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學工矛盾論

2009-09-07 10:06:22盧國良
職教論壇 2009年16期
關鍵詞:表現形式內涵

摘要:學工矛盾是困擾當前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瓶頸”。要尋找改革出路,必須從分析學工矛盾的內涵、表現形式、主要矛盾、矛盾的特殊性等入手,提出學工結合的思想理論,分析當前實行學工結合的主要障礙,創造學工矛盾轉化的基本條件。

關鍵詞:學工矛盾;內涵;表現形式;學工結合;轉化條件

作者簡介:盧國良(1954-),男,湖南桃江人,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副書記、副研究員。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09)16-0008-06

工學結合的提法在教育界尤其在職業教育領域由來已久并已被普遍接受。但筆者認為,學工結合的提法對職業教育階段的學生而言比工學結合的提法更為準確、更為科學。其理由是:1、學工結合,是以學為主,重點是學,學是目的,工是條件、手段。而學校教育階段學生正是以學為主而不是以工為主。學是為了將來的工,工是為了更好更快地學。2、與黨的教育方針“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提法完全吻合。黨的教育方針指明了教育發展的方向,重點是講怎樣進行教育,而不是講怎樣進行生產勞動。3、工學結合的提法對已經走上職業工作崗位須繼續深造學習者更為合適。因為,工學結合是以工為主,重點是工,目的是工,是為了勞動報酬而工。學是為了更好更快地工。筆者這絕不是鉆牛角尖、雞蛋里挑骨頭之舉,而是更有利于我們認識事物的本質,把握事物發展、運動、變化的規律,更好更快地找到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故本文命題為:學工矛盾論。

學工矛盾已經成為阻礙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瓶頸”。2005年11月,國務院頒發了《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強調職業教育要改變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推行學工結合制度,力圖通過政策導向來解決學工矛盾對職業教育發展的長期困擾。但幾年過去了,學工矛盾問題并未得到徹底解決,仍然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必須認真解決的關鍵問題!特別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這個問題尤顯緊迫,為什么會出現政策導向失靈或者不能實現預期目標的情況呢?原因當然很多而且非常復雜!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對學工矛盾缺乏理論上的深刻認識。本文試圖就學工矛盾問題進行一次初淺探討,拋磚引玉,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一、學工矛盾概述

(一)學工矛盾的內涵

學工矛盾有廣狹二義。從廣義上講,學工矛盾是指人類自身生產的全過程中始終存在著的學習與工作之間的不相適應的狀態。從狹義上講,是指勞動力再生產的特定過程——學校教育階段中實施職業教育的院校存在著的學習與工作之間的不相適應的狀態。本文著力研究的是狹義上的學工矛盾。

(二)學工矛盾的主要表現形式

學工矛盾在勞動力供給與需求兩個環節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首先,我們來分析學工矛盾在勞動力供給即勞動力再生產環節的表現形式:1、理念缺失型。教育者理念落后,跟不上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新形勢。導致行為保守、行動遲緩、措施不力,學工矛盾日益尖銳,隨時可能在激烈競爭中被淘汰出局。2、資源缺失型。主要缺乏“雙師型”教師資源和學工一體化教育所需的場地、設施、設備等物質性資源,缺乏學工結合的基礎性條件,教育者心有余而力不足。3、信息缺失型。由于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工業化、城市化、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進程加快,勞動力需求信息瞬息萬變,教育者對市場信息變化沒有及時跟進,使課程設置、教育教學內容等沒有及時調整,學工結合的內容方式滯后于市場需求。其次,我們來分析學工矛盾在勞動力需求環節即勞動力就業環節的表現形式:1、學用脫節,學無所用或者學非所用。一種是學的知識與社會需求完全脫節,在社會勞動力需求中始終沒有適合的崗位,受教育者畢業之時就是待業與失業之日。另一種情況是某種專業知識和技能人才總量超過社會需求總量,只能到與所學專業無關的低層次崗位就業。2、用學脫節,用非所學或者用非所長。一種情況是所學專業與受教育者愛好、志向、特長無關,雖然社會需求旺盛但受教育者不愿專業對口就業,而是利用專業外的其他優勢條件另謀職業。如大學工科專業畢業生,到機關當公務員從事文字材料工作,或到學校任體育、政治課教師等等,諸如此類。另一種情況是就業基本上專業對口,但所在崗位并不能讓勞動者充分發揮其最具優勢的專業特長。3、學用倒掛,學多用少。如為了就業選擇面寬,如今大學生考了十幾種專業技術資格證書,而許多專業知識在工作中根本用不上。4、用學倒掛,用多學少。畢業生參加工作才發現,工作要用的許多專業技能或專業技術,學校教育中根本就沒有開設這些課程,勞動者必須參加繼續教育和依靠終身學習才能適合工作需要。

