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萍 王玉紅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和人的健康觀念的提高,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在醫院整體護理中得以充實和應用。產婦健康教育貫穿到從患者入院至出院的全過程。孕婦臨產前的入院宣傳和母乳喂養指導已受到護理人員的重視和全社會的認同,但往往忽略了產后健康教育問題,影響產婦產后體能恢復,造成產婦產后并發癥的發生和新生兒健康問題的出現等等健康問題,因而產婦產后健康教育問題顯的優為重要。現將召陵區人民醫院2006年9月200例住院產婦統計調查分析,找出產婦產后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對策和措施。
1 對策和措施
思想重視,提高護士職業道德,科室多組織學習職業道德教育,加深對整體護理內涵的理解肯定產婦產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護理人員愛崗敬業的思想,做到以產婦、嬰兒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最好指定專人負責,耐心做好產后指導掌握情況,對未掌握的產婦及時加以補充,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使每1位產婦均能理解掌握,提高其自身的健康意識,減少母嬰出院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母嬰生活質量。
2 提高護士素質
護士長抓好科室的護理業務學習,主要學習專業知識和相關知識,健康教育等,對新護士加強指導,要求他們抽時間自學認真做好讀書筆記。護士長可制訂出健康教育內容指南,方便護士做好指導工作,努力提高護士素質,提高服務質量。
3 把握產后指導的時機
產婦一般住院3~7 d,護士可根據產婦的情況適時做好指導工作,也可利用做治療護理的機會及時解答產婦的疑問,特別是產婦出院前1 d及當天,主管護士應了解產婦健康教育的掌握程度,對不同學歷,接受能力不同的人應有針對性,耐心做好指導工作。
4 語言精簡,易懂易記,耐心指導
護士在做健康教育時,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使產婦易懂易記,采用口頭講述的同時,還可給每1位產婦1份產后健康教育指南,讓其抽時間認真細讀,早日掌握健康教育的內容。對于文化程度低,理解能力差的產婦,護士應耐心細致的向產婦及家屬講解產婦及新生兒出院后的注意事項,主要是產婦產褥期的生理改變及復歸過程及新生兒的護理問題。產褥起期是指從胎盤娩出到產后6周。這一時期內,產婦身體的各器官,尤其是生殖器官,需從妊娠引起的所有變化中逐漸恢復至妊娠前的正常狀態,而乳腺則在妊娠變化的基礎上,繼續發展至旺盛的泌乳階段。因分娩造成產婦的體力消耗及機體塤傷,使產婦抵抗力下降,加之為新生兒哺乳的需要,均需在產褥期進行充分的補充與修復。因此,必須加強這一時期的觀察,護理及衛生指導,使產婦身心舒適,增強機體抵抗力,避免發生病理變化,以保證母嬰健康順利度過產褥期。內容如下:
4.1 注意休息 產婦應有一個冷暖適宜,安靜舒適的修養環境,經常通風換氣,使空氣新鮮,但應避免直吹氣,注意保暖防受涼。睡眠要充足,每天8~10 h睡眠,2周后可從事少量家務活動。避免蹲或站太久,防止子宮脫垂。
4.2 注意飲食 產婦的飲食應營養豐富易消化,高熱能,高蛋白,高維生素,富含礦物質及纖維素,少食多餐,多食湯類可促進乳汁分泌。
4.3 注意個人衛生 保持整潔及口腔衛生,因汗腺分泌旺盛,應用熱水擦浴或淋浴,可洗發,但需注意保暖勿受涼,勤換衣褲及床單。
4.4 注意觀察陰道排出物,產后陰道排出的分泌物稱為惡露。應注意其量,色,味,正常惡露有血腥味,但不臭,惡露大約3周左右干凈。
4.5 性生活指導 產褥期生殖器官未完全復原,不宜性生活,以免引起感染。排卵可在月經復潮前恢復,應采取避孕措施。正常分娩者產后3個月可放宮內節約后環,剖宮產者一般產后6個月放環。放環前應指導產婦選擇合適的避孕方法。
4.6 產后健康檢查 分娩后6周進行產后檢查,以了解產婦全身及生殖器官恢復情況,乳房及乳汁分泌情況,對嬰兒進行全身檢查,了解喂養及發育狀況,進行保健咨詢。
4.7 新生兒護理 指導產婦及家屬做好新生兒淋浴,臍部護理,生理性黃疸起止時間,按時接種疫苗等。
總之,應使產婦講科學,陋習的重要意義,使產婦對產后應注意的內容心中有數,有問題可及時診治,提高生活質量,減少母嬰出院后的并發癥,同時提高了護士在產婦及家屬心目中的社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