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索成人教育的特色構建,必須用科學的發展觀指導成人教育實踐。在發展觀念上,注重規模效益與內涵式發展的統一。在培養目標上,堅持以人為本,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在課程設置上,注重統籌兼顧,按社會需求科學構建課程體系。為社會培養和輸送大量中、高級專門人才,極大地推動我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指導;成人教育;特色構建
作者簡介:劉文香(1955-),女,湖南人,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成人教育部副教授,主要從事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中圖分類號:G7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09)16-0033-03
成人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發展成人教育,為經濟與社會各項事業培養和輸送大量中、高級專門人才,推動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但是,近年來有部分成人教育辦學機構,出現了辦學理念偏離、辦學特色缺失、課程設置與課程內容不合理等現象。嚴重影響了我國成人教育乃至整個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探索成人教育的特色構建,用科學的發展觀指導成人教育辦學實踐。堅持以人為本,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既是我國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現代化成人高等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
一、在發展觀念上,注重規模效益與內涵式發展的統一
科學發展觀的實質就是要實現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的發展。科學發展觀是用來指導發展的。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第一要務。一直以來,我國成人教育的發展主要是通過成人教育機構總體數量的擴大來實現的,是一種較為明顯的規模效益式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已逐漸成為深化成人教育改革和轉型的核心內容,是我國成人教育實現全面優質、高效、快速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人才類型結構和人才規格要求的變化,要求成人教育必須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
本世紀內,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自20世紀形成的四種類型即學術型、工程型、技術型、技能型人才的規格要求和比例結構都將發生較大變化。其一,技能型人才總人數在減少。生產技術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運用,使無技術的工人大量減少,再加上技術工人變換工作崗位的情況也越來越頻繁,一部分技術工人的工作將被技術員所代替。如汽車制造業的自動生產線上,原先的制造業工人已被計算機前操作的技術員所代替。其二,技術型人才在勞動力結構所占比重中在上升。一方面由于技能型人才的工作崗位實現智能化后改由技術型人才擔任,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發展后,原來由工程型人才擔任的設計、管理等工作也改由技術型人才擔任。其三,各行各業需要大量各種復合型人才也將成為本世紀的重要特點。由于科技的發展,出現跨學科、跨專業的新技術。例如機電一體化技術和生化技術等,本世紀還將出現更多更新的突破。社會迫切需要掌握多類新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這是必然趨勢。
近幾年,我國成人教育的辦學規模在日益擴大,學員數量日益增加。面對人才類型結構和人才規格要求的變化,部分成人教育辦學機構對合理發展學科結構,實現成人教育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缺乏科學預測和有力論證,導致人才培養的結構性失衡。只注重規模效益,忽視社會需求;只注重提升學歷文憑,忽視個體能力的提升。使原本匱乏的教育資源形成了新的浪費。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籌教育資源。調整發展思路,建立與人才需求市場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機制和培養計劃,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成人教育資源的效用,在發展中實現教育與經濟、數量與質量、規模與結構的有機統一,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實現成人教育的最大效益。
(二)社會流動和就業能力的提高,要求成人教育必須培養高質量的學生
當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時期,勞動力會從一個產業轉移到另一個產業。工作崗位從一個崗位轉向另一個崗位。知識經濟時代和全球信息化浪潮,促使中國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升級,對產業領域的從業人員帶來了革命性的沖擊。傳統產業結構調整伴隨新興行業不斷出現,由此帶來社會行業的流動,因而出現了工人、農民以及知識分子的頻繁跳槽。使個人或群體通過行業之間、職業之間、區域之間、國際之間的轉換實現自身原有社會階層或地位的改變,這種流動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自我實現、自我調節、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需要。人們流傳“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要做好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努力學習,有知識有能力勝任某種工作。超越自我和完善自我,提升個人素質,提高工作效率和能力,適應競爭,適應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社會流動和就業能力的提高,必須重視成人教育質量問題,明確辦學指導思想,把教育質量放在首位。轉變教育觀念,走特色辦學之路。結合本地經濟體制和產業結構調整,發揮專業學科優勢和地域優勢,調整專業設置和辦學形式,適應形勢,適時改革。成人教育應努力確立能力本位的價值觀念,積極有效地探索知識經濟時代人才培養的類型及素質。一是培養創造性人才,在知識經濟時代,產品的知識含量增加,逐步形成知識產品,知識產品的生產,最重要的生產資料不是設備和工具,而是人的知識的能力,特別是人的創造能力。只有具有創造能力的人才,才能搶占知識經濟發展的制高點,才會在世界新格局中居于優勢。二是培養復合型人才。把成人培養成一專多能的具有綜合素質的建設者。社會越發展,創造的復雜程度越高,高度復雜的創造需要高度發展的能力系統。這些能力的獲得需要不斷的學習,構建學習型社會,實現終身學習理念。三是培養合作型人才。知識經濟社會是一個人際關系高度社會化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需要更緊密的聯系和協作,需要借助集體的力量和他人的力量,才能發揮自己的力量,取得事業的成功。
二、在培養目標上,堅持以人為本,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用科學的發展觀統領成人高等教育,應當以促進成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滿足不同層次成人群體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不同需要。
