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福銀
新課標要求面向全體學生,要求學生全面發展,強調培養學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質。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的途徑是多方面的,而在數學教育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健康而積極的情緒,培養堅強意志及健康的個性,是不可忽視的一環,其途徑是:
一、優化課堂教學,重視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
課堂教學是育人的主陣地。因此,必須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在數學課堂學習中去激勵、喚醒、誘發學生的情感,激發興趣,培養獨立、自主、自信、進取、主動創造的精神,引導學生克服不健康的心理品質,使健康的心理品質得以發展。
1.創設和諧氛圍,誘發學生情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認識活動必然會伴隨著情感的活動。例如:創設情境講“圓周率”一課時,先放映一段祖沖之攻克圓周率的故事,或是圓周率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的片斷,然后學習圓周率。這樣自然的引題,就使學生與學習的知識產生了共鳴,為他們進一步了解、認識本課重點打下良好基礎。
2.運用成功激勵,激發學生興趣。成功能夠激發人們的直接興趣,讓學生體味成功的喜悅,是促使學生產生可持續興趣的動力。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把教材分成基本、變式和發展三部分,分類要求學生,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能嘗試到成功的動力,這樣就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3.結合知識疑點,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在學習過程中,注意調動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拼圖剪圖,多角度發散思維,啟迪靈感的火花進行創新。如在幾何形體的面積、體積的教學中多用此法,學生會興味盎然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又如在學習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一種混凝土按沙子、水泥、石塊2:4:6攪拌成,現在把0.8噸水泥全部攪拌完,需加多少噸沙子?多少噸石塊?按比例分配一般需要知道總量。而本題未知,這就迫使學生破除常規的束縛,另辟新徑,結果既有效地溝通了比和分數的關系,又把學生思維引到了嶄新的世界,有效地激活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改變課堂評價方式,培養學生自信的進取觀。教學中強調參與與互動,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在學習過程中,人人都是評價者,自己也可成為評價主體中的一員。自己評價他人,他人評價自己,在彼此評價中變成了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過程。同時,在相互溝通過程中,增進了彼此間的了解和理解,形成了積極、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評價關系。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克服了心理障礙,增強了自信心和進取心。比如,數學作業的評改,從認知和情感兩方面進行評價。書寫認真并且正確的評“☆”,即使錯了較多,評不到優,但態度端正認真可評“◇”。這樣,不但對學生認知情況給予了反饋。還對學生的努力程度給予了實事求是的評價,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心。再如給學習較差的學生批改作業時,可采用分解評改法,對一處打一“√”,因為過多的“×”容易使他們產生自卑和逆反情緒。
好的情緒在個體身上并不是自發形成的,而是在相應的情緒體驗的基礎上產生、發展和鞏固的。因此,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設計有關教育的情境,有目的地組織各種實踐活動,讓小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科技發明活動、藝術鑒賞與實踐活動、體育活動等,陶冶他們的道德情操。將社會中所見所聞與數學聯系到一起,既增強了學生的見識又能輕松地學好數學。
二、以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為契機,促進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發展
教育的目的是促進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即身心、敏感性、審美意志、個人責任感、精神價值等方面的發展。應當使每個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時代所處的社會,能形成一種獨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識,培養自己判斷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確定在人生的各種不同情況下他認為應該做到的事情……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里,學生自由選擇活動內容是自主意識的表現,為了讓他們嘗試將來做一個獨立的人,可引導學生在自己活動的天地里,按照自己的心理需求去探索、去實踐,這樣會為他們學會生存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