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秉峰
[摘要]目前馬克思主義原理課教學中仍存在著教材體系僵化、教學內容陳舊、灌輸式教學、教師素質偏低等問題。這些問題形成的深層原因不僅僅在于教師與學生主動性的缺失,也和學科的性質、成績的考核、學校的管理密切相關。只有改革教材體系、提升教師素質、轉變教學理念、完善考核機制,才能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實現質的躍遷。
[關鍵詞]高校;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教學理念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234(2009)05-0121-02
一、目前高校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存在的問題
總體上講,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在高校教學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在許多高校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教材體系方面。多年來,“幾百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材千篇一面,體系僵化,空洞說教”;“教材普遍存在著“眾口一詞”、“陳舊過時”的現象;“教材的相對穩定性和現實問題的時效性存在著較大反差,教材的程式化與學生的思想實際也存在著較大的距離”;把反映學術前沿問題引入教材的版本甚少,難以滿足專業課師生的需求。上述現象的存在,無論對高校師生來說還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本身來說,都是十分有害的。
2在教學內容方面。一些高校教師照本宣科,講授內容陳舊重復、枯燥無味,缺乏生動性和新穎性。在理論講授上缺乏理論的深度和廣度,更缺乏理論前沿問題的講述。尤其忽視了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使馬克思主義的功能不能得到應有的發揮。正因為如此,一些高校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課堂氣氛不濃,效果欠佳。
3在教學方法方面。大多數教師依然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盡管這種教學方法能使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大量的信息,掌握比較詳細和系統的知識,但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學中缺乏互動性,難以激發學生學習哲學理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
4在成績考核方式方面。目前絕大多數高校哲學原理課采取的考核方式是包括填空、選擇、判斷、簡述、論述等題型的標準化考試模式。考試內容來自教師的講課內容,未講的不考。這種考核方式雖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但它的實質是考核學生的記憶能力和復述水平,很難取得提高學生理論思維能力的效果。
5在教師素質方面。總的來講,我國高校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教師整體素質是比較高的,但這并不排除少數教師的素質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集中表現在:知識面狹窄,哲學原理以外的相關理論知之甚少;備課上課不認真,把主要精力用在其他方面;知識陳舊,照本宣科,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已;只注重教書而不注重育人,忽視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與能力的培養。上述問題的存在必然影響學生對知識渴求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6在教學效果方面。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目的在于,學生不僅要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且更重要的是應用其理論和方法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毛澤東指出:“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而現在的問題是:學生能掌握一些基本理論和概念,學生往往不會運用這些理論和方法去處理現實問題。
二、目前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高校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存在問題的成因是多方面,筆者力圖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加以剖析。
就主觀層面來看:首先,部分教師工作態度不認真,事業心、責任心和進取心不強,缺乏應有的教師職業道德和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理念,對自身所教的課程缺乏深入、系統、細致的分析和研究,對本學科的學術前沿問題和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缺乏深入的學習和研究,安于現狀,懶惰思想在其頭腦中占主要地位。正因為如此,導致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的一系列問題。其次,學生方面的原因也是多樣的,主要表現在:一是有些高校擴招生基礎比較差,聽哲學課比較吃力,對上課沒有興趣,而且他們還對其他學生產生負面影響。二是厭學,這是高校大學生普遍存在的現象,他們對所學的課程不感興趣,對哲學課也不例外。三是學習耳的尚不明確,不知道將來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于是產生了厭學的情緒。四是對哲學課缺乏足夠的認識,沒有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真正價值和作用。五是一些學生受社會上一些哲學無用論的影響,造成學生對哲學課不感興趣。六是一些學生覺得哲學課太抽象、難學,枯燥無味,不愿意學哲學課。
就客觀層面來說:首先,從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本身來看,它是研究理論思維的科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把握,一些學生聽不懂,自然就失去了學習興趣。同時,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的一些知識屬于生活常識,學生通過自學也能理解,這就使學生對學習哲學課的興趣大打折扣。
其次,從成績考核方式上看,由于期末考試試題以主觀題型為主,學生只要按教師的要求把習題背下來,就可以順利通過考試。即使是平時不注意聽課的學生,期末考試前借用同學的筆記或習題,把它背下來,一般也能通過考試。至于開卷考試,只要教師不嚴格把關。學習成績一律通過。高校哲學課的這種成績考核方式的弊端,致使一些學生上課可以不認真聽課,甚至出現經常逃課也可以順利通過考試的現象。