學工矛盾具有嚴重的負面影響:1、教育資源浪費,勞動力再生產成本提高。2、勞動力就業難度加大,失業率提高,社會經濟運行成本增高。3、應用型人才短缺,嚴重制約社會生產力發展等等。

(三)學工矛盾產生的歷史必然性

學工矛盾的產生有其歷史的必然性。一是社會生產力發展速度、科學技術進步的速度往往快于人才成長的速度,教育教學內容、方式、方法以及教育教學設施設備等發展相對滯后,導致人才培養的規模、質量、速度、總量等與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不相適應;二是教育資源配置在各級各類教育和各個區域之間失衡,導致人才培養與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結構性失衡。三是社會勞動再生產成本增速快于教育經費投入增速,教育資源總量短缺,導致解決學工矛盾難度加大。另外,在古代教育中,由于統治階級對教育資源的壟斷,把教育用來培養為統治階級實現其統治服務的簡單工具,教育的功能被完全扭曲,也是導致學工矛盾的重要思想根源。中國古代“學而優則仕”、“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等舊的傳統思想觀念影響極為深遠,成為人們頭腦中的精神桎梏。嚴重影響了中國教育現代化和社會經濟現代化的進程,當西方發達國家把自然科學納入現代學校教育教學內容時,我們還是在科舉取仕,嚴重封閉、抵制西方文化的一切。直至戍戊維新運動,大批有識之士用血的代價才換來了現代教育制度的某種改良!

(四)主要矛盾與矛盾的主要方面

學工矛盾是由勞動力供求矛盾引發的。在這兩對緊密聯系、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互轉化的矛盾運動中。勞動力供求矛盾始終是第一位的,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學工矛盾實質上是勞動力供求矛盾在勞動力再生產過程即教育領域的集中表現。因此,勞動力供求矛盾是主要矛盾,而學工矛盾是次要矛盾,在兩對矛盾運動變化中,學工矛盾始終處于從屬地位。而解決矛盾的根本方法和途徑就是抓主要矛盾。也就是說發展職業教育中解決學工矛盾的關鍵是抓住勞動力供求矛盾,必須從分析勞動力供求矛盾產生、發展、運動、變化的規律中尋找解決學工

矛盾的正確方法與途徑,

需求決定供給。在勞動力供求矛盾運動中,以企業為代表的勞動力需求一方就成為矛盾的主要方面,處在矛盾的主導地位,以學校為代表的供給一方是矛盾次要方面。處于從屬地位。這種地位決定了職業教育院校和教育機構必須千方百計去分析、了解市場需求發展變化的規律,不斷地通過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改變人才培養模式、調整教育結構與課程設置、改革教育教學內容和方法等措施,主動去適應市場、滿足市場,而永遠不可能改變市場、左右市場發展方向。

