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幸福
上世紀70年代,對中美建交惱羞成怒的臺灣當局為報復美國,出口惡氣,精心策劃了一幕圍攻、羞辱訪臺的美副國務卿克里斯托弗的鬧劇。
美臺“斷交”,蔣經國震怒
1978年12月初,中美就兩國建交達成協議,決定于12月16日上午10時同時公布建交公報,宣布從1979年1月1日起,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美中要建交,如何與臺灣當局“斷交”,美國政府頗為頭痛。據事后披露的史料,美國國務院曾通知駐臺“大使”安克志,必須在12月16日早上7時前將中美建交并與臺“斷交”的消息告知臺灣當局。
1978年12月15日深夜,安克志通過臺灣“外交部新聞局”副局長宋楚瑜緊急約見蔣經國。16日凌晨兩點多,安克志見到蔣經國,并宣讀了美國總統卡特給蔣經國的信,宣布從1979年1月1日起,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并終止與臺灣的“外交”關系。此時,距中美兩國宣布建交的時間只剩下7個小時。
據史料記載,聽安克志念完信后,蔣經國怒不可遏,憤憤地指責美方背信棄義,“失信于臺灣人民”。17日,蔣經國在臺灣發表公開聲明,向美國政府提出最強烈抗議,并再次指責美國背信棄義。晚上,蔣經國又發表電視講話,主持緊急“中常會”,研究中美建交對臺灣造成的沖擊等問題。
據蔣經國事后私下向親信透露,他早已預計到美國會與大陸建交,并研擬了幾套應對方案。令他難以容忍的是,美方不應在宣布與大陸建交幾個小時前才告訴他。
安克志將他會見蔣經國的情況向美國國務院作了報告后,國務卿萬斯建議派副國務卿克里斯托弗到臺灣慰問。卡特同意了這個建議。12月20日,美國國務院通過安克志告知臺灣新任“外交部長”蔣彥士,克里斯托弗將訪臺。
克里斯托弗被“羞辱”
此時的蔣經國,余怒未消。他認為,應該借機羞辱一下美國人,讓他們認識到臺灣人民不是那么好欺負的。經過仔細思考,他和他的核心幕僚們認為,最好的報復方式是秘密動員部分民眾進行哄鬧……
為防止事情鬧大,有關當局要求注意四不:不出人命,不出現流血場面,不致人傷殘,不公開報道。
12月27日,克里斯托弗抵臺。上午11時,克氏走出飛機,受到蔣彥士等人迎接。哪知,他的座車從機場開出不一會,一輛電視轉播車突然開到路中間,擋住去路。克里斯托弗見勢不妙,連忙下車。沒想到,幾百人突然從四面八方圍了上來,有的拿著棍棒、舉著“中華民國國旗”,有的提著雞蛋、番茄、小石子,還有的舉著畫有卡特頭像的白紙旗,對著克里斯托弗一陣猛攻,克氏身上、臉上到處是甩破的雞蛋、番茄,臉上也被抓了一道痕,其他隨行人員也都受到攻擊,其座車被人噴了油漆,玻璃被打破多塊。
眼見要失控,突然開來一隊軍警,將憤怒的民眾與克里斯托弗一行隔開。不一會,又開來一輛面包車,將克里斯托弗等人弄上車,送到臺北圓山飯店。驚魂未定的克里斯托弗甚為憤怒,當即表達了強烈抗議。克里斯托弗的一隨行人員還當面怒斥蔣彥士,聲稱這是當局在背后策動的,認為如果沒有當局放縱,民眾根本過不去。
其實,這不是蔣經國第一次圍攻、羞辱美國人:上世紀50年代初,陳納德將軍的夫人陳香梅在臺舉行“中西婦女服裝義演”時,遭蔣經國手下圍攻; 1957年5月,劉自然命案發生后,蔣經國指使“反共救國團”策動聲勢浩大的反美浪潮,并怒砸了美國駐臺“大使館”。
事后美國的報復
雖有蔣彥士再三道歉,克里斯托弗仍氣憤難平。12月29日上午,蔣經國會見了克里斯托弗。他先向克氏表達歉意,然后表示抗議。蔣經國說,他雖然對安保事宜作了詳盡的指示和部署,因臺灣各行業職員對美方與臺“斷交”過于憤怒,自發進行了這次抗議,這是他未料到的。老百姓可以防范,有人利用工作之便舉行抗議,就難以防范了。蔣經國威脅說,從這件事可以看出,1000多萬臺灣人民對美方“背信棄義”與臺“斷交”是何等的憤怒和不滿。
克里斯托弗當即表示,不能接受這一說法,他認為此次圍攻是臺灣當局在背后策動的,這樣做,對他個人不會有什么損失,對美臺關系的損害卻很大,是得不償失的。在會談中,蔣經國對美臺今后的關系提出了五原則,克里斯托弗因心情不好,聽的多說的少,原來想向臺灣當局作的許多“解釋”,也因此事件而大打折扣。29日下午,克氏一行怏怏不樂地離開了臺灣。
后來,蔣經國派其心腹錢復到美國任駐美“代表”時,克里斯托弗了解到錢復與蔣經國關系密切,并認為錢是那次圍攻行動的策動者之一,不同意錢復出任此職。
此后,臺灣當局幾次托人詢問,美國務院私下通過臺灣《聯合報》董事長,也是美國《世界日報》老板的王惕吾轉告說,美方不同意錢復當駐美“代表”,原因為何,不便說明。蔣經國無法,只好提名蔣介石生前的另一親信、與此事無瓜葛的夏功權,這一提名很快獲得美方同意。▲
環球時報2009-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