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琳
一、網絡的傳播張力要求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人類生活和科技水平日益提高,同時也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社會文化由一元化向多元化發展,一些傳統的教育理念逐漸落后于時代,加之受經濟利益等因素的制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在新的形勢下,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新思路、新方法、新舉措。
網絡是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新興媒體,為人們的交流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方式和寬廣的舞臺,給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對人的生活觀念和方式正產生深刻的影響。但它在傳播知識信息為人們提供方便的同時,一些新問題也隨之而生。一些不健康的內容充斥網上,對我國傳統的道德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產生了巨大沖擊;庸俗的社會文化泛濫,畸形心態在網絡上肆意張揚,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嚴峻挑戰。因此,如何用馬克思主義占領網絡思想教育陣地,充分發揮網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使網絡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和任務。也關系到我們的社會能否健康有序、穩定持續地發展。
胡錦濤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2007年1月23日的集體學習時發表了講話,指出:我國網絡文化的快速發展,為傳播信息、學習知識、宣傳黨的理論和方針政策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給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課題。能否積極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聯網,能否真正使互聯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途徑、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平臺、人們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間,關系到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關系到國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國家長治久安,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由以上可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我們要善于利用新事物、新方法來規范引導人們的思想,這也是建設兩個文明、實現社會發展的手段之一。所以,以網絡來傳播思想,作為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陣地,以思想政治教育來規范網絡行為、倡導網絡道德顯得至關重要。
二、網絡形勢下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多維因素
1.主體因素
一方面,許多高校因師資力量缺乏,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未能高度重視甚至疲于應付了事。一部分教師只注重專業素質培養,而不重視思想素質的提高,加之對網絡規律不熟悉,許多教育工作者仍靠一支筆、一張嘴來進行單方面說教,未能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師生之間的代溝需要溝通和理解。另一方面,由于我國教育體制不完善,部分學校受經濟利益驅動,重科研、重效益,忽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客觀上影響了教師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的積極性。形勢在發展,教育工作越來越強烈地要求采用新技術、新方法、新工具。但許多高校的學科建設總是局限于一些傳統學科,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缺乏力度,教師和學生不能有效地發揮主觀能動性來參與這項工作,這在理工科院校體現得尤為明顯。因此,高校應該改變傳統的教育運行模式,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教育者也應突破傳統教育理念束縛,主動接納新觀念,采用新技術,適應社會發展趨勢,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運行。
2.客體因素
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象,但這一對象具有獨特之處。他們不單單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更重要的是他們是具有了一定文化水平但社會閱歷少的“準成年人”。他們對新生事物充滿著好奇,又反感傳統的說教,叛逆心理較為強烈。由于生活經驗不足,易感情用事,走上歧途。一部分同學對網上的東西良莠不分或者反面曲解,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不少困難。還有的同學整日沉溺于網絡游戲、聊天,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秩序。學生品德的形成既是社會通過輿論和教育渠道把規范傳授給年輕一代的過程,也是學生通過實踐由被動到主動地實踐這些規范形成道德行為的過程。因此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從這兩個過程入手,積極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3.工具因素
教育方式多種多樣,互聯網更是為我們提供了便利的工具。但工具不是萬能的,在工具的選擇上我們要慎重。應用新式工具——網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更要注意正確引導、規范處理,工作要有新思路,做事要有新方法。
4.社會因素
隨著“英雄主義”等傳統道德觀念的淡化和“集體意識”的瓦解,功利主義不斷滋生。有的學校只顧經濟利益,卻不顧育人之本。一些網絡犯罪現象不斷滋生,影響了青少年的綜合素質的提高,也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困難。因此我們有必要占領網絡陣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要抓,而且要下大力氣去抓,這不但是一個教育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與探索