在學工矛盾運動中,有兩層含義必須明確:一是教育者(學校)在學工矛盾運動中的地位與作用:二是被教育者(學生)在學工矛盾運動中的地位與作用。實際上,在學工矛盾運動中教育者(學校)與被教育者(學生)之間是矛盾著的雙方。教育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始終處于決定和主導地位,被教育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處于服從與從屬地位。作為教育者,有責任為學和工提供必要的條件,如“雙師型”的教師條件、學工一體化的教學條件或技能訓練的工具、設施、設備、教學實踐基地等等。總之,一切學工結合必須的硬件條件和軟件條件都應由教育者(學校)提供解決,否則,學工結合就無從談起!當然,一旦條件具備,被教育者(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就大有用武之地了,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就會對人才培養的質量起著決定性作用。這時,教育者先進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方法。對調動被教育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五)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學工矛盾的普遍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工矛盾存在于勞動力生產與再生產的整個過程中,只是各個時期各個階段表現形式和矛盾對抗程度上的差別而已。例如:在胎兒期,父母親為了子女成長為優秀人才,有理想的職業,就開始了胎教。嬰幼兒時期,更是開始了形式多樣的技能、體能訓練與知識灌輸。這實際上是學工矛盾在父母思想觀念與行為上的提前反應與表現。學校教育中學工矛盾始終存在自不必說。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后,學工矛盾轉化為工學矛盾。勞動者必須通過自學、進修、培訓、脫產深造等方式去解決矛盾。通過“充電”來不斷調整自身的知識能力結構與水平,達到與變化著的工作崗位與新的工作任務相適應。二是學工矛盾普遍存在于各級各類學校教育之中,也只是在表現形式和矛盾對抗程度上有差別而已。當然,在學前教育(幼兒園)、基礎教育階段、普通高等教育階段,學工矛盾是以隱性形式存在的,表現形式也是間接性的——往往是以被教育者變為勞動者之后,對工作不適應或不完全適應表現出來的。而勞動者會通過繼續教育、終身學習(充電)來解決好工學矛盾。從而使這幾類教育階段的學校感受不到學工矛盾的直接壓力,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職業教育中的學工矛盾是以最直接、矛盾對抗性最強烈為其表現形式,是矛盾的特殊性在職業教育中的典型體現。

二、解決學工矛盾的思想理論

人類社會存在著兩種生產。“一方面是生活資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為此所必須的工具的生產,另一方面是人類自身的生產。”(馬克思語)這兩種生產是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的。沒有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人類就不能生存和發展。沒有人類自身的生產,生活資料的生產就不可能進行!二者相互依存、彼此制約、互相促進、協同發展。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進步、社會分工的出現、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對勞動力再生產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以至單靠體力勞動和簡單的手工操作已無法適應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需要。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勞動者必須具有相當水平的文化科學知識并掌握現代生產工具的各種操作技能、生產的流程和工藝技術等等。于是,學校教育便應運而生,成為社會勞動力再生產的專門機構。

縱觀人類教育發展史,學工矛盾產生于學校教育制度形成之后。人類教育起源時代,有教無校,有學無師(專業教師),都是干中學、學中干。教育基本上是靠在生產生活中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來實現的,是一種緊密的學工結合。直到學校教育制度產生后才有了學工分離、先學后工,并導致學工脫節與學工矛盾的出現,

在現代學校制度非常完備固化后,學工矛盾日益突出、尖銳。為解決矛盾尋求出路,便產生了學工結合的思想和理論。學工結合的思想在國外早已有之。英國的空想社會主義者托馬斯-莫爾在《烏托邦》一書中最早提出了勞動教育的主張,配弟在1648年提出了建立“勞動學校”即“科學工場”和“機械中學”的計劃。法國十八世紀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盧梭提出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思想。直至1957年,我國才開始了有“中國特色”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理論和實踐的探索,并把“半工半讀、勤工儉學”看成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重大措施和辦學形式。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職業教育進入蓬勃發展、全面改革新時期,在教育與生產勞動的結合問題上,取得了理論上和實踐上的的突破。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有條件的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要以不同形式進入企業或同企業合作,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黨的十六大報告強調:“要深化科技和教育體制改革,加強科技教育同經濟的結合”。2005年,國務院頒發了《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要改變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推行學工結合制度。目前,一些職業院校已經與一些大中型企業建立了技術與教學合作關系,這些均為學工結合的形成開拓了良好的局面,奠定了前進的基石。

解決學工矛盾的根本出路是在職業教育院校實行學工結合制度。其必要性是由以下兩方面因素決定的:

(一)社會人才需求

職業教育發展的必要性是基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加快人力資源開發,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的需要:二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解決“三農”促進再就業的需要:三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質,將巨大人口壓力變為人力資源,提升我國綜合國力。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四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實現教育事業合理、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產業結構調整優化,需要數以千萬計的應用型人才,而現有職業教育的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與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顯然不相適應,勞動力供給與需求嚴重脫節,學工矛盾尖銳對抗!這樣,實行學工結合就成為職業教育發展改革的必然選擇。

(二)學工結合的本質內涵

“學工結合”這種辦學形式既是國際上職業教育發展的普遍規律,又是當今我國職教的亮點與特色。其本質內涵是:

