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姚 蒙
法國外籍兵團世界聞名,它是由來自136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國志愿兵組成的陸軍正規部隊,擁有和法國正規軍同樣的裝備,國際軍事機構對其戰斗力有很高的評價。鮮為人知的是,在這支兵團中,華人隊伍達到了600人左右,他們為華人贏得了良好聲譽。這些華人是如何進入這支著名軍隊的?他們又是如何適應法國軍旅生活的?帶著這些問題,《環球時報》記者走訪了法國外籍兵團退伍華人戰友會,聽一批退役老兵暢談了他們不平凡的經歷。
法國軍隊擁有外籍軍人歷史已久:從16世紀弗朗索瓦一世開始,就大量使用雇傭兵或外籍軍人。法國大力對外擴張時期如路易十四、拿破侖時,外籍軍人數量越來越多。法國路易·菲利普國王于1831年將分散于各軍隊編制里的外籍軍人集中為一支隊伍,正式冠名為外籍兵團。該兵團軍官為法國人,士官和士兵為外國人,訓練十分嚴格,作戰風格兇猛,從成立起就參與了幾乎所有與法國有關的軍事行動,被視為法國軍隊里戰斗力最強的突擊部隊。
法國外籍兵團退伍華人戰友會秘書長楊定國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據正式統計,目前外籍兵團人數一共7700人,兵團屬于各兵種混合編制,其中作戰部隊為8個團,有步兵、傘兵、坦克兵、工兵等。自上世紀70年代始,華人開始進入這支隊伍。目前,外籍兵團的華人達到600人左右。楊定國介紹說,加入外籍兵團的年齡是17歲到40歲,過程為先面試,接受心理測試、體能測試及醫生檢查,經受各種背景調查,隨后進入新兵訓練,最后錄取其中的佼佼者,通常錄取率只有5%。經過4個月的地獄式新兵訓練,按照綜合成績排名順序,由士兵自行挑選部隊兵種。據楊定國介紹,該兵團士兵待遇高過一般職業軍人,每月最低可以拿1100多歐元工資,如果出國執行任務,根據區域及任務性質的不同增加各種補貼,金額還可以翻好幾倍。
兵團征兵廣告這么寫道:“不論你是什么國籍、什么出身、什么宗教信仰、什么人種、什么職業、什么文憑、有家庭還是單身,都可以來加入我們的隊伍,外籍兵團給予你新的機會、新的生活。”從該兵團建立開始,許多外國人沒有任何身份證明,只要自己填寫一份聲明就可以加入兵團。現在情況稍微不同的是,軍隊會做特殊調查,犯了重罪者會被拒之門外。但只要被接受了,就可以改名換姓,重新做人。這也是外籍兵團神秘和特殊之處。據介紹,外籍人士報名加入兵團的動機因人而異,有的是為了彌補無法在本國當兵的遺憾,如德國、日本這類二戰戰敗國的公民純粹為體驗軍旅生涯而來,有的是為了取得一個資歷和履歷,還有的為了接受鍛煉。當然也有人為了獲得法國國籍而參軍。按法律規定,加入兵團就必須干滿5年,到期可以獲得法國長期居留證,如果立功或延長服役,則可以申請加入法籍。
提到華人在這支隊伍的表現,華人戰友會常務副會長胡奇業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道,“那是沒得說,法國軍官和兵團司令對華人十分佩服,他們認為華人有很多值得推崇的優點:敬業、吃苦耐勞、尊重上級、聰明能干、頭腦靈活、有團隊精神”。胡奇業說,兵團各兵種里都有華人發揮著積極作用。不少華人很早就升為士官,有的還成為教練官。法國在伊拉克、阿富汗、非洲等地區的維和軍事行動中,也處處可見華人的身影。正因為華人的出色表現,華人退伍戰友會還是唯一被兵團接受的標明種族特色的戰友會,以往各戰友會命名都以士兵所在區域劃分,華人這一含種族特色的稱謂是2005年經外籍軍團總司令部特批的。在記者采訪過程中,這些華人軍人還一再吐露心聲:盡管服役于法國外籍兵團,自己的中國心沒變,對祖國和家鄉的思念和關愛沒變。這也是華人和其他種族雇傭軍最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