(一)成人教育發展的理論框架是社會目標和個人目的一體化
任何教育的目的都具有社會性,都是為了服務社會,為社會作貢獻,從而體現出它的價值和意義。成人教育也不例外,它通過對社會成員進行不同類別的教育,來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所以成人教育必須不斷調整自身的體系和結構來適應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對社會各個領域的人才需求做出靈敏的反饋和有效的反應。從而使成人能真正為各項
社會事業服務,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育不僅要促進社會的發展,也應該立足于個人。學習和接受教育是個人不斷完善自我的有效途徑。第一,勞動者接受再教育的重要因素是。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生活的全球化,使勞動者的職業結構發生變化。第二,經濟發展對新技術、新技能和勞動者基本科技文化素質的要求大幅度提高。因此成人勞動者意識到,勞動市場不再需要他們現在掌握的技術技能,要求他們不斷更新。勞動市場已經不再優待身懷一門絕技、掌握一種技術或者僅能從事簡單體力勞動的工人。勞動時常需要靈活且適應能力強、善于學習和運用新方法、手腦并用的新型勞動者。因此,成人教育是為那些已經接受過系統教育的人們提供繼續學習、充電、深造機會的。并根據受教育者的需要來進行,使他們能夠獲得所需的知識、技能,進而實現補充知識、更新知識,培養能力的愿望。實現社會目的和個人目的的統一。
(二)成人教育發展的終極目標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各方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社會生活實踐的豐富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日益突出了人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成人在政治、經濟、文化和法律等方面的參與性在逐步增強。一方面,現代社會生活實踐要求成人應當具有不斷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的整體素質和能力:另一方面,人的全面發展和自我完善是現代社會進步的最高價值目標,成人參與高等教育的重要動機是自我完善與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另外,現代社會經濟、政治、科學技術和文化等急劇變革和發展,使得置身于社會生活之中的成人時刻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需要不斷進行人生的選擇。成人教育是其應對社會生活變化和自我價值實現的必要選擇。所以,必須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成人教育,應當重新確立成人教育的價值取向。轉變單純的崗位培訓、學歷補償、掃盲等傳統觀念,突出現代成人教育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自我完善方面的價值。
三、在課程設置上,注重統籌兼顧,按社會需求科學構建課程體系
成人教育課程設置就是培養成人學習者的總體規劃。它把為達到培養目標所要求的教學科目及其目的、內容、進度和實現方式等在總體規劃中全部體現出來,成人教育課程設置的合理性,直接關系到所培養人才的質量。因此,課程設置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僅僅靠一門或幾門課程就可以奏效的,而是全部開設課程相互協調、整合的過程。
(一)現行成人教育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第一,課程設置偏離教育目的。成人教育的目的是要促進成人身心全面發展,使成人有能力推動社會的進步,實現對自身的改造和完善。然而,現在的成人教育課程設置大都注重學歷教育,看重的是文憑,關心的是成人學習者得到什么層次的學歷,在提高成人學習者素質,為成人工作、事業、生活提供有價值的知識、技能上關注的并不多,這就偏離了提高成人素質,增強社會適應性的宗旨。
第二,課程設置結構不合理。成人教育課程設置有兩大目標,傳授知識和發展能力。但在現實的成人教育課程設置上表現為:注重理論課程,輕視技術課程:重視知識性課程,輕視智能課程。而且很多學校普遍都是這種模式。使成人視野狹窄,知識結構單一。不利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第三,課程設置缺乏特色。成人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常規性教學,然而,現在很多成人教育課程都是照搬照抄普通教育的版本,忽視了成人的學習特征。另外,成人教育的對象非常廣泛,廣泛性決定了成人教育過程的復雜性。現行的課程設置沒有顧及到各層次,各領域成人學習者的需要,更沒有考慮到成人學員在知識背景、知識層次上的差異性。使課程設置缺乏靈活性、針對性等。
(二)成人教育課程體系科學構建的策略
1、改革課程目標,實現課程價值取向的整體功能。成人教育的課程設置,不僅要充分體現它服務于社會的功能,更應該對成人個體全面的自我發展多一些關注。堅持兼顧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相結合的方向,實現整體價值的融合。在實際操作中成人學校應淡化學歷教育目標的取向而轉向突出學習力、綜合能力等課程目標,走出學歷為重的誤區。提高全體成人學員的整體素質,以實現成人教育的基本宗旨。
2、調整課程內容。增加實踐性教學課程。成人教育有別于普通教育,在理論教學內容方面不能過于追求系統化,而要突出重點,突出應用性,適應性。因此,成人課程應按社會需求制定新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進而決定課程內容。在實踐性教學內容中采取請進來,走出去。請進來,按專業聘請實踐課教師。走出去,接受實踐動手能力輔導。學生應根據實踐經歷,寫出實踐課報告和體會。
3、在課程實施上,構建成教專職師資隊伍和加強教材建設。成人高等教育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而普通高等院校是以學科、知識點為導向的重理論研究為培養目標的。而目前成人教育在課程實施上大部分采用普通高校的教學模式。并且高于95%的教師來自于其所在普通高等學校。使用的教材大都是普通高校的教材。沒有根據成人教育的特點,實施成教師資隊伍建設和教材建設。因此,成人教育的有效教學取決于授課教師素質的高低,為了增強成人教育教學有效性,必須建立一支成人教育專職教師隊伍。成教教師除了具備一般教師應具備的嚴謹治學、知識淵博、技能嫻熟等素質和能力外,還要具有熱愛成教事業、崇尚終身學習理念、尊重成人學員的特色學習形式等職業素養。
在課程實施上,還要加強教材建設。根據成人教育的特點編寫教材,使教材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并創建以能力為中心,以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創新人才為目標的教材建設模式。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使教學思想、學科理論和實踐突破原來的教材設計的局限,發展為課程設計并進而發展為教學系統的整體設計和開發,從而推動教育技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科學發展觀重要論述摘編[M].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8.
[2]王兆生.成人教育概論[M].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07.1.
[3]閆冬.知識經濟時代發展繼續教育的幾點思考[J].成人教育,2008(4).
責任編輯劉揚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