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林
摘 要:教學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門藝術。成功的教學,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的創造。本文闡述了物理教學的藝術表現,應從激發求知欲、揭示科學美、促進學生發展等整體上把握,體現各種藝術因素的綜合作用。真正的課堂教學藝術,還應該是師生雙方配合協調共同努力達到一種和諧、完美的教學境界,它必將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課堂教學;教師;學生;藝術
教學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門藝術。成功的教學,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的創造。如果掌握了這種藝術,就可以使物理課滿堂生輝,給學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從而激起他們高漲的學習情緒。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它要求辯證地處理知識與能力作為教師關鍵是要立足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引導啟發學生積極地去學習、去探索。有時,還要經過一段過程,使學生在置疑——質疑——釋疑的幾個反復中,逐步建立起正確的認識,要讓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經過自己的一番獨立思維,要求自己想通,在學生感到自己無法解決問題矛盾時,教師再適時予以引導點撥,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人曾對學生獨立學習作過一個形象的比喻:兩個孩子吃核桃。一個孩子用自己的工具想方設法敲開桃殼,取出桃仁來吃;另一個孩子則吃現成的核桃仁。同樣吃核桃,前者對核桃增加了一個過程體驗,往往比后者對核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覺得核桃的味道格外好。的確,教學中如果不給學生留下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憑教師的經驗、思維來取代學生的認識、思維的教學,就相當于提供給學生現成的核桃仁,因而在教學中不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抑或把學生當成汲取知識的“容器”,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認為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訓練的強度成線性關系,認為所訓練的題量越大,能力就越強,不注重對習題的典型性、啟發性、針對性的分析,不注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流程演繹和經驗總結,使學生陷入重“量”輕“質”的誤區,即便大劑量訓練,也只能增加學生認知結構中的經驗分量,很難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拓展,所以對于提高學生能力將是高耗低效,得不償失的方法。怎樣才能培養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成為獨立學習者呢?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獨立的學習,讓學生體會到獨立學習獲取知識的樂趣,當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自己獨立思考自行解決問題時,學生就能夠享受到成功的歡樂和喜悅,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以起到激發學生興趣,刺激智力發展的作用。如:在教“影響蒸發快慢的三個因素”時,教師提出,要想使濕的衣服盡快變干怎么辦?讓學生結合平時生活經驗想出自己的辦法,辦法越多越好,于是學生會想出許多辦法,諸如用電熨斗燙、放在爐火旁邊烘、用電風扇吹、盡量把衣服攤開、放在陽光下曬等,再引導學生面對許多辦法,總結歸納出影響蒸發快慢的三個因素來。這樣在引導學生獨立學習的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也有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實施者,教學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藝術。怎樣才能在課堂上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呢?怎樣才能啟開學生的心扉,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呢?怎樣才能使課堂教學過程最優化呢?我認為這不僅需要妥善的處理教材,安排內容,更要注意課堂教學藝術,而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方面就是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
1 語言的形象性
物理教學語言技巧性的特點是它的形象化。形象化的語言表達富有力度,能使學生感到驚訝、感到不同凡響,使學生情緒興奮,對認識產生興趣,體驗獲得知識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要特別注意,運用形象化的語言,并非基于活躍課堂氣氛,逗逗風趣。與此相反,教師運用形象化語言施教,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本身,而不是誘使他們的知識撇在一邊。
2 語言要符合科學性、思想性
所謂科學性,就是要用準確無誤、合乎邏輯的語言來講。例如在講歐姆定律R=U/I時,要注意它的適用條件,不能說當I →0時,電阻無窮大,從數學語言上說得通,但在物理學上,電阻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與導體的長度、電阻率、橫截面積決定。我們要講教學語言的科學性,但又不能片面地、一味追求似乎什么概念都要嚴格地科學地定義,那就大可不必,應根據中學生接受能力的實際知識的循序漸進,不斷完善深化。例如,在講力的概念時,首先只是敘述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接下來在高中講授牛頓第三定律,對力概念50加深一步,指出力是物體對物體的相互作用,到了講授牛頓第二定律后,又從力的作用效果來敘述,力量使物體產生形變和加速度的原因。這樣對力的概念就逐步深化和完善了。
所謂思想性就是教學語言的鮮明的教育性。語言是思維的表現形式,任何語言都反映一定的思想內容、老師應緊密地結合教材內容,通過自己的教學語言有目的地、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愛國主義教育。
3 語言要注意嚴謹性、針對性
物理教材中用來表達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等的語言都是十分確切和精練的,常常是少一個字不行,多一個不好,前后顛倒也不行。例如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光線在入射光線和法線所決定的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就不能將“所”漏掉,也無須在“平面”之前加什么修飾,不能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位置互換,更不能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這是物理語言的嚴謹性和邏輯性的要求。
教師的語言應該是精辟、簡練的,但也必須考慮針對性,物理教學語言的針對性首先應受教學內容的限制,不同的教學內容要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其次還要受到學生年齡的制約,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教師必須用不同的語言形式,否則會失去對學生的吸引力;再次是受課堂上學生接受知識的情緒的制約,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要有靈敏性、隨機性,也就是因材施教。
4 語言技巧的源泉——想象力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想象力是無止境的。豐富的想象力,理智的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物理學的進步,推動著社會的發展。之所以說想象力是物理教學語言技巧的源泉,其原因是:教師可以想象知識的演化,想象實驗的結果,想象學生認知過各的不同特點,想象課堂教學過程的情景,借助于想象提高語言技巧。從想象中采集,由造化中迸發,語言的技巧性,不是造作而得,語言的技巧性恰是自然形成。那種為技巧而技巧,煞費苦心的做法,是蹩足的,徒勞的。
5 語言要幽默可親、有較強的趣味性
原蘇聯教育學家米·期洛特夫說過: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在課堂講解中運用幽默,可以控制學生的注意;可以使講解的內容變得有趣,活躍課堂氣氛,消除師生間的隔閡,融洽師生間的關系;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規律的特征,解決教學的難點,還可以巧妙地處理偶發事件,使教學轉入正規。如在講“照相機”時,我采用講故事的形式:某君照相時頭頂地、腳朝天,問他為何如此照相,答曰,照相只能成倒立的像。學生聽后發出笑聲,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牢牢地記住了成像的特點。
其實,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幽默可以搬到物理課堂上來,只要運用恰當,通過幽默的描述、生動的語言,聲情并茂的講解,學生興趣倍增、情緒高漲,容易進入一種最佳的學習意境。
物理教學藝術的表現遠不止以上這些,實際上以上介紹的藝術表現也包括了其他藝術形式和手段,如語言的藝術、邏輯的藝術、板書的藝術等。一節課成功的教學,應從激發求知欲、揭示科學美、促進學生發展等整體上把握,體現各種藝術因素的綜合作用。真正的課堂教學藝術,還應該是師生雙方配合協調共同努力達到一種和諧、完美的教學境界,它必將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