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才 張海軍
摘 要:濕地與森林、海洋一起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新疆濕地類型多樣同時具有自己獨特性,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庫塘濕地、其它濕地并存。由于自然環境惡劣,人口增加及對濕地的不合理開發利用致使新疆濕地面積縮減,生物多樣性受到挑戰,局部氣候發生變化。在分析新疆濕地資源開發產生的生態環境問題的基礎上,探討濕地保護的對策有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加大宣傳力度, 提高全民保護濕地意識;嚴格限制對濕地周邊非法開墾;開展濕地科學研究和建立濕地資源監測體系。
關鍵詞:濕地;生態環境;保護對策
濕地與森林、海洋一起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濕地是自然界最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功能最完備的生態系統,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多種資源,是人類重要的生存環境,被譽為“地球之腎”。然而,近年來由于人口的急劇增加以及人類對濕地認識的片面性,導致對濕地的破壞和不合理的開發利用,造成濕地大面積減少、生物多樣性喪失、功能和效益衰退,嚴重危及濕地生物的生存,因此保護、恢復和合理利用濕地成為全球廣泛關注的問題。
一般來說,濕地是介于陸地和水域之間的過渡帶,并兼有這兩種系統的某些特征,正是由于這種缺乏明確界線的過渡性,使確切地定義濕地變得有點復雜,至今仍沒有一個惟一的被普遍認同的濕地定義。人們為了不同的目的為濕地做出了多種定義,其中經常被使用的是1975年《濕地公約》中對濕地的定義:“濕地是不論其為天然或者人工、長久或者暫時性的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靜止或流動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m的水域”。
1 新疆濕地資源的現狀
據統計,全世界約有濕地面積 8. 56 ×108公頃,我國擁有 6.37 ×107公頃,僅次于加拿大、俄羅斯,居世界第三位,占亞州之首。新疆共有河流570 余條, 大于100 公頃水面的湖泊有139個, 大型水庫有 479 座, 還有一些散布于河流中下游地帶的沼澤, 新疆濕地總面積約為1.48×106 公頃, 占全疆總面積的 0.89%,面積大于100 公頃以上的濕地有 435 塊, 其中河流濕地45 塊, 湖泊濕地108 塊, 沼澤濕地148 塊, 人工濕地134塊。濕地的垂直分布從- 154 米至山地 4 800 米, 形成了復雜多樣的內陸干旱區特殊的濕地生態系統, 這些濕地充分顯示出新疆濕地類型的多樣性。與國內沿海地區相比, 也具有其獨特性。
河流濕地:河流濕地包括主河道及兩側漫灘。全區河流濕地面積為 2.07×105公頃, 占全區濕地面積的13.87%。除額爾齊斯河流向北冰洋外, 其余河流均為內流河。河流濕地中全區較大的水系有額爾齊斯河、烏倫古河、伊犁河、瑪納斯河、葉爾羌河、阿克蘇河、塔里木河、孔雀河、開都河等。
湖泊濕地:湖泊濕地共有 6.96×105公頃, 占全區濕地總面積的46.97%。按湖泊成因可分為冰磧湖(喀納斯湖),地震堰塞湖(天池), 盆地積水湖(賽里木湖、阿牙克庫木湖、鯨魚湖等高原湖泊), 中間調節湖(博斯騰湖、吉力湖等)和河流終端湖(艾比湖、巴里坤湖、艾丁湖等)。
沼澤濕地:全區沼澤濕地為 148 塊, 面積 3.7×105公頃, 占全區濕地面積的24.90%。沼澤濕地主要分布于各泉眼附近和湖河旁, 由河灘地淹沒和湖泊進、出水區淤積而成, 以博斯騰湖西部、尤爾都斯盆地、伊犁河、額爾齊斯河和塔里木河上游分布最廣。
庫塘濕地:全區共有水庫濕地 134 個, 面積1.47×105公頃, 占濕地總面積的9.65%。全區在山區、平原均有水庫存在, 重要的水庫濕地有福海水庫、奎屯水庫、紅崖水庫、蘑菇湖水庫、大泉溝水庫、猛進水庫、大西海子水庫、卡拉水庫、喀拉瑪水庫、西克爾水庫、勝利水庫、上游水庫等。
其它濕地:全區共有其它濕地6.4×104公頃,占濕地總面積的4.61%。
2 新疆濕地開發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
2.1 濕地資源面積持續萎縮
新疆湖泊面積由建國初的12000平方公里縮至目前的近7000平方公里,濕地面積由280萬公頃縮至目前的148萬公頃,減少了近一半。
2.2 濕地生物多樣性受到挑戰
