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飛 譚偉明
畢業設計是學生畢業前的最后學習和綜合訓練階段。畢業設計既是學生深化學習、拓寬視野、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重要過程,也是對學生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創新能力、全面素質的集中培養和檢驗,更是學生離開學校步入社會的橋梁。畢業設計(論文)在培養大學生探求真理、強化社會意識、進行科學研究基本訓練、提高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體現,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重要實踐環節。同時,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也是衡量教學水平,學生畢業和學位資格的重要依據。而對于地方高校,畢業設計更是學生對本地區的經濟建設的一個重要參與機會。
一、畢業設計的選題原則
一個合適的畢業設計題目,是學生保質、保量、按時完成畢業設計的前提。畢業設計的題目,可以做畢業論文,使學生得到初步的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可以做畢業設計或專題試驗,使學生獲得解決某個工程的鍛煉;也可以做一些模擬性的工程設計、試驗研究課題,讓學生獲得一定的獨立工作的機會和初步練習。合理地選擇設計題目,并指導和督促實施,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重要保證。我們認為,機械類專業乃至工科各專業畢業設計的選題原則如下:
1.既要符合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教學基本要求,又要因材施教
畢業設計內容必須符合本科生的培養目標,盡量覆蓋本專業的主干課程或專業研究方向,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學科的發展趨勢。同時又要因材施教,使學生的創造力得以發揮。教師在符合專業培養條件的前提下,應該適當考慮學生的意愿,使學生主動地接受教師分給的題目。
2.結合生產、科研實際增強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經濟意識
這樣的課題能使導師和學生在了解社會的同時得到鍛煉和提高,更主要的是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加速了科技成果轉化。
3.與實驗室建設相結合,與畢業生就業相結合
大學生就業已經成為高校的一項重要的學生工作,也是衡量大學綜合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對通過雙向選擇、簽訂了協議以及就業有意向的同學,在畢業設計、畢業實習時,要求到用人單位進行實習要積極支持,并提供一定的條件。
4.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同學科間的互相滲透,要求課題不能太窄,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勇于接受綜合性課題,以培養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自學能力、探索和鉆研能力,從而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與科技發展的需要。
5.難度適宜,保證完成
太大的課題不能使學生得到從確定方案、繪制總圖、畫零件圖到編寫說明書等一系列的全面鍛煉;太難的課題會使學生感到無從下手,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課題的工作量和難易程度應把握在能使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在給定的時間內能完成的程度,以保證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使學生樹立完成任務的信心。
二、機械類專業畢業設計的模式分析
為適應新時期對畢業生的要求,落實學校“厚基礎,寬口徑”的人才培養方針,近年來我們從選題類型、設計任務和內容、學生分類、設計工作量等方面進行了教學改革的初步探討,歸納起來,畢業設計可分為四種模式,而學生可分為三類,現分述如下:
1.軟件應用類
這種類型以開發工程應用軟件為主。其任務主要是針對某專業題目,通過采用不斷涌現的通用軟件和專業軟件以及計算機高級語言,開發出在某些方面實用功能強的工程應用軟件。
2.產品設計或模具設計類
這種類型以設計工業產品或其模具為主。學生運用各種先進的設計和建模軟件,進行產品或模具的三維及平面設計。一般既要求立體造型,也要求繪制工程圖。與傳統的產品設計比起來,增加了對計算機及先進軟件的應用能力的要求。
3.工藝改進或設備改裝類
這種類型以完成企業設備或實驗室設備的改進、消化或新設計為主。此類題目類似于傳統的畢業設計,但明顯的改進在于對增加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要應用計算機高級語言編程計算部分力能參數。
4.研究類
這種類型以做論文為主,在理論計算和分析的基礎上,利用先進的現代設計方法和手段(包括計算機高級語言編程應用)對實際生產工藝中出現的某些理論問題進行求解或驗證。此類題目主要是提高部分學生的專業理論水平。應用先進設計方法和手段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從目前本專業的情況看,參加畢業設計的學生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為已與用人單位達成就業協議或正在聯系接收單位的學生。這類學生多從事第二和第三種模式的畢業設計,有的學生可結合就業實習,在用人單位或校外其他單位進行畢業設計。第二類為考取研究生的學生。這類學生多進行第四種模式的畢業設計,培養和挖掘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潛能。第三類學生將在學校進行規范、系統的學習和訓練。這類學生四種畢業設計的模式均有進行。
三、地方高校畢業設計的改革思考
軟件應用類題目極大地提高了本專業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和計算機應用軟件開發能力,使這些學生具有了一定的優勢。但這些學生對于課題中涉及到的工程實際情況和生產實踐經驗則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作為未來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缺少必要的基本訓練。