再次,從學校有關部門管理的層面上看,各高校都制定了相應的大學生管理條例,對大學生的上課、缺課和曠課都有明確的規定。但是,由于有些高校對大學生上課的監督、檢查和懲罰的力度不夠,缺乏一種監督檢查的長效機制。同時,個別學院的輔導員,班主任存在著違反學校有關學生管理規定、袒護學生的現象,加上個別教師對學生要求不嚴格,對學生的聽課情況和出席情況不管不問,從而導致一些大學生不認真聽課,逃課現象時有發生,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最后,從有關部門對哲學課重視的程度上看,各級有關部門對哲學課的重視程度不夠,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重理輕文的現象在一些高校中仍然存在。由于經費投入的不足,尤其是經濟不發達地區,對哲學課教學投入甚少,嚴重影響了哲學理論教學的改革和自身的發展,成為制約哲學理論教學實效性的“瓶頸性”障礙。由于物力、財力投入的不足,普通教師很難參加必要的學術活動,出國學習根本沒有希望,他們不了解國內外學術進展和學術前沿,嚴重影響了他們自身學術水平的提高,發表文章也只是為了評定職稱的需要。由于投入的不足,一些高校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不認真七課,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這種情況固然與經濟發展情況有關,但更與人的觀念有關。”如果有關部門真正從經濟上加大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的投入,那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教學的面貌將會煥然一新。
三、解決存在問題的對策
根據目前我國高校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存在的問題以及形成的原因,我們應該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
首先,改革教材體系,對哲學理論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通過教材與原著、中西馬哲學史、現代西方哲學、自然科學史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深化哲學理論,增強理論的論據和說服力;通過教材與理論前沿問題的整合,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理論視野,逐步提高學生的學術水平;通過教材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的結合,提高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整體性的認識,增強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正確理解;通過教材與社會學、社會問題的結合,使學生掌握必要的社會知識,為學生了解社會,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奠定基礎。
其次,不斷提高教師的素質,改進教學方法。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教學活動承載著傳授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和培養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雙重任務。為了完成這一歷史重任,應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掌握相關的學科理論和哲學理論前沿問題;端正工作態度,增強責任心、進取心和責任感,樹立崇高的教師職業道德和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理念,為人師表、教書育人;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逐步提升自身的內在素質;積極改進教學方法,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科特點,采取以教師講授為主,通過對話式、討論式、互動式、啟發式等輔助方法進行教學,使教學活動真正成為激發理論興趣、啟迪哲學智慧、凈化內在心靈、培養創新意識、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達到學生既掌握哲學理論又提高自身能力的目的。
第三,改革成績考試方式,逐步完善成績考核管理機制。應當適當增加試題的難度和題量,增加主觀題在試題中所占的比例,確保試題復蓋面符合大剛規定的要求;試題的選擇應從題庫或卷庫中隨機抽取;學校有關部門應加強對學生考風考紀的宣傳教育和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加強對考試全過程的監督檢查和處罰的力度,對違反學校規定的教師和學生嚴肅處理;考核可以采取筆試和面試相結合的方式。筆者認為,筆試對于基礎理論的考核有重要的作用,但它存在許多不足,而面試考核可以彌補筆試中無法考查的語言表達能力、應變能力、計劃組織協調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方面的不足。
第四,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以真正哲學的方式從事哲學教育和教學工作。教學理念制約和影響著教學活動,教學活動是在教學理念指導下進行的,可以說有什么樣的教學理念就有什么樣的教學活動。目前,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關鍵就在于傳統的教學理念忽視了哲學學科性的特點,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教學論要求。“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就要按照哲學的本性。以真正哲學的方式從事哲學教育和教學工作”。哲學是一門特殊的學問。一開始就是一種智慧之學,哲學能使人聰明,啟發人的智慧,因而我們應當從哲學的學科特點出發,挖掘哲學的博大智慧和精神,培養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使學生學會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最后,轉變觀念,加大對哲學原理課教學的經濟投入力度。一個專業能否生存和發展,取決于兩個關鍵性因素,一是人才,二是充足的資金。如果沒有充足的資金做保障,這個專業就難以生存和發展,人才自然也會大量流失。充足的經費不但是拓寬教師的知識視野、提高教學水平的基礎,也是普通教師參加學術會議和培訓,提高其理論素養與學術水平的必要保障,更是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減少人才流失現象的必要條件。因此,學校必須轉變觀念,加大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的投入力度。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