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力力
中國網新聞中心5月14日的《某校2千畢業生欠學費700萬,稱寧辦假證也不交學費》消息讓我感慨萬千。這些年欠交學費的大學生在各個大學中比比皆是,而欠銀行助學貸款長期不還的大學畢業生,就全國來說,也不算是個小數目。似乎國人也都司空見慣了。但是,中國網的這條新聞還是讓我震驚,難受。
這“某校”就是湖北第二師范學院。一所院校,這么多學生欠費,是不是貧困生特別多呢?事實是,許多學生欠交學費并不是因為家庭貧困。該校財務處副處長蔡彬說:“該校2008屆畢業生中還有566人欠費,金額高達305萬元。這部分學生,大多都不是因貧困導致的欠費。”至于這些學生為什么有錢卻不交學費,蔡彬解釋說,有的有錢就是拖著不交,特別是大三大四的學生。抱著僥幸心理,以為快畢業了無所謂:還有部分學生因考試不合格,自認為拿不到畢業證或學位證,干脆也就不交學費了。至于欠交學費可能拿不到畢業證和學位證該怎么辦?這就是新聞標題揭示的答案:去辦假證!
我們知道。師范院校本質上也是職業院校,師范生也是職校生。但是,師范生與其他職校生相比較,還有一層特殊的意義,即他們是要去當教師,去從事教書育人職業的。無怪乎許多網友憤怒而又憂慮地留言道:我們的下一代如果讓這些不講道德的“教師”去教育,那可真會是國將不國了!筆者也曾是一個師范院校畢業的學生,至今已在教育園地耕耘二十多年,未曾想到,市場經濟夾帶而來的唯利是圖、見利忘義的歪風居然能在師范院校如此盛行。
如果說,我們對毒奶粉、假藥劑等害人奪命的事件還能逼迫自己作些勉強的解釋,諸如“畢竟那些家伙都是商人,每一個細胞都是追逐利潤的”等,但是,對大夫為利行醫,對法官的徇私辦案就不能容忍了。因為人們認為醫生應是社會的良心,法官則應該是正義的守護者。而教師的社會責任絕不亞于醫生和法官。中國傳統社會講究“天、地、君、親、師”,將教師供奉在神圣的位置。新中國建立后,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17世紀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的一句名言:“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法國思想家盧梭堅信:“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類的事業中,首要的一件,即教育人的事業、、”教師本應該是學高和身正的楷模,可是眼下諸如教授剽竊、造假的事已層出不窮,使人憤怒,而像一所師范院校有這么多不講誠信,甚至打違法主意的“未來的人民教師”。更是讓人觸目驚心。
看來,我們一定要加強以職業道德為重點的思想道德教育了。
廈門大學潘懋元教授認為,此次世界金融危機,歸根到底是人的錯誤造成的:錯誤的經濟理論與政策,以及一連串不道德的經濟行為。(《中國教育報》2009-4-6:《金融危機應引起對人文素質教育反思》)潘教授進而認為:“對于一連串的不道德的行為,我們則要檢討所培養的高級專門人才在素質教育方面的缺失。我們培養人才的時候沒有培養人文精神和職業道德,所以我們要加強人文素質教育、職業道德教育。”
筆者贊同潘教授的看法,并認為國家處于改革開放,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歷史時期,在傳統道德體系崩潰,而市場經濟的道德信念尚未樹立,社會處于一種道德失范的狀態下,此時,對與商品伴生的負面因素如唯利是圖、自私自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思想,我們應該如何限制以至盡可能消除其影響,這是包括廣大職教工作者在內的全社會的一件大事,
當然,從根本上來說,國家應盡快建立適合新形勢的道德體系并有切實的維護手段,而且應從政德、官品抓起,將職業道德的教育與落實從上而下的貫徹。也即古語所說的“上以風化下”。而職業教育戰線的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應抱著守土有責的信念,加強自身修養,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精神、職業道德和綜合素質的教育。因為職業院校培養的是工作崗位明確的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人才,學生在校時的職業道德教育就顯得更為實際和重要。職業院校應將人文素質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滲透于專業課程教育和技能實訓中,使學生在耳濡目染、身體力行中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為今后成為一位良性從業者打下基礎。
職業院校要培養學生德、智、體、技全面發展。我們現在強調職業道德教育,就是不希望再出現“熊貓燒香”病毒制作者那樣的技高德敗的罪犯,也不希望那些無良欠交學費的師范生會真不知美丑善惡,以致一錯再錯后或成為混入教師隊伍的誤人子弟者,更不希望誠實守信、敬業盡責這些人類的基本道德有一天竟會成為我們這個文明古國的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