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云
摘要從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執法的現狀出發,分析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執法所存在的問題及其形成的原因,并由此提出了提高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執法能力的方法和對策。
關鍵詞:環境保護;執法現狀;環保法制宣傳;執法權力和能力
我市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之一,為生態保護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為生態保護參與綜合決策創造了條件,促進了我國生態環境執法革新的步伐。
一、我市生態環境保護的執法現狀
在生態環境保護監管方面,環境執法部門加強生態保護監管,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十五”期間,國家環保總局在全國107個地區開展了生態環境監察試點工作,印發了《關于加強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護與監管工作的意見》,強化對流域開發和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的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在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的懲處方面,聯合執法行動有力地推動了執法工作。2001和2002年連續兩年開展了“嚴查環境違法行為遏制污染反彈”專項行動。2003年,國家環保總局、發改委、監察部、國家工商總局、司法部、國家安監局六部門聯合開展了“清理整頓不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行動”,查處了一批大案要案,解決了一批突出環境問題,震懾了環境違法行為,促進了地區性產業結構調整和局部地區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
二、當前生態環境執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
1.生態環境管理體制不順,環保部門難以發揮統一監管作用。我國的每一部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和規章中幾乎都有管理體制的規定,而最基本的管理規定模式就是“某某行政主管部門對某一事項進行統一監督管理。到底怎樣“統一”?統一監督管理的部門對結合自己職責進行管理的部門可以提出什么要求?分管部門不履行職責時統管部門怎么處置?等等,都沒有作出規定。這就使得統管部門想統統不起來,得不到有關部門的有效配合。而分管部門總感覺自己是處于配角的地位,進行監督管理也是為統管部門做嫁衣裳,有了成績盡是統管部門的,因而缺乏管理的積極性。另外,使分管部門不能很好地行使監督權的另一個原因在于,立法中在規定統管部門的職責時,往往對審批權、收費權、處罰權規定得比較具體,而對分管部門雖然有時規定一些監督檢查權,但卻不讓分管部門參與審批、收費和處罰,這樣就使得分管部門覺得自己的管理沒有權威。
2.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現象較為突出,消極執法、執法不到位、不作為的現象在一些地方嚴重存在。在我國,有些地方的環境監察隊伍在工作中嚴重脫離群眾,對群眾反映的環境破壞問題熟視無睹、不聞不問,導致群眾的意見很大,以至于越級上訪者有增無減。還有些地方的有關執法部門放松日常監管,依賴專項行動,經常性的工作采取突擊抓的方式,致使工作陷入被動,當遇到重大的損害環境行為或事件時,往往采用重點治理、專項整治的方式來應對。這種權宜之計顯然也影響到環保的執法力度的長效發揮,甚至會使違法者產生僥幸心理,起到負面效應。再來些地方的環境監察機構負責人片面強調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不敢碰硬、不敢執法、不愿執法。不少基層環境執法隊伍對開發區不敢查,對重點保護企業不敢查,領導不點頭的不敢查,查過一次但處理不了的不敢查,危及人身安全的不敢查。有的基層環保局不是在加強執法,而是千方百計地應付上級檢查,替企業說情。有的地方政令不通,要求查辦的案件、上報的情況,三番五次催不上來。 4.地方保護主義干擾環保執法的現象依然存在。個別地方環境保護意識淡漠,重經濟、輕環境,盲目引進重污染項目,形成了引進容易治理難,關停更難的困難局面。對環保執法工作不支持,甚至干預執法,轄區環境污染問題久治不愈,環境糾紛不斷。
三、提高環保執法的力度,保護生存環境
有法可依,僅是生態環境法治的前提,實現了有法可依,也僅是生態環境法治建設的第一步。任何理想的環保法律如果不能付諸實施,終究只是一紙空文。因此,強化環保執法是環保工作中至關重要的環節,是我國各項環保方針、政策得以貫徹與實施的重要保證。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國環保法制建設,提高我國環保執法的能力,政府有關部門應當著重采取以下幾方面的對策和措施:
1.加大環保法制宣傳力度。“法律作為一種行為指南,如果不為人知而且也無法為人所知,那么就會成為一紙空話。”因此,要做到既要增強企業事業單位和普通民眾的環保意識、環保責任和環保法制觀念,又要增強廣大環保執法人員,尤其是領導干部的環保意識和環保法制觀念,必須加大環保法制宣傳的力度,這是強化環保執法工作的至關重要的前提條件。
2.強化環保部門的執法權力,提高環保部門的執法能力。環保法律的實現雖然不是必然地需要國家強制,但是如果沒有強制作為后盾,也很難付諸實施。因此,我國應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環保部門的強制執法力度。具體體現為:其一,賦予環保部門查封、凍結、扣押等必要的強制執行權力,使環保執法真正地硬起來。其二,賦予環保部門限期治理決定權。其三,在環境監理隊伍的基礎上,建立環境警察制度。其四,確立部門聯動的長效機制。各級環保部門要變“被動”為“主動”,不僅要“站的住”,而且要“頂得住”。要聯合電力、公安、司法、金融、工商、水利、鐵路等部門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對拒不執行環保處罰的企業要限水、限電、限貸、限運,形成一股強大的執法力量,徹底改變環保部門勢單力薄、權力有限的現象,真正做到執法必嚴。
3.加強環保執法的民主性,讓環保執法充分體現民心民意。加強環保執法的民主形式就是保證環保執法的公正性,增強環保執法的透明度。它既是實現環保部門依法行政的必要手段,也是貫徹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原則的重要舉措。
4.加強環保執法隊伍的建設。各級政府要加大環保投入力度,在資金上向環保工作傾斜,改變環保執法能力弱,裝備差,監控手段落后的現狀,增強執法隊伍的執法能力。要重視加大對環保執法部門的資金投入,這些資金重點要用于必要的執法人員培訓,增加、更新必需的各種裝備等方面。通過培訓,使環保執法人具有相應的執法知識和能力。通過增加、更新裝備來提高環保執法效率和質量。這些都能更有效地加大環保力度,完成環保執法任務。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只有讓環保執法真正的硬起來,污染防治工作才能得到有效開展,環境違法行為才能無處逃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夠早日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