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坷 顏 姿 胡 蕓
在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下,作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學生社團在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繁榮校園文化、促進學術氛圍的形成、構建學生人格體系、提高學生就業實力等方面都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各個高校的學生社團無論在數量、參加人數,還是社團形式上都呈逐年上升趨勢,多姿多彩的大學生社團活動已經成為校園文化活動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積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加強學生社團建設,逐步實現學生管理的科學化,促進高校學生社團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一、我國高校學生社團發展現狀
1.高校學生社團發展現狀及特點
我國高校的學生社團是“五四”運動前后出現的,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改革開放后,我國高校學生社團得到較快發展,社團的數量及種類都呈上升趨勢。學生社團被廣泛認為是由部分學生以共同興趣愛好為基礎,自愿申請參加,按照一定的形式組織起來,并經過必要的申報審批手續形成的部分學生群眾組織或民間組織。[1]它相對于高校中的學生會、研究生會等,有其本身的特性:⑴成員的流動性;⑵組織的松散性;⑶活動的靈活性;⑷包容性。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高校體制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大學生學習、生活方式出現了許多新變化,傳統的思想教育管理模式遭遇挑戰,由于學生社團的特性,其對大學生的影響力、吸引力正在逐漸增大。據調查顯示,一般高校都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社團,60%以上的大學生參加過社團。如北京大學有103個社團,清華大學有67個社團,人民大學有65個,北師大有50多個,湖北大學有55個[2]。
2.高校學生社團的功能及作用
(1)高校學生社團已成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陣地
隨著學分制的實行和社團對大學生影響力和吸引力不斷增大,班級概念在大學生中逐漸淡化,而越來越被大學生接受和認可的學生社團,以其活動靈活、寓教于樂的特性,調動了大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實際性。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依托班級、社團等組織形式,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眻F中央、教育部為貫徹落實《意見》精神,下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的意見》。由此可見,學生社團已成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陣地。
(2)高校學生社團是繁榮校園文化的重要力量
學生社團的種類多樣,涉及文學藝術、志愿服務、學術科技、體育健身、社會科學等各個方面,且活動形式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學生社團活動,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帶來了生機和活力,是繁榮高校校園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它能夠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向多渠道、深層次、高質量的方向發展,形成高校民主的思想環境、濃郁的學術氛圍、健康的文化信息、蓬勃的創造精神。
(3)高校學生社團是構建大學生人格體系的主要途徑
學生社團是以共同興趣愛好為基礎的部分學生組成的,在打破了專業、班級、年級的社團中,學生之間可以互相交流感情、合作分工,并且在發展社團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知己好友,豐富了感情生活、擴大了社交范圍;同時在處理社團事務的過程中,還可以鍛煉自身的管理、領導、社交等方面的能力??梢?高校學生社團為構建大學生人格體系提供了有效平臺,是構建大學生人格體系的重要途徑。
二、我國高校學生社團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社團發展不平衡
一方面,學生社團的發展水平不平衡。這主要表現在一些社團規模大,活動多,影響面廣,自身建設完善,發展空間較大;而另一些社團則只是在剛成立時或是在一定時間內活動轟轟烈烈,但一段時間之后卻活動貧乏,甚至銷聲匿跡,最后落個虎頭蛇尾,社團發展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學生社團結構類型不平衡。這主要表現在文學藝術類的社團居多,而科普服務、社會實踐等類型的社團偏少,起不到承載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作用。
2.學生社團管理機制不完善,活動無序,指導不利
由于缺乏指導教師或指導教師事務繁忙不能投入精力進行指導,所以大部分學生社團都是由學生自主管理。而大部分學生都缺乏管理經驗,更談不上制度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所以很多社團活動都是社團成員憑著一時的熱情維持,過于注重一時的“轟動”效果,而沒有做到可持續發展的規劃,致使活動無序。社團活動的有序性、規范性有待加強。
3.學生社團之間、學生社團與社會之間缺乏足夠的溝通與交流
現在很多學生社團只注重自身的建設,而缺乏與兄弟社團乃至社會的聯系,完全自我孤立,這不利于社團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學生社團本身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的特點,不應該“蒙著眼睛”獨自往前走,應加強相互間的溝通與交流,加強與社會的溝通與交流,以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為社團活動開辟更廣闊的空間。
