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英
【摘要】 目的 總結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的診斷及治療經驗。方法 對本組58例患者的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進行分析。結果 58例患者經治療均治愈,無后遺癥發生。結論 早期做特異性血清學檢查是本病診斷的關鍵。
【關鍵詞】支原體肺炎;臨床分析
肺炎支原體肺炎臨床表現復雜,病程可遷延,容易誤診。本院自2007年7月至2008年12
月共診斷肺炎支原體肺炎58例,占同期肺炎出院患兒的21%,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58例患兒中男30例,女28例,年齡6月~14歲,發病時間為四季散發,本組統計以秋冬季稍多,病程1周~2月,平均24 d。
1.2 癥狀與體征 58例均有咳嗽,咳痰,表現為刺激性干咳,痰少粘稠,其中血痰2例,37例發熱,體濕37.4℃~39.8℃,熱型不規則。熱程3~24 d,13例伴有畏寒、寒戰。胸痛12例,頭痛12例,全身酸痛12例,皮疹10例。肺部體征:32例有濕性啰音,3例呼吸音減低,22例呼吸音增粗,1例少量胸腔積液。
1.3 輔助檢查
1.3.1 X線檢查 58例胸片檢查示肺部斑片狀或點狀陰影,周嗣有炎癥浸潤性改變,肺紋理增強。12例呈大片實變影。其中單側病變34例,雙側病變24例,病變主要在下肺野,左側多于右側,1例少量胸腔積液。
1.3.2 血液檢查 30例外周血白細胞正常,12例<5×109/L,16例>10×109/L,最高達18X 109/L,17例中性粒細胞>0.6,紅細胞沉降率13例>15 mm/h.最高達110 mm/h,無貧血者。2例谷丙轉氨酶增高,32例冷凝集試驗滴度1:32~1:256,1例高達1:1028,17例抗支原體抗體滴度1:32~1:512,26例冷凝集試驗陰性者,抗支原體抗體測定均陽性,兩者均陽性者32例。
1.4 診斷 本病例診斷標準:①胸片示肺部多形性的浸潤影,呈節段性分布,以下肺野為多;②冷凝集試驗>l:32和抗支原體抗體≥1:32;③紅霉素及對支原體敏感的抗生素治療有顯效,本組58例均符合診斷標準。
1.5 誤診 58例中13例初診為肺部感染,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及結核性胸膜炎等,誤診率22.4%,誤診期3 d~1個月余不等,其中1例診斷為支氣管擴張達2個月,反復予以青霉素及頭孢類抗生素治療,病情無改善,持續性咳嗽、咳痰,胸片炎癥未吸收或加重,以上均提示誤診情況嚴重。
2 結果
58例患者經紅霉素等敏感抗生素治療l~2周后,基本治愈,未留下明顯后遺癥。
3 討論
肺炎支原體肺炎四季均有發病,每隔3~6年出現一次地區性流行。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表現多不典型,胸片亦無特征性改變,病程可遷延不愈,給臨床診斷思維帶來許多誤區。且多呈散在發病,容易忽視和誤診,本組58例誤診13例,誤診率達22.4%。提示冷凝集試驗陰性并不能排除診斷,重視對本病的認識,早期做特異性血清學檢查是提高診斷的關鍵之一。
肺炎支原體肺炎被認為是一種預后較好的呼吸道感染[1]。筆者認為紅霉素治療可縮短療程,宜作為首選藥物。高熱伴咳嗽者先予以靜脈滴注至體溫正常后改為口服。本組用紅霉素治療42.8%在48 h內退熱,劑量每天20~30 mg/kg,療程3~4周為宜。隨訪觀察療程太短、劑量不足可使咳嗽遷延,重癥加用利福平可提高療效。近年來的研究證明支原體可引起嚴重的雙側肺炎及并發癥,還可引起肺外多系統的損害,其發病機制認為系與心臟、肝、腎、腦和平滑肌組織存在著部分相同抗原而形成免疫復合物[2]。本組肺外損害極少,但部分病例病程遷延,最長者達2個月余,2例經纖支鏡檢查證實有支氣管擴張形成,1例合并胸腔積液,說明支原體感染預后并非均為良好。
參考文獻
[1] 曹玉璞,郭章溉,任桂珍,等.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血清學診斷及其臨床應朋.中華內科雜志,1984,23(9):540-543.
[2] 王興河.40例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特點.巾華醫學雜志,1991,71(8):459-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