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華麗
【摘要】 總結268例靜脈尿路造影術的配合及護理經驗,充分的術前準備和心理護理,密切觀察并及時處理造影劑不良反應是護理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泌尿系統; 靜脈尿路造影術;護理
靜脈尿路造影術是臨床上最常用的一種泌尿系統檢查方法,它不僅可以觀察整個泌尿系統的解剖結構,而且還可以了解腎臟的分泌,排泄功能及各種尿路病變。目前為止,國內外仍將此法作為泌尿系最基本最方便的診斷方法[1],2007年3月至2008年4月本院共做靜脈尿路造影檢查268例,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268例,其中男143例,女125例,年齡13~70歲。
1.2 方法 均采用德國西門子IconosR200型數字胃腸機做檢查,患者仰臥于檢查床上,先攝雙腎區和膀胱區平片各1張,然后腹部加壓,靜脈推注76%的泛影葡胺,注射完畢在透視下分別于7 min、15 min各攝雙腎區平片1張,顯影滿意則去除腹壓帶,攝全尿路片1張,膀胱充盈后攝片1張。顯影不良者予以延時后攝片。
1.3 結果 本組27例患者在造影過程中出現反應,其中2例癥狀嚴重,終止造影檢查;25例癥狀較輕,經處理后癥狀消失并完成造影檢查。其余241例無任何反應,順利完成檢查。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熱情接待患者,耐心講解檢查的目的、方法、過程及所需時間,使用造影劑目的及常見的不良反應,交代檢查中的注意事項,使患者有思想準備,克服緊張和恐懼心理。
2.1.2 造影前的準備 禁食、禁飲8~14 h,清潔洗腸,充分做好腹部準備工作,了解患者有無造影檢查禁忌癥,詢問患者過敏史、用藥史,核對過敏實驗結果,在醫患同意書上簽字,準備好搶救器械及藥品,充分做好造影前準備工作。
2.2 術中護理
2.2.1 注意安全,防止受傷。患者站立于踏板上,兩手抓緊兩邊把手,背緊靠床板,然后放平檢查床,取下皮帶及金屬飾物,協助患者擺好體位,本組無一例患者受傷。
2.2.2 選擇穿刺血管,控制推注速度。由于76%的泛影葡胺溶度高,粘稠度大,對血管刺激性強,行靜脈穿刺時,必須選擇粗、直、彈性好,無破損的靜脈血管,本院多選擇肘正中靜脈,注射前再次核對碘試結果,詢問過敏史,結果陰性方可以注射[2]。靜脈推注藥物劑量,一般成人為30~40 ml,兒童以0.5 ml/kg體質量計算,靜脈推注時間5~6 min。據報道,造影劑不良反應的發生與靜脈注射速度有關系,靜脈注射速度越快,靜脈推注時間越短,不良反應發生率越高[3]。
2.2.3 密切觀察病情,注意患者反應。 在靜脈推注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面色,表情,隨時詢問自覺癥狀。①造影劑過敏反應。據文獻報導,單純熱感不屬不良反應[3]。在本組患者中有23例在注射造影劑的過程中出現惡心,嘔吐,胸悶,局部尋麻疹,灼熱感,立即暫停注射造影劑,予以地塞米松10 mg 靜脈推注,放平檢查床板,腹部減壓,5~10 min后癥狀消失,繼續造影檢查,順利完成。2例患者出現面色蒼白,冷汗,脈搏細速,血壓下降,呼吸困難等過敏性休克癥狀,立即停用造影劑,地塞米松10 mg 靜脈推注,腎上腺素1 mg靜脈推注,氧氣吸入,輸液,監測生命體征等處理,患者病情逐漸好轉,平車護送回病房,繼續觀察治療;②腹部加壓后引起的迷走神經反應。有2例患者在檢查中出現了迷走神經反應,癥狀較輕,立即予以減輕腹部壓力,安慰鼓勵患者,耐心解釋,癥狀很快緩解,完成造影檢查;③造影劑毒副反應1例。患者在回病房后3 h出現血尿,蛋白尿,經對癥處理后恢復正常。
2.3 術后護理 患者做完造影檢查后,繼續觀察20~30 min,無不良反應才可以離開,囑患者多飲水,以促進體內造影劑的排泄,減輕對腎臟的毒性反應。靜脈穿刺部位要保持干凈,2 h后局部行濕熱敷,預防靜脈炎發生。
3 體會
認真做好造影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造影中嚴格控制造影劑的靜脈推注速度,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做好患者心理護理和不良反應搶救準備工作,可以提高檢查的質量和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榮獨山.X線診斷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312.
[2] 張愛知.馬伴吟.實用藥物手冊第五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2319.
[3] 譚運蘭.靜脈推注泛影葡胺不良反應觀察及護理對策.當代護士,2007,6: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