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躍玲
【摘要】 目的 探討系統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 對98例糖尿病患者進行系統健康教育,制定教育計劃,健康宣教評價其效果并用于自我護理。結果 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健康教育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系統健康教育可提高住院糖尿病患者治療效果,并且提高了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關鍵詞】糖尿病;系統健康教育;效果觀察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about system health education on diabetic treatment result.Methods Carries on the system health education to 98 example diabetic,formulation education program,healthy propaganda,appraises its effect and uses in self-nursing.Results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meal around the latter 2 hours blood glucose health education is quite even has statistics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The system health education enhance diabetic treatment result in hospital,and enhanced the patient and the family member to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Key words】Diabetes;System health education;Effect observation
糖尿病(DM)目前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糖尿病在發達國家中發病率及死亡率僅次于心血管病及腫瘤,我國近年來DM患病率也逐年上升[1],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生性疾病,健康教育作為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已越來越受到醫護人員的重視,患者一旦確診為DM,往往需要長期性治療,因此,如何使患者在疾病狀態下保持應有的健康水平,是臨床護士面臨的一項健康教育課題[2]。我科從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對住院糖尿病患者實施系統健康教育,收到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我科從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選擇符合1999年WHO診斷標準的糖尿病患者98例,年齡45~83歲(其中男66例,女32例,文化程度大專以上14例,中學50例,小學34例)。
1.2 方法 定期組織患者進行集體糖尿病知識講座,發放健康教育處方,由責任護士、主管護師對患者進行系統健康教育,制定住院期間的教育計劃,每日實行一對一的健康宣教,并評價其效果,直至患者掌握相關知識,并能用于自我護理。內容包括:心理護理、飲食、運動、藥物、病情的監測、自我保健知識、出院指導。
2 健康教育
2.1 心理護理 糖尿病患者,因長期用藥及病程纏綿而產生抑郁和焦慮情緒,患者入院后,責任護士,主管護士應熱情主動迎接,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了解患者心態,真誠和藹地關心,體貼患者,給予安慰,消除顧慮,幫助患者對糖尿病知識有正確認識,說明良好的情緒和系統治療,對控制血糖的意義和作用,鼓勵患者勇敢面對現實,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2 飲食護理 飲食控制是治療糖尿病的基礎,護士應向患者和家屬介紹飲食治療的意義及具體措施,運用血糖果生成指標(GI)知識指導患者飲食,糖尿患者宜低糖,豐富維生素,適量蛋白,脂肪的飲食,提倡少吃多餐[3],飲食總熱量中碳水化合物占60%~70%,蛋白質占15%~20%,脂肪占20%~25%,將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糖尿患者每天的飲食種類及數量參考資料具體列表,責任護士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身高、體質量、體力活動、尿糖、血糖、飲食習慣等情況,幫助指導患者計算每日所需熱量及營養成分,給患者制定不同的飲食處方。