新疆濕地有維管植物共計68科182屬463種,占新疆植物總數的13.5%(分別為蕨類植物12科15數20種;裸子植物2科3數13種;被子植物54科164數430種);濕地有水禽121種,隸屬8目19科;濕地有各種魚類87種,隸屬6目10科27屬;濕地有兩棲類1目1科6種;濕地有爬行類2目7科20種;濕地有獸類2目7屬12種。隨著濕地面積的縮減,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影響,有的物種甚至絕跡。
2.3 濕地氣候發生變化
濕地具有調節氣候的生態功能,大面積的濕地資源開發,使濕地下墊因素發生改變,引起氣候發生異常,導致氣溫上升,濕度下降,蒸發量增加。
2.4 污染加劇
由于大面積濕地開發,工農業生產排放的污染物導致濕地污染嚴重,濕地生態系統惡化,如巴里坤濕地頭道河子
受巴里坤電廠以前每年將大量的廢水排向這一區域,使900畝濕地粉煤灰沉積污染。
3 新疆濕地保護對策
3.1 加強濕地自然保護區的建設
以生態學理論為指導, 遵循自然與社會協調發展, 人與自然共存、和諧持續發展的原則, 選擇典型的濕地類型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利用示范基地。貫徹中國自然保護方針, 堅持“永續利用與持續發展”的原則, 走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相結合的道路; 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及濕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 最大限度的發揮濕地生態系統的綜合效益。加強法制建設, 不斷完善地方性法規, 杜絕保護區內的偷獵現象, 保障珍稀水禽的棲息生境安全。到2007年年底,在新疆已建立的37個自然保護區中,有25個自然保護區中有濕地存在,其中10個是專門為濕地建立的自然保護區,面積1.15萬平方公里,占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的5.17%;涉及保護濕地及其生態系統的保護區中有不少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如新疆喀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疆托木爾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疆塔里木胡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疆天池自然保護區、新疆甘家湖梭梭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疆阿爾金山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
3.2 加大宣傳力度, 提高全民保護濕地意識
進一步開展有關保護濕地重要性的宣傳教育,提高人們對濕地保護重要意義的認識, 增強濕地保護的自覺性。
3.3 嚴格限制對濕地周邊非法開墾
農田是濕地面積減少的最大威脅, 特別對新疆干旱、半干旱區的濕地, 開墾農田引起水資源匱乏, 對濕地產生較大危害。為了加強濕地保護管理, 一是要禁止濕地周邊開墾; 二是在濕地周圍坡地營造水土保持林, 防止水土流失侵蝕濕地。
3.4 開展濕地科學研究和建立濕地資源監測體系
利用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和全球定位系統(GPS )技術手段, 建立濕地數據庫, 通過深入的研究和常年的監測, 為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濕地資源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杜農、史軍、張平.新疆濕地[J].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p12-p13。
[2]買買提·阿不都拉.新疆濕地現狀與保護.新疆林業.2001.4. p3-p4.
[3]周莉.國濕地保護區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綠色中國.2003.5.p36-p38.
[4]石月珍、李麗.我國濕地現狀及恢復研究.水利發展研究.2004.6. p15-p18.
作者簡介:王保才,出生于1975年,男,甘肅靖遠,經濟學學士,工程師。研究方向:生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