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曄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廣普及,我國高校紛紛開設了舞蹈課程。作為舞蹈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舞蹈訓練是提高舞蹈學生表現力的靈魂,是成套動作中表現力的載體和基礎。而合理運用整合性舞蹈訓練,不僅能提高舞蹈學生的身體技術,而且還能增加舞蹈學生美感,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高校舞蹈教學中,柔韌、力量、速度、靈敏和協調等身體素質,與平衡和控制動作等能力,都是舞蹈學生必須具備的條件,加強舞蹈訓練正是發展和提高這些素質和能力的最好途徑。舞蹈作為具有獨立品格的藝術,同時也是綜合性的藝術。舞蹈教學除了以訓練舞蹈學生的形體語言外,也離不開與音樂、戲劇、雕塑、繪畫等諸多藝術門類的綜合體現。因此,可以將舞蹈整合性訓練定義為:在舞蹈教學過程中,在關注舞蹈語言構建的基礎上(包括動作風格、韻律、技術技巧及其特定情景中的情緒、意緒的體現等),還應注重訓練與音樂的配合(包括對節奏、旋律的配合、情緒的渲染、總體格調、氣氛的把握等),以及訓練對舞臺美術的配合(包括布景、燈光、道具、服裝以及化妝等等)。
要把握舞蹈表演的整體性特征,必須要明確,舞蹈表演是由身體表現力、面部表現力和角色情感的塑造三方面來構成的。如果沒有對舞蹈表演的整體性把握,單純突出演員的形體技巧技能,或缺乏技巧技能的情感抒發,都會影響舞蹈的美和感染力,影響舞蹈表演的完美性。概括言之,舞蹈表演是視覺、聽覺和表演三方面構成的有機整體。
回顧我國的舞蹈藝術教育,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已經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舞蹈教育體系,積累了一套比較豐富和完整的教學經驗以及多層次、多種類的專業教材和專業劇目,設置了大專以上的相關專業和院校。但是,舞蹈專業課程特別是現代舞專業課程的設置有待改進和調整。據統計,目前國內各大專院校已建立了31個舞蹈系,但令人擔憂的是,除了廣州、北京等大城市培育了現代舞團外,其它各地的舞蹈系在專業課程設置上都亟待改進,舞蹈教學的師資力量也亟待加強。目前,高校舞蹈教學的基本理念是培養一個個技藝高超的舞者,而不是讓學習舞蹈的學生擁有創造力,得到身心的全面發展。現在我們的舞蹈專業看似眾多,但專業與專業之間的互通性很小,基本上是各學各的。而我們的舞蹈課堂教學也以學生模仿教師與口傳身授的教學方式為主。這一教學方式沒有意識到舞蹈藝術教育課堂的外沿很寬廣,也就無法讓舞蹈的影響滲入學生的課外生活、行為準則、道德規范,教學效果就不夠理想。
實際上,我們衡量一個舞蹈表演的美丑、優劣,要從作品的主題、立意、音樂、舞蹈設計、演員的表演以及其它構成因素的綜合水準予以綜合評價。某一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固然可使作品增色,但都不足以一概而論。作品的整體審美品位不高,演員體形、技巧再好,服飾、布景再美妙,都只是沒有靈性的“空殼”;當然,只有主觀臆想的題旨,沒有以恰切的舞蹈語匯和濃烈的情感創造出的美好形象,同樣是失敗的。可見,舞蹈表演者的整合性與整體性建構是不能被其他環節所替代或覆蓋的。
因此,針對當前高校舞蹈教學訓練模式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建議:
第一, 探索整合訓練途徑,培養舞蹈學生綜合素養
教師在嚴謹的傳授舞蹈技巧、藝術風格、表現形式等方面的同時,還要創新教學方式,根據舞蹈課程自身的教學特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設施以及學生的身心特點等實際情況,運用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教學方法,探索將舞蹈教學與音樂、戲劇、美術等多種藝術形式相融合的訓練途徑,切實有效地完成教學訓練任務。舞蹈學生要提高綜合素養,就要增強各個門類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接受高水平的審美引領。要借助讀書、聽講座、接受培訓等措施,還要直接學習其它藝術門類的技能(如樂器演奏、戲劇實踐、書畫練習等),這有助于學生以最佳狀態正確地傳遞舞蹈作品內涵和情感,傳達審美感受,不斷開發演員的創造性思維,豐富內心情感。
第二, 注重舞蹈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整合訓練
舞蹈表演是一個創造想象的過程,也是學生營造規定情境、體驗角色、深化人物、運化情感和動作的過程。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系王佩英教授的舞蹈表演實踐課程就是從培養學生想象能力開始的,其具體訓練包括:文字想象、音樂想象、情節想象、人物想象等等。這種探索使學生“能言、能演”,提高了依靠想象塑造人物的能力,同時,豐富、活躍的想象也帶來了生動的表演,這一訓練方法值得我們借鑒。同時,在培養想象力的基礎上,還要加入整合學生創造力的訓練。因此,舞蹈教師在訓練學生的過程中,應當在具有獨特的舞蹈技能和形體表現力的基礎上創造獨具個性、韻味和魅力的舞蹈形象,創造一種新的富于生命意識的情感表達方式,使表演深刻而具有典型意義,這才是整合性訓練模式的根本宗旨。
第三, 加強規定舞目訓練,提高整體舞蹈能力
舞目訓練是對舞蹈學生身體技能、韻律、技術技巧的綜合展示與檢驗,是最終檢驗教學成果的重要評估標準。舞目訓練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更接近舞臺實踐的途徑,整合分解訓練的成果,使學生將前期學習、實踐過的各項訓練內容,通過表演舞蹈作品得以整合性地運用,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掌握技術技巧、身體韻律和各種舞蹈風格的能力。而《荷花舞》、《飛天》、《春江花月夜》、《鄂爾多斯》、《蛇舞》等等,就是教學效果很好的經典性的規定舞目。學生可根據各自的性格、愛好,憑借自身的能力、技藝水平、表演欲望來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優秀的舞目進行練習(包括獨舞、雙人舞、三人舞),以同學互助、教師輔導的方式實現。應將教師的細致啟發和學生的創造熱情結合起來,培養和調動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創造力,通過學生的主動體驗來完成舞蹈形象的創造,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舞蹈能力和及舞蹈技藝。
第四, 通過新編舞目訓練,提升整合性訓練效果
新編舞目的訓練,應與舞蹈教師緊密配合來進行。舞蹈教師是一面鏡子、一把尺子,必須具備全面的專業知識和深厚的藝術素養。一個優秀的舞蹈作品,高度濃縮了創作者的文化修養、審美取向、綜合藝術素質、舞蹈形體語言的結構與編排能力,生活的感受力和深刻的洞察力,獨特的藝術鑒賞力和審美追求。一個出色的舞蹈教師,既是作品的創作者,又是排練者。學生在教師啟發下進行二度創作,從模仿體驗到進入角色,把純粹的外在動作轉化為發自內心自然生發的內在動作。教師審視著學生的每一絲肌肉、每一個技巧、每一個動作、每一次情感的激揚,評判著自己的創作,與學生一同進入舞蹈形象的塑造,雙方在心靈上得到了真正溝通。經過一度創作與二度創作的交流、磨合過程,學生的舞蹈能力才能獲得“脫胎換形”的提高,整合性訓練的效果才能充分體現出來。
(作者單位: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音樂系)
責任編輯:李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