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摘要: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法治經濟在企業經營管理上的體現是通過每份合同來實現的。本文分析了合同審計工作的現實意義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不良影響,提出了合同審計的重點內容,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市場經濟;經濟合同;審計
1 前言
經濟合同管理審計是對經濟合同的簽訂過程、履約情況和執行效果、違約責任的追究情況等實施的審計監督,是對經濟合同管理過程的審計再監督。實施這一再監督,對搞好企業合同管理,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2 開展合同審計工作的現實意義
經濟合同是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保護市場主體利益的一種重要制度,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轉的重要保證力量。經濟合同審計是指由審計部門對經濟合同的簽訂、執行過程和結果進行的審計監督、檢查.評價和咨詢活動。在當前,開展經濟合同審計的工作具有如下意義:
依法維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開展經濟合同審計,有助于保證經濟合同本身合法、合規,更好地維護市場秩序,促進經濟發展,保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幫助完善合同條款,避免潛在的經濟糾紛,這是傳統的合同管理與合同審計的共有職能,通過合同的合法性 合規性、合理性和嚴密性的審查,依法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強化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加強相關業務部門責任,避免經營風險。如對于企業的重大投資合同,通過審查其是否符合企業經營方針、政策,有無充分的項目可行性分析和相關審查,可減少決策失誤。
強化價格審計職能,發揮經濟監督的聯動效應。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愈來愈感受到價格審計對于企業經濟利益甚至反腐敗的重要性。合同的價格條款,自然就成為整個合同的核心條款。合同價格審計,也是企業內審工作的核心和優勢之所在。
3 目前經濟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不良影響
經濟合同內部管理存在不必要的環節或不相容職務沒有嚴格分離,如在審計時,對經濟合同的簽訂、履約過程調查后發現,某單位每一項經濟合同從立項到結算全過程要經過1O多個部門,先后要蓋30多個章,這種管理環節過多,無形中增加了合同成本。而有些單位從合同的立項、談判、履約、結算都是一個部門包辦,不相容職務沒有進行必要的分離。
經濟合同文本不規范、要素填寫不全,經濟合同所要求的內容應該填寫齊全,但在審計中發現,個別單位的經濟合同文本不規范,要素填寫不齊全。如無合同簽訂的地點、日期或無合同有效期,合同金額大小寫不一致,無糾紛解決辦法等,有些物資采購合同對采購物資規格、型號、原產地、生產廠家、等級等這些重要的指標要素在合同中沒有明確規定。這種不規范合同一旦產生糾紛,極易產生誤解,不利于保護企業的合法權利。
經濟合同簽訂過程不規范,存在暗箱操作。在實際經濟工作中個別單位或人員以權謀私,搞權錢交易,嚴重擾亂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影響了經濟合同的有效運行,給社會、企業造成嚴重損失,為貪污腐敗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經濟合同簽訂不及時。經濟合同應在經濟事項發生前訂立,這樣才能更好地約束雙方當事人的行為,為較完整的履行經濟行為提供保證;但在實際工作中,經常出現經濟事項已經結束而合同還沒有簽訂的現象。
經濟合同簽訂過程中存在變通行為,經濟合同的簽訂應是雙方真實經濟交易的反映,合同標的反應真實、清晰反映經濟事項。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企業對個別經濟事項有所限制,需要經過計劃、審批等管理程序,個別二級單位為了繞過這些管理環節,在簽訂經濟合同時不按照實際經濟事項簽訂,而是將受管理程序約束的經濟事項變通為不受約束的經濟事項,與對方簽訂合同,這種經濟合同只是二級單位辦理費用結算時的憑證,起不到經濟合同應有的任何作用。如果發生糾紛,也不能為合理解決糾紛提供有意義的證據。
合同標的物與實際不符,存在多報工作量套取資金的現象。
4 合同審計的重點內容
合同審計是對合同運行全過程的監督。既包括合同訂立的必要性,又包括合同訂立和履行的合法性,還包括合同結果的效益性。由于各類合同的復雜程度不同,對外涉及的單位情況千變萬化,每份合同的具體審計方法也就不盡相同,但總體而言,審計中要從以下幾方面重點把關:
審核合同立項。從源頭上規范合同管理。對經濟合同審計首先要審核合同項目的可行性及效益性。包括:審查合同是否符合企業經營方針、政策的要求;履行該合同能否給企業帶來預期利益;企業現有資源是否可以滿足其需要;是否已列入企業生產經營計劃、投資計劃或者其他計劃,且符合該計劃的要求;是否已安排了相應的財務預算;重大合同應有可行性分析報告并經評審確認。
審查合同招標、評標和議標是否公正。招投標工作是合同管理的基礎,要規范各類招標文件,按照有關法規、辦法.采取公開招標、公平競爭、公正評標的手段,認真做好招投標工作。對重大經濟合同,審計人員要參與合同招標、評標和議標、參與合同談判,進行同步監督。
嚴格合同對方準入關。簽訂經濟合同前,要嚴格審核合同對方的主體資格是否合法,簽訂合同的當事人是否有簽訂該合同的權利,對方是否有履行該合同的能力和誠意,重點考察對方的行為能力、履約能力、企業信譽、產品質量、資信情況等;審核選擇對方簽訂合同的理由是否充分.是否有其他更好的簽訂合同的對象。
把好合同條款和內容的規范關。為了防止合同欺詐 避免合同糾紛,減少經濟損失,應重點審查合同條款和內容是否完整正確,意思和文字表達是否清楚準確。包括:標的名稱是否規范;數量和質量表述是否正確;價款和酬金是否明確合理;合同履行的期限、地點和方式是否明確和臺理,違反合同的責任是否明確。
監督合同的履行和執行結果維護企業權益。包括:深入到合同執行部門,檢查合同的執行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對于未執行或者未完全執行的合同,查明未能執行的原因;審查合同的變更或者解除是否符合法定條件;相關手續是否完備;審查合同糾紛的處理是否及時、合法、合理。
加強合同價格審計,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價格審計是合同審計的重中之重,審計人員應按照合同上所列的品種,規格 價格、質量標準,運用公開招標竟價、成本計算、市場調查、比質比價比信譽等不同的審計方法合理確定合同價格,以促進降低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此外,對不確定因素較多的工程項目在招標前應分析可能發生的情況,盡量在合同中詳細地說明合同價款可以調整的范圍和方式,以減少在工程結算時可能發生的糾紛。
重視跟進合同履行情況的審計。以往,社會上一些不良商人經常會無視合同的法律效力,在一些質量問題上做手腳,企圖蒙混過關,偷工減料、以次充好、貨不對路的現象屢見不鮮,所以,合同簽訂后并不是萬事大吉,審計部門應對其進行追蹤監督管理,監督職能部門對合同的執行是否到位,最有效的辦法是審計部門抓住合同的付款權,即合同款須經審計人員審核批準,以防止多付款;同時,對于合同執行過程中出現的 些意想小到的情況,應注意及時變更合同, 簽訂補充協議。
結束語
綜上所述,經濟合同審計是非常繁瑣、政策性極強而又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審計人員必須細心、謹慎、負責、懂法,才能真正發揮審計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后東升.《企業合同管理實務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2]李金華.《審計理論研究》.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5年版.
[3]秦榮生.《內部審計》.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年版.
[4]黃賢東.《企業采購合同的審計審簽及其應注意的問題》.《財務與會計導刊》2006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