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斌 肖彥明
三金先拔頭籌
桂林三金藥業日前披露的招股意向書顯示,公司擬發行不超過4600萬股新股,占發行后總股本45400萬股的比例不超過10.14%,募集資金將按輕重緩急順序投向10個項目,項目總投資63412萬元,公司將根據市場和詢價情況確定最終籌資額,發行完成后公司將在中小板掛牌交易,股票代碼為002275。根據保薦人招商證券安排,三金藥業發行采用網下向詢價對象詢價配售與網上資金申購定價發行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網下發行不超過920萬股,占本次發行數量的20%。網下發行時間為6月29日9:30-15:00,網上發行時間為6月29日的交易時間。
選擇三金藥業成為IPO重啟第一單,可見管理層在減輕投資者恐懼心理壓力方面是進行了很多考慮的,其呵護市場的用心顯而易見。我們有理由相信管理層會繼續使用政策工具為IPO保駕護航,防止市場大起大落。
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和IPO重啟不會是阻礙行情趨勢的決定性因素。在實體經濟環境向好的背景下,無論是市場制度改革的成功還是新的上升趨勢形成都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投資者應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對國家經濟和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把握上。
短期來看,在管理層的支持下上升行情有望延續,中期則可能因政策導向與市場預期間博弈、大盤股發行節奏等問題刺激展開調整行情,但長期來看,A股市場投資價值不變。
凸現呵護市場之用心
自08年9月16日博云新材過會后,證監會發審委就再沒進行過新股發行審核;而在二級市場上,自08年9月25日華昌化工在中小板上市時隔9個月,IPO再度起航,三金藥業成為第一單。
管理層呵護市場用心良苦?,F時IPO重啟只走了一半,即開始解決已核準未上市的33家待發公司,而未啟動發審委的審核,由于這批公司通過審核已近6個月,從發行制度上考慮,也已經到了不得不解決的時候。但即使這樣,管理層對于IPO重啟的時機、方式選擇仍是慎之又慎。三金藥業于2008年6月19日披露招股說明書申報稿,2008年6月23日通過發審委審核。按過會時間排序,三金藥業并非是排在最前面的,之前還有中國建筑和遵義鈦業等公司。前期也有傳聞,中國建筑會是IPO首單。跳過中國建筑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中國建筑作為超級大盤股,其IPO對市場資金、心理的影響難以預料;其次三金藥業作為中醫藥行業的公司是以整個醫藥行業在國家醫改政策扶持下獲得重大發展機遇為背景的;最后醫藥生物類個股近期也是市場的熱門品種。此時推出三金藥業作為IPO第一單,可見管理層在減輕投資者恐懼心理壓力方面是進行了很多考慮的。我們有理由相信管理層會繼續使用政策工具為IPO保駕護航,防止市場大起大落。
IPO重啟是開始而非終結
中國證券市場近20年歷史上共有4次較重要的IPO暫停一重啟事件,時間區間分別是:①1994年8月1日~1995年1月6日、②1995年1月13日~1995年12月23日、④2004年8月20日~2005年1月17日、④2005年4月30日~2006年5月25日。縱觀歷次IPO重啟,我們認為可以把IPO重啟分為試探性的重啟和成功的重啟。我們的劃分標準是該次IPO重啟是否能在較長時間內維持融資市場的連續性,95年12月和06年5月的IPO重啟后融資市場能在較長時間內持續運行,所以應被視為成功的IPO重啟。兩次IPO重啟也是兩次大牛市(1996-2001、2006-2007)的開端。試探性的IPO重啟則出現短暫的上漲行情。
成功的IPO重啟具有三個明顯特征:一、嚴厲的宏觀調控措施過去,經濟有回暖跡象;二、流動性環境好轉,市場成交量上升;三、有來自最高層次的政策扶持。目前來看,本次IPO重啟具備成功重啟的兩個特征,即宏觀調控已過,流動性環境向好,唯一但重大的變數是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進程。我們認為,制度改革的漸進和其中各方利益博弈特性決定了行情的反復,但是如果改革最終在各方面取得均衡,將會由此締造一輪大級別的行情,該行情的時間、空間格局將由當時的經濟背景、市場環境決定,并不一定遵循某種模式。