——學工結合是一種教育思想。學工結合體現了“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體現了黨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體現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指導思想:體現了職業教育由封閉的學校教育走向開放的社會教育,從單一的課堂教學走向職業崗位訓練,從

學科學歷本位轉向職業能力本位,從理論學習為主轉向實踐過程為主,從學科中心轉向學習者中心新的價值取向:體現了具有職教特色的人才培養觀。

——學工結合是一種教育制度。學工結合作為教育制度,可以上溯到近代實業教育和新式學校的“工學并舉”:上世紀50年代,我國教育改革中出現了三類學校并存的形式,即全日制學校、半工半讀學校、業余學校。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重提職業教育大力推行學工結合,意義深遠。它是現代職業教育將教育制度和勞動制度有機結合的一種新型教育制度。

——學工結合是一種新的育人模式。學工結合、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體現了教育與經濟、學校與企業、讀書與勞作的有機結合。學工結合強調學校與企業的“零距離”,重視學習與勞作的“雙交叉”,強化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這是職業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

——學工結合是“面向人人”的平民教育。職業學校在校生80%以上來自農村和城鎮,學生家庭經濟相對較困難,學工結合也是一種有效的助學形式。黃炎培先生早在80多年前就主張職業教育應“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揭示了職業教育是一個“面向人人”的平民教育。

綜上所述,學工結合的本質內涵可表述為:學工結合是指職業教育院校與企業緊密合作,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關鍵能力和職業能力為重點,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采取課堂教學與實際工作有機結合,把學習與工作的有機結合貫穿于教學過程之中,培養適合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具有較高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應用型技術人才的面向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大眾化教育活動。

三、解決學工矛盾的主要障礙

(一)思想性障礙

目前社會上對職業教育、特別是學工結合的教育制度和辦學形式并未完全認同,社會上對職業教育的偏見、誤解與輕視心態依然嚴重,將職教、普教視為等級智力區別,認為“職業教育是差生教育”:“職業教育是低人一等的教育”,教育行政部門普遍采用以考分高低論成敗的篩選淘汰式普職分流,讓高分生風流、讓個性特長生淚流。要消除偏見,取得全社會共識,任務還很重、難度還很大,任重而道遠!

(二)制度性障礙

學校形態的辦學形式不太適合職業教育。我國現有的職業教育主要是以學校形態實施的。是一種典型的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在這種學校形態的教育模式下,職業學校始終培養不出有特色的學生,甚至實現不了預期的培養目標。因為主導傳統學校理念的是課程內容的理論化、學習方式的課堂化、學習結果的文憑化和學校組織的制度化,而實行學工結合的職業教育模式,必然要求職業院校處于相對獨立狀態,它可以并且必須有自己獨特的辦學理念、獨特的課程內容與教學方式。而目前處于學校系統中的職業院校卻沒有這種權力。如果某所職業學校試圖突破這些規范,那么它就有被排除到教育體系以外,不被社會或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認可的危險。我國當前的職業教育,正是處于這種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職業教育的學校化使學工脫節的矛盾尖銳化并推向了極端,職業教育喪失了自身的優勢與特色,并導致了畢業生就業難、學校招生難、生存發展更難的困境。要改變這種局面,就需要建立一種職業學校與企業之間有效的合作機制。學工結合機制的提出可謂適逢其時。這次金融危機已經使職業院校按學術性學校標準化模式培養的畢業生就業難度進一步增大,更加顯示了實行學工結合是職業教育院校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

(三)行為性障礙

近年來,教育行政部門、職業院校在推進學工結合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但行動遲緩、反應滯后、措施乏力、協調不力、政策不到位等等。也增加了順利推進學工結合的難度。

一是政府經費投入不夠,導致辦學資金嚴重短缺。按教育規律,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投入之比應為3:1,可是與之不協調的是,社會、政府對普教的重視程度卻大大高于職教。當前制約職教改革與發展的主要因素是資金問題,沒有足夠的資金保障。就不可能為職教實訓基地建設提供和更新設備,就改變不了“黑板上種田,教室里開機器”的現狀,影響學生技能與動手能力。