2.3 運動護理 根據年齡、性別、體力、病情及有無并發癥等不同條件,進行有規律的合適運動。①1型患者體育運動宜在餐后進行,運動量不宜過大,持續時間不宜過長,如慢跑、行走、打太極拳,并于餐前在腹壁下注射胰島素,使運動時不會過多增加胰島素吸收速度,以避免運動后的低血糖;②對2型糖尿病患者,適當運動有利于減輕肥胖患者的體重,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謝紊亂;③如有心腦血管或嚴重微血管病變者,亦應按具體情況做妥善安排,如并發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宜臥床休息,不宜活動;④指導患者自我評估運動量,運動量標準為運動后微汗,輕松愉快,食欲,睡眠良好,雖有疲乏和肌肉酸痛,但休息后可消失,次日體力充沛,仍有運動愿望[4]。
2.4 藥物護理
2.4.1 強化記憶,把藥物同生活中某些必須做的事相聯系,以免遺忘,把藥物擺放在醒目的位置,用字樣大,鮮艷的標志表明用藥劑量、時間、用法,以利提醒患者按時,按量用藥。
2.4.2 了解各類降糖藥物的作用,掌握藥物的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指導患者正確服用,及時糾正不良反應,服用磺脲類藥物的胃腸道癥狀,如燒心、胃不適、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可通過進食時服用藥物來減輕。另一種常見的不良反應是低血糖,告誡患者常備一些含糖的零食或葡萄糖片來應付低血糖,還應攜帶指示患有DM的身份卡,以備失去知覺事能得到及時救治[5],二甲雙胍的不良反應是厭食、惡心、金屬異味、腹瀉、與食物一起服用可降低不良反應,或從小劑量開始逐步加量,嚴重的罕見的副作用是乳酸性酸中毒,應重點觀察患者的肝腎功能狀況。
2.4.3 胰島素的應用,由于注射部位,注射深度,溫度及運動等因素會影響胰島素的吸收與注射效果,而各部位皮下組織胰島素吸收率的變化是引起血糖濃度波動的重要因素[6]有實驗顯示,腹部胰島素吸收率最快,然后依次為上臂、臀部、大腿,因此,固定在一個解剖部位內采用更換注射點的方法,可減少胰島素吸收率的變化。
2.5 病情監測 指導患者學會自我監測血糖,尿糖和足部護理。
2.5.1 血糖的自我監測 隨機檢測餐前及餐后2 h血糖,控制不佳者,增加監測次數,定期測血糖,定期查眼底,以了解病情變化。
2.5.2 尿糖的自我監測 尿糖試紙最為常用,但其結果常受腎糖閾升高或降低的影響,在無條件測血糖時應用。
2.5.3 足部護理 指導患者穿鞋的大小以超過大拇指半寸為宜,要寬軟,鞋底要有彈性,同時應注意防止燙傷、外傷、電力傷等,每晚用37℃~40℃溫水泡腳15~30 min,檢查足部感覺或足背動脈搏動是發現早期病變最重要的方法。
2.6 教育保健 采用口頭教育、文字教育、形象化教育以及電教化教育等方式,利用電視,VCD播放光盤,集中收看DM知識講座,如DM的致病原因,臨床表現,治療方法及血糖控制不良所致急慢性并發癥的危害,平時控制好飲食,適當運動,堅持服藥的重要性,學會自已監測血糖,尿糖的方法,出現低血糖時簡單的處理措施,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7 出院指導 囑其出院后應堅持長期控制飲食,加強運動,嚴格按時,按量用藥,為了掌握病情控制程度,提高治療依從性,出院后可通過電話隨時咨詢并答疑,并交待出院后定期做以下檢查:①肝腎功能:每6個月查1次;②眼底檢查:每6~12個月查1次;③尿微蛋白排出狀況:每6~12個月查1次;④糖化血紅蛋白:每2~3個月查1次;⑤血糖,尿常規:至少每月檢查1次。
3 結果
利用統計學方法,采用差值t檢驗。

4 體會
系統健康教育使護士有計劃地對患者進行從入院到出院的系統,動態、連續而又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在實施健康教育時,使護患關系更為融洽,增加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在實施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促使患者自覺采用有利于健康行為,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更有利于患者康復。讓患者了解了DM既是一種終身性疾病,又是完全可以控制的疾病,經常保持良好心態,正視現實,對疾病有一個正確認識,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從而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更促進和改善了護患關系[7]。
參考文獻
[1] 國秀娣,成琦.老年糖尿病的護理.護士進修雜志,1996,11(8):29.
[2] 鐘美容,胡艷寧,羅之俞,等.糖尿病住院病人護理干預式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健康教育,2003,19(3):65.
[3] 陳吉莉.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探討.護士進修雜志,2001,16(2):138-140.
[4] 張盤德,糖尿病病人的運動處方.糖尿病新世界,2004,35(3):38-39.
[5] 劉曉明,劉宏,張秀麗,等.糖尿病的護理.中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8,17(2):58-59.
[6] 賈亞平,江敬銘,胰島素注射方法研究近況.中華護理雜志,1994,29(11):683.
[7] 姚克勤,健康教育的臨床應用及體會.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1999,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