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顯平
中圖分類號:G623.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5-119-01
新修訂的中學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十分重視對學生能力,特別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從教學方法上強調要大力加強“活動”課教學環節,以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中學思想品德活動課基本上集中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上,初中各年級思想品德課中添加了許多活動課的教學內容,幾乎做到每課一活動。這里的活動課有別于傳統的課外活動。傳統的課外活動只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而中學思想品德活動課作為一種新課型,是課內課外相輔相成、并行發展的全新教學組織形式,它要求教師轉變觀念,勇于創新,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生動活潑的、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把活動課作為呈現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學環節。
一、活動目標的確立
活動課的教學目標應該是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每一個活動課的知識目標往往是重要目標。理論聯系實際歷來是我們學習思想政治的原則,知識應從實踐中來,又要回到實踐中去,對自己動手得來的知識,我們了解它的來龍去脈,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就會記得牢,用得好;知識也是既有的他人能力、品格、方法的凝結物,學習過程可從中汲取大量的精神營養。
知識本身固然重要,但獲取知識的探索活動過程也很重要,因為在活動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愛因斯坦竭力探索追問世界統一性的問題的精神令人難忘。能力目標包括使學生樹立參與、合作、關心、進取、競爭意識、創新精神;培養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領導與被領導的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創造發明能力等實踐能力;而這些能力關系到人的基本素質的形成,關系到教育所培養的人才是否真正符合社會的需要。現代教學價值體系應以培養和發展學生能力為中心,傳統的是以知識為中心,而現代必須轉變為以能力為中心。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設計要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品格認識,激發品格情感,形成品格信念,導致品格行為。在目前的政治教學中較為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但要增強針對性,學生對自己在活動中得出的結論更容易信服,但教師應對各種各樣的結論進行總結分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學習從親自經歷、親自嘗試而得到的直接經驗,而不是僅靠課堂教學的講解、想像、推理來得到間接經驗,這是傳統課堂教學忽視的而且無法實現的目標。我們把活動課鎖定在這樣的教學目標上,就不會偏離活動課的本質和方向。
二、活動準備
1.在活動之前要定好計劃,應有前瞻性的設計和準備,包括準備活動地點、活動方式、活動時間、活動對象、活動工具及意外情況的處理辦法。應該注意的是,活動中不要舍近求遠,舍本逐末,以安全方便、省時省力、有效為原則。
2.在準備活動的內容上,應以教學大綱和教材為主,結合本校、本地實際,適合中學生身心健康,從能力、知識、方法、品德目標,從“人與自然、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科學”等幾個方面或角度考慮活動課程的內容?;顒诱n應高度體現現實意義,不關注和追求形而上學的問題,從現實問題出發,從當代的、國家的、社會的、生活的問題出發;最后又歸結為對現實問題的認識或解決。
三、活動課的組織形式
要使思想品德課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必須要有靈活多樣的組織形式,要根據活動課的內容、目標而定。
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演講、辯論、在教學中,為了學生體驗學習的需要,可采取討論、辯論、角色扮演、生活模擬、演講、編報、主題班會等形式為學生提供各種體驗。如針對如何在西部大開發中實現可持續發展,我擬定了辯題:“西部開發重在發展經濟還是重在保護環境”。由學生自己收集資料,組成正反兩方,自己主持且組成評議團,教師進行指導,辯論結束后,由學生總結談體會。通過辯論,學生真正理解發展經濟不能以破壞資源環境為代價,應該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針對上網問題,由學生自編自演了AB?。骸毒W的誘惑》。在上《當代的科技進步與國際競爭》時,為了讓學生感受科技迅猛發展,成果喜人,首先讓學生收集了近段時間國內外重大的科技成果,并推選男女兩名學生模擬主持了《科技博覽》節目,簡單介紹國內外重大的科技成果。然后,把學生分成4個“專家”小組,進行了一個“專家”論壇。四個小組事先分別負責我國的經濟、科技、教育及人才、國防的國際競爭力的資料收集,在課堂上每組的負責人向全班介紹各自收集的資料,然后學生自由發言,老師引導,在活動中,學生認識到國際競爭力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當今世界激烈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所以青少年要做祖國需要的人才,從而明確應該如何確立自己的成才目標。通過親身體驗,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動手、動腦、動口的積極性,在體驗中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培養了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或感悟,才能將書本的東西真正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技能和情感。
四、活動總結
活動課結果盡可能通過外在的具體的形式表現出來,即結果可評價,我們可以此來觀察學生的發展狀況及活動課目標的實現狀況。應允許圖片、小制作、小發明、表演、甚至也允許對活動過程的直接參與和體驗作為成果。這就從根本上有別于以記憶和理解為主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