細胞癌,腫瘤大小0.5~3.0 cm,平均直徑1.4 cm。
將84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絲裂霉素組41例,其中男31例,女10例,年齡31~86歲;噻替哌組(對照組)43例,男34例,女9例,年齡34~88歲。經統計學處理,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臨床和病理分期等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法 84例患者均行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TUR-BT)。術中切除腫瘤深達淺肌層,連同周圍1.0~1.5 cm正常黏膜一并電切除。術后保留三腔氣囊尿管5~7 d。切除物均行病理檢查證實為移行上皮細胞癌,腫瘤限于黏膜層或黏膜下層(Ta或T1),病理分期Ta期34例,T1期50例。
術后1周開始膀胱灌注。每次灌注絲裂霉素40 mg,或噻替哌30 mg,溶于40 ml注射用水中。藥物在膀胱內保留2 h以上,每20 min換1次體位。開始每周灌注1次,共8次,然后改為每4周1次共10~18次,持續1~1.5年。術后膀胱鏡檢隨訪,第1年每3個月檢查1次,第2年每6個月檢查1次,以后每年檢查1次。如有腫瘤復發,上述手術方法、灌注治療和隨訪從新開始。兩組共84例患者均獲得5年以上的隨訪,并進行了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絲裂霉素組41例,17例術后復發,占41.5%。術后復發1次11例,占64.7%,復發2次以上的6例,占35.3%。對照組43例,術后有20例復發,占46.5%。復發1次8例,占40%,復發2次以上12例,占60%。
經統計學處理,絲裂霉素組和對照組在腫瘤總復發率的差異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術后腫瘤復發次數上噻替哌組高于絲裂霉素組(P<0.05)。
3 討論
淺表性膀胱腫瘤TUR-BT術后有10%~67%的患者會在12個月內復發,術后5年內有24%~84%的患者復發,可能與新發腫瘤、腫瘤細胞種植或原發腫瘤切除不完全有關[2]。膀胱灌注治療主要用于減少膀胱腫瘤電切除術后的復發,沒有證據顯示其能預防腫瘤進展[3]。
本組資料表明淺表膀胱腫瘤術后經過絲裂霉素或噻替哌膀胱灌注治療,均可以有效地減少腫瘤總的復發率。從腫瘤復發的總次數上比較,絲裂霉素的療效優于噻替哌。有少數病例在膀胱灌注初期,出現尿頻、尿急、尿痛和輕度血尿癥狀,一般不必特殊處理,可自行緩解,沒有因嚴重毒副作用而停止治療的病例。
絲裂霉素能夠使細胞DNA解聚,阻礙DNA復制,從而抑制癌細胞分裂,是一種非細胞周期抗腫瘤藥物,術后早期即開始膀胱內灌注,可以有效地消除或減少術后殘留癌細胞種植于膀胱黏膜創面的機會。噻替哌在體內轉化為三乙烯磷酰胺(TEPA)而起烷化作用,抑制癌細胞的核酸合成和有絲分裂,為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常見毒副作用為骨髓移植,經膀胱內灌注不良反應輕。
有報告[4]指出對淺表膀胱腫瘤術后灌注BCG預防腫瘤復發,復發率為39.6%,與絲裂霉素的效果相似。但灌注BCG引起的并發癥比較明顯,如尿道刺激癥狀、發熱、血尿、肉芽性前列腺炎、肺炎、附睪-睪丸炎等,個別患者不能耐受BCG灌注。卡介苗藥源少,不能在常溫下儲存,限制了其臨床應用。目前用于膀胱腔內灌注的其他藥物還有多種,在使用中也有一定的療效。但阿霉素藥物昂貴,長期治療多數患者不易接受。順鉑溶解度低,需在40℃~60℃熱水中加溫溶解后使用,操作繁瑣。
本組經驗提示,在表淺性膀胱癌術后的灌注治療藥物選擇上,絲裂霉素療效好,價格適中,可在臨床廣泛應用。噻替哌療效雖稍差,但其毒副作用較少,價格低廉,能在常溫下儲存,使用方便,適宜在基層醫院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Brausi M,Collette L,Kurth K.Variability in the recurrence rate at first follow-up cystoscopy after TUR in stage Ta T1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a combined analysis of seven EORTC studies.Eur Urol,2002,41:523-531.
[2] Sylvester RJ,van der meijden AP,Oosterlinck W,et al.predicting recurrence and progression in individual patients with stage Ta T1bladder cancer using EORTC risk tables:a combined analysis of 2596 patients from seven EORTC trials.Eur Urol,2006,49:466-477.
[3] Pawinski A,Sylvester R,Kurth KH,et al.A combined analysis of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an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for the prophylactic treatment of stage TaT1 bladder cancer.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Genitourinary Tract Cancer Cooperative Group and the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Working Party on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J Urol,1996,156:1934-1940.
[4] 蘭衛華,靳風爍,王洛夫,等.卡介苗與絲裂霉素 C膀胱灌注預防淺表性膀胱癌復發療效及毒性比較的 Meta分析.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6,27(1):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