社會網絡化、教育網絡化的趨勢要求利用新技術、新思維,探索出一系列適應網絡時代要求的新的工作方法,有針對性地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
1.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
教師是施教者,是創新工作的主體,在工作中更要注重創新。除了具備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素質,教師還要不斷學習,勇于接受新思想,領會新事物,利用新技術,培育新觀念、新素質,樂于并善于與學生溝通,為學生指點迷津、解除煩惱,抵制各種有害信息的干擾,在互聯網上贏得學生的信任,不斷開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因此培養、建立一支新型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學校作為這一工作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思想上對此要高度重視,增加隊伍建設的多層次投資,多途徑提高教育者素質。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專門的科研小組,以科研為龍頭,制訂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案。
2.加強法律道德建設,并對網絡進行有效管理目
當前我國已頒布了《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等有關法規,但有關網絡管理的法律制度依然有待完善,有關網絡的立法急需提上議程。高教工作者必須不斷增強法律意識,以法律為規范,以高尚的道德為指引,培養造就高素質人才。為更好地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我們呼喚有關網絡的法律法規盡快出臺,健全相關法律體系,以法律為強制性導向工具,以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創新為推進點,加快促進道德教育。
學校還要利用各種規章制度,把法律內化成能直接規范約束學生行為的工具,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法制觀念教育,加強校園網站的建設和管理,及時更新校園網頁面內容,隨時隨地宣傳我們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主流思想。學校負責監管信息發布,有效管理上網人員,并做好服務工作。還可以開發一些有趣的網上教學軟件,吸引學生使用,使其在娛樂、學習之中受到教育。
3.活躍校園文化氛圍,提高學生素質
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建設來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臺。要開展建設網絡道德的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形成一個全校性的網絡維護機制。利用網絡的廣泛性、開放性、交互性、及時性等特點和優勢,就大學生所關心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熱點問題,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實際相結合、歷史和現實相結合,采取理論講授、專家評點、信息發布、視頻點播、在線討論、新聞圖片等方式展現先進思想的魅力,提高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教師要有目的、有意識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事,使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多關注現實生活,逐步消除他們對網絡的依賴。學校還可引導并組織學生開展富有意義的課外活動,比如召開運動會、舉辦知識競賽等,減少學生沉迷網絡的時間。
4.充分利用網絡陣地進行思想政治工作
網絡作為學習的新式工具,作為打造數字化大學的有力載體,也是我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工具。它的交互性與開放性更是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因此我們要集中力量,整合優質校園網絡資源,建設一批有影響力的高水平網站。如在校園網上開辦一些趣味性、知識性的欄目,并根據瀏覽點擊率及時改進或調整,也可以讓學生自己主辦網站制作活動,開展網絡大賽等。在更廣的范圍內,更深的層次上,調動大學生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使網站成為大學生的良師益友。
師生之間的互動是新形勢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的方式。師生互動不但要進課堂,還要進網絡。教師應當利用網絡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加以健康引導。通過設立談心室、心理咨詢室等,由專業教師在線進行心理輔導。教師還要注意引導的藝術性,在尊重學生意見、隱私的前提下,進行適當的教育引導,形成良性互動。在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方面,要讓學生起到監督和配合作用,在法律道德和社會倫理允許的范圍內提出建設性意見。利用網絡溝通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使其達到和諧統一,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達到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的。
總之在網絡對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沖擊的同時,也為我們構建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平臺帶來了機遇。如何利用好這一機遇開展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是一個意義深遠的課題,必將會有效地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肖高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堅持思想教育和物質利益相結合的幾個思考[J].湖南社會科學,2000(6):29-31.
[2]周四洋.準確把握物質利益原則切實加強思想政治工作[J].學習導報,2000(5):32.
[3]杜輝,陳小健.鄧小平社會主義物質利益思想及其啟示[J].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3(1):84-87.
[4]鄧曉琳.大學生黨員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11):28-29.
[5]田建國.大學素質教育縱橫談[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353-354.
[6]楮金星.走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誤區[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3(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