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和IPO重啟不會是阻礙行情趨勢的決定性因素。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涉及到新股發行“去行政化”,定價“市場化”和“去泡沫化”以及利益分配“公平化”等諸多證券市場建設的根本性問題。這注定了本次改革意義深化而道路曲折,必然要經過一段反復博弈的震蕩時期,IPO的重啟只是其中的一個過程。6月10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發行體制的指導意見》,其中關于“適時調整發行制度”、“明確單個投資者只能使用一個賬戶申購新股”等表述彰顯管理層對于市場制度建設的決心不變。而在我們認為制度改革和IPO的重啟與否不會成為阻礙長期行情趨勢的攔路虎。在實體經濟環境向好的背景下,無論是市場制度改革的成功還是新的上升趨勢形成都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投資者應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對國家經濟和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把握上。
投資者應謹慎但不必恐慌
本次IPO重啟是與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推進密切相關的,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牽涉面甚廣,其推行難度可能更甚于06年的股權分置改革,這決定了改革路徑必然是在各方利益不斷沖突、妥協間漸進武地推進。在改革漸進過程中的利益沖突則勢必對市場造成負面影響,并且這一過程的時間長短、負面影響的程度目前還難以預計。目前市場處在階段性高位,投資者對于IPO重啟之后市場資金面、心理面以及政策面的判斷應保持謹慎態度,密切關注IPO制度改革的進程,并不斷調整投資策略。但“IPO=大跌前兆”或“IPO=管理層調控股市泡沫”的恐慌心理則不必要。從歷史上來看,IPO不同于再融資。從下圖中可以清楚看到,再融資密集出現于市場階段性高點的特征更為明顯,可見再融資被更多用于調節股市泡沫,而IPO在市場上漲初期密集出現則可看作是管理層對提振市場和維護融資能力兩者通盤考慮,統一規劃的結果。
從行業投資角度來說,投資者可以關注券商股。IPO重啟以及可以預期的創業板的啟動對券商股投資銀行業務、直接投資業務等都是一個正面的消息。雖然本次IPO重啟以中小板股打頭陣,但從長遠來看,IPO若能持續進行,還是對有能力做利潤更豐厚的大項目的券商有利。我們更看好中信、海通等資本規模大、有直投資格的大型綜合類券商股。
從事件性的投資角度來說,對已審核未上市的個股有較大參股比例的上市公司有投機性機會,尤其是參股招商、光大兩家擬上市券商的個股更為活躍,大眾公用等已有所表現。另外,一些借殼上市的概念股如廣發證券的影子股等也可能受到IPO重啟的利好刺激,從而有所表現。
從新股認購的角度來說,建議投資者適當參與。本次IPO是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之后的第一次發行,很多制度是否實際有效將在這一次發行中得到部分驗證。由于詢價制度對“真實報價”要求更嚴,且采取網上、網下申購分開等政策,預計資金量較小的投資者網上申購新股中簽可能會上升。IPO重啟之初,新股發行定價較為合理,投資者獲利可能也較大,建議適當參與。但由于制度改革的效用究竟如何孰難預料,投資者仍需密切關注新股發行詢價的結果。
其他注意事項
一、根據深交所《資金申購上網公開發行股票實施辦法》規定,“新股網上申購不得超過主承銷商在發行公告中確定的申購上限”,且《關于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發行體制的指導意見》提出“原則上不超過本次網上發行股數的千分之一”。投資者需注意發行公告中關于申購上限的規定。
二、根據新規,“申購日后的第三個交易日(T+3日),中國結算深圳分公司對新股申購資金進行解凍處理,并從結算參與人的資金交收賬戶上扣收新股認購款項。結算參與人在收到中國結算深圳分公司返還未中簽部分的申購余款后,將該款項返還給投資者?!币簿褪钦f,申購新股資金凍結時間縮短一天,將來新股開始密集發行后,投資者應根據新規制定自己的申購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