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博 王繼東
【摘要】 目的 對街頭采血車采血全過程進行感染控制。方法 對采血環境進行監測,選用動態消毒凈化機合并紫外線燈空氣消毒,規范采血過程及環境消毒方法。結果 新鄉市每年采血車接待約2~3萬人次獻血,無1例發生醫院感染。結論 通過以質控為核心對采血全過程的質量控制,改善采血環境和檢測設備,可防止采血過程感染發生。
【關鍵詞】采血車;消毒;感染
采血車采血過程的感染控制是輸血安全和獻血安全的重要保證。新鄉市自1999年第1輛采血車上街以來,逐年取消了指令性計劃獻血,基本做到了臨床用血全部來源于自愿無償獻血,到2008年已有3輛采血車,每年接待無償獻血人員約2~3萬人次,通過加強對采血全過程感染控制無1例發生感染。總結幾年來的消毒監測管理經驗,具體做法如下。
1 完善獻血過程的質量控制
新鄉市中心血站通過實施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嚴格按照《血站管理辦法》、《血站質量管理規范》、《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等法規要求,制定適應街頭采血過程的健康征詢、體檢、獻血服務、初篩、血液采集、熱合貯存、消毒及醫務人員意外感染處理等程序文件和各項工作指導書,并對所有采血車工作人員進行培訓、考核合格者準予上崗。并通過以質控為核心的監督檢測機構,對采血的全過程進行控制,對發現質量問題及時與相關科室溝通共同制定改進措施。2005-2007年新鄉市采血數及感染率,見表1。

2 加強對采血環境的監測
嚴格執行《醫院消毒衛生標準》,對采血車空氣環境、采血人員手指、獻血者肘部消毒效果、使用中消毒劑等進行質控監測。購進的一次性無菌采血器材必須具備國家認可資質。
3 獻血過程感染控制
3.1 獻血者健康體檢 嚴格按照《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要求,通過詳細的健康征詢和體格檢查可以排除有傳染病史、健康帶菌者、高危行為人群等不符獻血條件或暫時不能獻血者獻血,降低了由于病毒窗口期引起的血液感染風險。
3.2 采指血 用75%的乙醇對獻血者指尖進行消毒,使皮膚表面達到很好的消毒目的。
3.3 嚴格進行初篩檢查 2007年我站共采集 31 231例次血液,經初篩乙型肝炎金標快速檢測后,乙型肝炎復檢淘汰率僅為0.5%。通過乙型肝炎初篩,減少了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人員獻血,提高了血液復檢合格率。
3.4 規范采血操作 采血車每天工作前和收班后用1∶200的84消毒液擦拭工作臺面、車內壁、拖地面。紫外燈表面消毒>30 min,部分采血車安裝了動態消毒機,保證采血過程空氣環境達到要求。采血人員采血前先用1∶500的84消毒液消毒,穿刺前逐一檢查血袋的外觀有無破損、霉點、并擠壓檢查是否滲漏。對每一位獻血者做到一人一墊一針一管一帶,棉球、棉簽等物品一經開啟,使用<24 h。血液采集后采血人員應指導獻血者用3個手指用力平壓針眼棉球10~15 min,保護好針眼,防止靜脈針口流血。待針眼止血后用無菌創可貼覆蓋針眼,告知獻血者24 h內避免沾水。
3.5 采集后的血液儲存 采集后的血液袋要迅速熱合封口,采集的血液離開人體,在室溫下放置<30 min,應及時放在(4±2)℃冰箱中保存,采血車上的儲血冰箱,每周用75%乙醇擦拭,并保持清潔、干燥。
3.6 醫用垃圾處理 隨時將醫用廢物及時收集,做到日產日消,將醫用廢物與生活垃圾(獻血員喝過的牛奶袋、飲料瓶及衛生紙屑)分別裝在專用黃色和黑色塑料袋中,不得混放或隨意丟棄,嚴禁醫用廢物混入生活垃圾中。一次性醫療器具(一次性采血針、玻片及采血結束后經熱合處理的穿刺針頭應用專用剪刀去除銳器,將上述銳器醫用廢物應放置在指定的黃色銳器回收盒內加蓋,集中焚燒處置。
3.7 醫務人員職業防護 嚴格執行《血站管理辦法》,本中心每年對采血工作人員進行健康體檢,同時進行消毒防護培訓,穿潔凈工作服、戴一次性口罩、手套等自我防護,工作人員如遇職業暴露危害時應按職業暴露處理程序進行處理。
4 討論
加強采血車采血全過程的感染控制,應注意:①加強質控為核心的監督檢測,對采血用原輔材料、采血環境工藝衛生、采集的血液質量進行定期或隨機抽樣,及時反饋抽樣信息,對采血的全過程進行控制;②采血環境清潔消毒,如有血跡污染地面或物體用1∶200的84消毒液進行局部消毒。建議逐步用條件較好的固定的捐血屋取代流動采血車;③紫外燈根據采血車容積配置,有條件的可選用動態消毒凈化機取代傳統三氧或紫外燈消毒,該消毒機在采血工作中使用對人體無害可保證采血整個空氣環境達到要求;④盛消毒劑的容器要及時更換消毒,可用50~60 ml 1瓶的小包裝一次性碘伏瓶減少了碘伏瓶消毒更換不及時造成的污染;⑤嚴格進行獻血者健康征詢、體檢、初篩可以減少有傳染病史者、帶菌者及高危人群獻血,降低由于獻血窗口期引起的輸血風險;⑥初篩取指血也應嚴格執行消毒規范,有條件的可用激光無痛采指血儀取代傳統的針扎取指血方法;⑦加強乙型肝炎金標方法篩查、增加ALT檢測能提高血液復檢合格率,降低ALT升高的相關疾病的人員獻血;⑧嚴格執行消毒衛生標準對獻血者采血部位進行2次消毒,每采集一位獻血者采血人員要用手消液消毒一次手,并囑咐獻血者注意保持干燥清潔;⑨大力發展固定獻血者隊伍,提高400 ml獻血比例可減少多人次輸血帶來的疾病傳染概率;⑩加強對工作人員自我防護,避免職業暴露的危害,將使用后的一次性采血用品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也是感染的要素。
綜上所述,通過以質控為核心對采血全過程的質量控制,改善采血環境和檢測設備,可防止采血過程感染發生。
參考文獻
[1] 王東明.血站醫用垃圾的管理.中國醫學理論與實踐,2005(11):1601-1601.
[2] 王文秋,劉作功,王勤友.獻血輸血500問.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44.
[3] 張國清.無償獻血過程中的全程護理.家庭護士,2006,4(4):22-23.
[4] 李慧文,李勇,苗雅娟.中華輸血醫學文集.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