產品設計或模具設計類題目為學生提供了一次完整的設計過程訓練,同時對先進應用軟件的熟悉也增強了他們走向社會的競爭力。但這類設計涉及加工工藝性、標準規范性、經濟合理性等方面,如果缺乏這些知識,就會影響設計的準確性。
工藝改進或設備改裝類題目使學生得到了全面的機械專業必需的工程設計訓練。但學生須花費大量的時間來消化和繪制設備總裝圖,且對設備復雜的內部結構及其功能在短時間內難以理解透徹,故這類題目完成起來工作量較大,時間偏緊,學生的積極性不是太高。
研究類題目培養和挖掘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潛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基礎理論、專業知識與技能,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和挖掘學生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對考取研究生的學生來說可盡早的完成本科與碩士研究生教育的過渡。這類題目的缺點是缺少工程技術人員必要的基本訓練。
綜上所述,四種畢業設計模式各有特色,但又各有明顯的不足。為了能夠充分發揮各種模式的優勢,更好地發揮畢業設計的作用,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跨專業組織畢業設計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同學科間相互滲透,因此選題不能太窄,應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自學能力、探索和鉆研能力,以滿足社會需求和科技發展的需要。為使學生能夠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理論知識和技能,跨專業組織畢業設計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方法。不同專業的學生構成互補組合,這些組合中,每個人都可以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同時學習他人的長處,保證了設計有較高的總體水平,也鍛煉了學生的團隊精神。
2.充分利用前一學期的綜合課程設計
不少學生在畢業設計開始后,需要一段較長時間才能進入課題,很大的原因是由于學生基礎薄弱。為彌補學生基礎薄弱的問題,除提高平時基礎和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要求外,本專業在第七學期最后四周時間為綜合課程設計,該課程設計可與畢業設計銜接起來。這樣學生在第二學期開學后能縮短畢業設計的適應期,更快地投入實質性的工作狀態,從而保證了畢業設計實踐環節有效的工作時間,為高質量地完成畢業設計任務和日后從事工程設計及其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3.把好畢業設計選題關
在第七學期末,各指導教師均要填寫畢業設計題目申報表,將課題名稱、宏觀思路、基本內容、具體要求、擬帶學生數寫清楚。盡早向學生公布畢業設計選題,在學生選題的過程中,還應針對學生的興趣、能力、畢業去向等情況,給予必要的建議和指導。另外注意引導學生及時補充相關課程知識。
4.校企聯合培養,加強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企業存在較大的技術創新空間。隨著科技革命的步伐加快,企業在解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的問題時,還需要大力依靠高等學校的支持。而高校正好具有人才集中,學生樂于實踐,創新思維能力強等優勢,可以廣泛參與企業的技術開發和改造,在實踐中不斷運用自身所學的學術理論知識。學生感到學有所用,學習的積極性更高,而且利用實踐的機會有意識地進行技術開發,提高研發能力。讓學生親身感受企業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意識。通過參加工程實踐,學生不僅可以向現場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專業技術知識和生產技能,而且可以通過實踐,深刻理解,創造性地應用幾年來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逐步樹立起工程意識,為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畢業設計完成后,學生已基本適應工作崗位,可以較快進入角色,從而縮短了崗位適應期。
5.構建適宜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
畢業設計成績的評價應成為高校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內容。正確、客觀、公正的評定畢業設計成績,以調動學生畢業設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提高畢業設計質量,杜絕畢業設計過程中的抄襲現象。目前各院校在畢業設計成績評定中存在較多模糊因素,主觀隨意性較大,其結論有時難免帶來爭議。以往較多的研究集中于定性分析畢業設計教學質量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策,近年來出現了一些量化的評價方法,但如果沒有適宜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公正地評估其質量,從而阻礙畢業設計質量進一步提高。構建適宜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畢業設計積極性,提高學生對畢業設計成績評定的滿意度,大大減少教師的“印象分”,避免對指導教師之間的名額分配進行“平衡”,增強畢業設計成績的客觀公正性。
畢業設計并沒有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模式,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探討,才能找出適合地方高校的、具有本專業特色的畢業設計模式。
參考文獻:
[1]紀多多,李磊.規范管理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J].教書育人,2008(30):37-39.
[2]李海志,譚海鷗,董超俊.產學合作與工科專業畢業設計(論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1):58-68.
[3]趙海燕,芮延年.模糊理論在畢業設計質量評價中的應用[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07(2):38-40.
[4]陽霞,周文峰.畢業設計成績評定中模糊綜合評判法應用探討[J].攀枝花學院學報,2007(3):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