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興
休戰近一個月之后,中超聯賽上周末重啟。在既無奧運會也無世界杯的“體育小年”,中超原本算個看點,但看完第16輪比賽,中超之“亂”是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要說特點,就是中超沒有強隊,那些此前信誓旦旦要奪冠的球隊如今都啞了火。
賽程過半,在中超積分表上,排名第一的北京國安與排名第10位的天津泰達隊積分相差只有4分,甚至5支球隊積分都同為23分。換而言之,一場比賽的勝負,座次就將發生很大變化。從積極的角度來說,這或許說明今年聯賽“競爭性更強”。但實際上,這種情況的出現恰恰是中國足壇群龍無首的一個突出體現,甚至可以說是技戰術水平下滑的一種反映。過去,中超聯賽有過大連、魯能等豪門或者說強隊,他們在中超呈現出“一枝獨秀”的情況,尤其是大連隊獨霸中國職業聯賽數年,以至于中國國字號隊伍到亞洲哪個國家或地區比賽,當地球迷未必認可中國國家隊,卻都熟知大連隊。這就好比一說英超,我們習慣性地會想起曼聯、利物浦;一說德甲,首先讓人想起的就是拜仁……但現在,中超已無 “豪門”。
足球欠發達國家也應有自己的“豪門”。看一下韓日聯賽,尤其是日本,該國聯賽中有五六支球隊具備奪冠水平,今年鹿島鹿角隊是“一枝獨秀”。在韓國,17輪K聯賽戰罷后,FC首爾隊和中國球員萬厚良加盟的全北隊以33分和32分高居前兩位。正是這些豪門強隊的優良傳統和穩定表現,讓它們在亞冠聯賽中屢戰屢勝。不像中超球隊,每年只是換個名稱在亞洲賽場上受辱。
更令人不解的是,中超偽強隊們還總有嘴硬的毛病,似乎聯賽還沒怎么打,僅憑隊里的所謂“明星陣容”就喊出了奪冠口號。有點實力的“雷聲大、雨點小”,實力不濟的還總能爆冷門。或許,這正是中超有意思的地方,但“有意思”絕不等于高水平。▲
環球時報2009-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