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莉
物理作為一門實驗學科,更應讓課堂充滿活力,那么如何讓物理課堂“動”起來呢?我認為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創設情境,激發探究熱情
教育家陶行知認為:最好的教育就是從生活中學習,結合物理教育的特點,教師應把生活與物理結合起來。例如,講《電路》一課時,對初中生來說,雖然“電”不是陌生的東西,但是,它卻使讓人感到神秘。為了讓學生在開始學習電的時候就能消除恐懼感和神秘感,我選取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幾個精彩瞬間(展示奧運舞臺燈光畫面)并配上其主題曲音樂《我和你》,同學們再次被開幕式那氣勢恢弘、美輪美奐、變幻莫測的燈光所震撼。一下子同學們的激情便被調動起來了,從而使學生產生了進一步探究其奧妙的興趣。再例如講《參照物》一節,我們來模擬一下車站送別同學的場景,讓一部分同學乘車去“旅行”,一部分同學送別,自然就可以問:車上的同學看到地上的同學向后退去,而地上的同學看到乘車的同學遠遠離去,究竟誰在運動呢?學生通過親自活動,自然會得出一個結論:判斷物體是否運動要有一個標準物,否則就不能說一個物體是否“在動”,還是“沒在動”。有了這個判斷后,讓學生舉些生活中的例子來闡明上述結論,然后再指出,物理上把這個標準物叫做參照物。學生在“動”中很容易掌握新知識。
二、重視科學探究,加強合作探究
《新課標》將“科學探究”作為學生的學習內容與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目的主要在于“將學習的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于創新的探索精神”。
例如:講《在流體中運動》一節,這節屬于流體動力學的初步知識范疇,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有廣泛應用,這節課的重點是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在探究這個知識點時,可通過大量科學探究讓學生把現象與氣體的壓強流速聯系起來:
實驗(1)用硬紙做一個鳥翼模型,做完后,兩手將細線拉緊,使鳥翼水平,用嘴對著鳥翼前端細線處水平吹氣。請大家觀察:鳥翼將向哪個方向運動?
實驗(2)將細紙條的一端貼近下嘴唇,用力向紙條上方水平吹氣,觀察現象。
實驗(3)將一個乒乓球放置于小燒杯中,水平在上方吹氣,觀察現象。
實驗(4)取一根吸管,從中間切開一個口,并折成直角,一端插在水中,向水平端管子吹氣,觀察現象。
實驗(5)模擬一個生活場景:用紙制作小窗戶,用軟布制作小窗簾,窗外一陣風吹過,屋內窗簾怎樣動?觀察現象。
實驗(6)將兩只泡沫小船并列放在水槽中,中間留適當空隙,同學用“小槳”加速兩船中間的水流速度,觀察現象。
這樣,整個物理課堂便實實在在“動”起來,讓學生在親自操作中輕松地掌握課本知識;讓學生通過情景分析和討論,經歷問題的提出,通過實驗探究,經歷問題的解決;讓學生成為物理學習的主人。
另外,合作和探究可以使每個學生平等地參與學習,并有充分發言和表現自己的機會,合作學習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和主動探究共同的學習目標,將學生的個人利益與自己所在小組的集體利益聯系起來,為了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小組成員分工協作,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使整個課堂充滿活力。
三、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
對于內容比較抽象、枯燥的物理課來說,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尤顯重要。教師能否順利實施教育教學工作,學生能否全面、主動地發展,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生關系是否良好。教師所充當的角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能力的培養者,要把學生當作一個主體的人,有發展的人,有尊嚴的人,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體個性和諧、健康發展。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要和學生平等相處,對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熱情和良好的思維要大力表揚和鼓勵。
我們要想讓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意愿,就必須采取適宜的教學步驟、方法,讓學生的心情激蕩,讓他們感到物理學知識的神圣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