4.學生社團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條件有待進一步改善
目前許多高校的學生社團由于缺乏相關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普遍存在活動資金不足、活動場所受限以及活動設施不健全的問題,這就限制了學生社團的活動強度,影響了學生社團的活動質量,嚴重制約了學生社團的發展。而且在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正是導致一些學生社團活動貧乏、曇花一現的重要原因。
三、積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確保高校學生社團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地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放在首位。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相應的條件”,并“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發展”。而據調查,在廣西的12所高校中,有64%的在校生曾經或正在參加社團;同時面對快速發展的社會,大學生不再只是希望在社團這個群體中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而是更希望能在社團生活中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接觸社會、提高社會競爭力,這充分體現了當代大學生務實的態度和提高自身素質的主動性。所以,我們應該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在加強學生自我管理、自主活動方面下功夫,學校應積極扶持學生社團的發展,加大對它們的資金、人力和政策上的支持力度,積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確保高校學生社團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1.進一步明確高校學生社團建設的方向
把大學生社團建設成為大學生素質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實踐載體,學生社團作為學校與學生、社會與學生、學校與社會、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媒介,能起到極好的多向服務功能。堅持以激發學生潛能、發揮學生個性、提高學生素質為宗旨,堅持與專業學習和學術科技密切相連、堅持社團的多樣性和層次性,使學生社團成為大學生自我鍛煉,自我完善的平臺,滿足廣大學生的需求。
2.加強和規范學生社團的管理,確保學生社團可持續健康發展
學生社團組織在強調靈活性和人本管理的同時,離不開制度管理。制度管理社團最為科學、有效、規范,是社團可持續健康發展的保證。在高校中,要建立和明確社團管理、指導性組織,為各高校學生社團提供交流的平臺,使學生社團的活動內容更豐富充實、活動范圍更廣闊。
3.增加經費投入,進一步完善硬件支持,推動學生社團可持續健康發展
要加強大學生社團專項經費投入,為學生社團提供必要的物力、財力保障,結合高校自身情況,為學生社團活動提供便利條件,結合現有硬件資源,提供良好公共服務。同時,也要規范學生社團尋求社會贊助的行為,加強對學生社團經費使用的指導和管理,推動學生社團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4.創新社團發展機制,促進社團可持續健康發展
實行社團導師制和加強社團的專業建設,提升社團發展質量。在推進社團可持續發展過程中,要牢固樹立“服務”意識,促進社團的專業建設,提升社團發展的質量。如廣西師范學院化學系學生科協、物理系電子協會等,在導師的指導下,已成為學生參加“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大賽的基地,使社團發展具備了強大而持久的生命力。實踐證明,沒有導師的參與,學生社團的品質很難快速提升。
5.建立社團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培養精品社團
通過社團五星級評比,立典型、創品牌,推動社團可持續健康發展。通過評比,建立社團間的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社團負責人及成員的積極性,對表現突出的社團及主要負責人給以獎勵。在社團里,成員們志同道合,通過良性評比,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得以加強,更為珍惜團體榮譽的來之不易。
6.創建學生社團實踐基地,依靠社會力量,主動走出校門
學校提供給學生社團的空間和資源是有限的,大學生最終也是要走向社會的,因此學生社團要積極主動地組織大學生投入社會實踐。高校要引導和扶持學生社團,整合社會資源,建立社會實踐基地??膳c企業、公司、社區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也可采取短期的參觀、訪問方式,通過實踐使社團逐步形成自身特色。以廣西師范學院各社團為例,除正常教學期間與學校附近的社區、學校等建立長期的實踐合作關系外,還在每年暑期組織學生社團組隊到廣西各地進行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建立社團實踐基地。
四、結語
學生社團已成為高校中繁榮校園文化、提高學生素質不可替代的一種組織形式,是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陣地,要以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借鑒國外優秀的社團管理理念,建立適合我國高校的長效機制,促進我國高校學生社團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韓益鳳.以研究型自主管理模式構建高校學生社團[J].現代企業教育,2008(12).
[2]張富良.高校社團的德育載體建設新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3(3).
[3]沈燕清.廣西高校學生社團建設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廣西大學,2008.
[4]趙麗明.新形勢下高校學生社團建設的對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