二是現有職業學校專業結構設置與產業結構不相適應。根據湖南職成教育信息網統計,2008年湖南省中、高職專業目錄中,高職教育共設置專業531個,其中一產類專業38個,二產類專業192個,三產類專業301個:中職教育共設置專業270個,其中一產類專業19個,二產類專業126個,三產類專業125個。但是,根據湖南省人民政府網統計數據,在全省生產總值中,三大產業結構的比例2005年為19.6:39.9:40.5,2006年調整為17.8:41.7.40.5,產業結構由“三、二、一”調整為“二、三、一”。這就存在一個明顯的問題,即專業設置分布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比例與兩大產業產值比例不相協調,第二產業相關專業數量比例偏少。第三產業相關的專業設置數量偏大,顯然這與湖南省三大產業對人才的需求是不相適應的。

三是企業參與學工結合的主動性不夠,合作基礎缺失。校企合作“一頭熱、一頭冷”的主要原因:學校以育人為第一目標,追求社會效益:企業則以贏利為第一目的,追求經濟利益。企業積極性不高的根本原因在于:1,缺乏有效的鼓勵企業接受學生實習的相關政策:2,企業對職業教育的認識不足,不能認同承擔學生實習的社會責任:3,缺乏學校與企業結合的雙贏機制:4,缺乏能承擔較大數量學生頂崗實習的崗位與生活條件。

四是可操作的政策法規相對缺乏。職業教育辦學主體所有制結構趨于多元化,主要采取政府辦、民辦、行業和企業辦。政府辦學比重低,行業、企業和社會辦學比重高。行業、企業是我國職業教育多元辦學格局的重要力量。為此,要充分依靠企業,發揮行業作用,逐步形成政府統籌、行業指導、市場調節、企業自主開展工學結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運行機制。但目前政府的倡導和支持還依然停留在口頭和紙面上,沒有真正落實到行動上,缺乏與政府文件相配套的可操作的政策法規和實施細則。

四、學工矛盾轉化的基本條件

學工結合是一項涉及企業、學校、學生以及社會的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大力推進學工結合,確保逐步將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轉變到學工結合的路子上來,必須跳出學工雙方狹隘的視野,從配套政策、夯實體制、強化管理、創新理論等更大范圍去思考,真正讓學校與產業部門和企業一道,共同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互利共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一)更新理念,創新理論

首先,要更新職業教育的相關理念。以前。由于扭曲的教育價值觀和人生觀,忽視了人的多樣性和社會需求的多樣性,造成“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職業教育門庭冷落車馬稀的景象。結果是,一方

猜你喜歡
表現形式內涵
多元歸一——中國畫表現形式探析
國畫家(2023年1期)2023-02-16 07:58:28
活出精致內涵
理解本質,豐富內涵
石材產品設計中幾種錯誤的表現形式
石材(2020年2期)2020-03-16 13:12:52
略述《歲月生香》的壺中內涵
內涵漫畫
愛你(2017年13期)2017-06-10 08:38:02
要準確理解“終身追責”的豐富內涵
學習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32
貪腐文化的表現形式及其消除對策
自選動作拓展改革內涵
中國衛生(2015年11期)2015-11-10 03:17:28
漢語動結式在維吾爾語中的表現形式
語言與翻譯(2015年4期)2015-07-18 11:07:4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毛片免费看| 久草视频中文| 欧美日韩91| 国产91久久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高清大学生毛片一级|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欧美第一页在线| 综合色在线| 伊人激情综合网| 国产91在线|日本|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成人在线天堂| 五月婷婷丁香色|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日韩欧美国产区|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 综合久久五月天|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色偷偷一区二区三区|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国产av色站网站| 欧美国产中文|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国产乱视频网站|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欧美精品成人|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资源站| 97亚洲色综久久精品|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亚洲欧洲综合| 18禁影院亚洲专区| 91福利片| 欧美色视频网站|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极品| 尤物午夜福利视频|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国产精品短篇二区| 波多野结衣国产精品| 色久综合在线| 国内精品视频| 亚洲一区色| 国产乱人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拍爱|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日本www在线视频| 亚洲成人播放| 久久亚洲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国产超碰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国产高清视频| 国产麻豆va精品视频| 亚洲三级成人| 潮喷在线无码白浆|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欧美国产在线精品17p|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国产91高跟丝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