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方高校應用型專業的學生由于自身素質和身處網絡時代的特點,在學習過程中對理論課興趣不高。這就使專業理論課教學在地方高校遇到了困境。以臺州學院新聞學理論課程的教學為個案,分析當前地方高校應用性專業學生學習專業理論課程的特點,研究地方高校專業理論課教學存在的困境,并找出相應的出路。
關鍵詞:地方高校;應用性專業;理論課教學;接受0理;教學形式
作者簡介:宋涵慧(1977-),士,湖北襄樊人,臺州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新聞業務。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7518(2009)17-0036-02
近年來地方高校蓬勃發展,地方高校內應用性專業的增設越來越多,應用性專業的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個有自身特點的特殊學習群體。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應用性專業學生思維更加活躍、實踐能力較強,但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影響了他們對專業理論課的學習,地方高校專業理論課教學在網絡時代面臨著挑戰。本文以浙江省臺州學院新聞學理論課程的教學為個案,分析當前地方高校應用性專業學生學習專業理論課程的特點,研究地方高校專業理論課教學存在的困境,并找出相應的出路。使專業理論課教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發揮更好的作用,為地方高校的專業理論課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浙江省臺州地區高等教育的背景環境分析
與部屬高校不同,地方高校在辦學環境、辦學理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更突出辦學的應用性和服務地方經濟,這是由地方高校的性質和特殊辦學環境決定的。
1經濟環境。地方高校要在各類高校的發展競爭中立住腳,就必須要走有地方特色的發展之路,服務地方經濟是地方高校走特色發展之路的思路之一,因此企業對人才類型的需求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地方高校的辦學定位。臺州是中國股份合作制經濟的發祥地,是浙江制造業的重要基地,臺州的地方院校發展與該地區的經濟發展特點息息相關,臺州民營企業發達,民營企業經營機制靈活,但在管理和技術上的要求相對不高,特別是中小型民營企業,對用工素質和理論水平沒有太高要求。臺州學院辦學定位于“地方性、應用性、綜合性、高教性”,人才培養的“地方性、應用性”有所依托,但“高教性”則容易被架空,容易偏向高等職業院校的發展方向。
2文化環境。臺州處于山海之一隅,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特別是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后,臺州從一個比較落后的農業城市迅速發展成現代產業之都和新型的港口城市,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沿海發達城市之一。“歷史上臺州地理位置僻偏,縣城之間高山阻隔,交通不便,形成了各自相對封閉的文化格局,這種格局至今仍然在經濟、政治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著臺州整體的協調與和諧。”地方文化既有地方特色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狹隘性。臺州人有“有硬氣、善創造”的優良傳統,但也存在區域優越感強、排他性強的缺點,對本地區以外的文化了解不多,關注熱情不高,視野不夠開闊。地方高校的學生以地方生源為主,這使得非本土文化在傳播的過程中容易受到非理性的抵制,給地方高校理論課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二、地方高校應用性專業理論課教學面臨的困境

1地方高校應用性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統計。筆者設計了一份《臺州學院非師范專業學生理論課學習調查問卷》,共9道問題,本校04、05、06級中文系非師范學生參與填寫了這份問卷。雖然這份問卷還不夠完善,但調查結果仍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根據調查問卷的數據統計顯示,半數以上應用性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著不良學習習慣,一部分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目標不夠明確(圖1、網2分別為問卷中的兩道問題的回答統計餅圖)。另外,據教師普遍反映:現在的理論課教學越來越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擴招帶來生源質量下降,地方院校應用性專業學生在知識基礎、綜合素質上需要進一步提高。
臺州學院中文非師范學生專業理論課學習調查問卷的分題統計,問道網。
2課程的理論性質與學生的期待預期不一致。一般而言,應用性專業的學生對本專業類別都比較感興趣,但對于具體的專業理論課程卻缺乏正確的認識,很多學生存在著一定的認識誤區。比如新聞學,它是由一系列系統的課程支撐的應用性專業,新聞學理論只是該專業的一門基礎理論課。而很多學生盲目地認為,新聞學就是新聞業務,學《新聞學基礎》就是學新聞采訪、新聞寫作,指望只學一門專業理論課就掌握新聞學的具體操作能力,急于求成,功利性太強。希望即學即用、學技術層面的操作,輕視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掌握,這是地方高校應用性專業學生普遍存在的心態,這就使得專業理論課的教學與學生的期待預期出現了矛盾,如何解決這個矛盾是地方高校應用性專業理論課教學面臨的又一困境。
3學生實踐操作熱情高,但理性分析能力相對較弱。地方高校學生的優點是實踐操作熱情高,不足之處是理性分析能力相對較弱。以臺州學院新聞學理論課教學為例,多數學生對于熱點新聞現象有一定的關注熱情,但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用相關理論正確、深入、全面的分析新聞現象。這一點從學生的考試統計中可以得到印證,試卷中結合實際的論述和分析題,得分普遍偏低,多數學生論述不夠充分、深入。2008年試題“結合2008年雨雪冰凍災害的新聞報道,分析我國新聞媒介輿論引導的原則和方法”,多數學生能夠運用相關的新聞理論來分析,但卻不能用具體的新聞傳播實例來充分說明理論觀點,對新聞案例的分析不深入、不細致。
4網絡時代學生的接受心理、接受特點影響了教學效果。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教授陳昌鳳曾說過,網絡傳播時代的網民有“烏合之眾”的特點(這里的“烏合之眾”并無貶義),網民的信息傳播往往帶有個人情緒的宣泄,他們在傳播過程中常常表現出對抗理性、抵制規范的特點。伴隨著網絡長大的大學生多數也是網民的一部分,網民的接受心理會不自覺地帶到課堂學習中來。教師講課過程中理性的、崇高的、美好的東西在傳播過程中被消解、被破壞;無形中那些媚俗的、大眾化的內容卻容易受到關注。網絡時代,學生的特殊接受心理所產生的對立情緒,對于教師來講是比較難以引導的。
三、地方高校應用性專業理論課教學的出路
專業理論課在應用性人才的培養中有著重要的作用。現代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如何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非常關鍵。業務課、技術課的學習讓學生即學即用,而專業理論課則能夠給他們打下一定的理論基礎,增強他們的接受能力和思考能力,從而能夠從容應對社會的發展。專業理論課的學習“功在當前,利在長久”。地方性高校具有高等教育的性質,有責任培養出有一定理論基礎的應用型人才,但在現實的教學活動中,專業理論課卻很難受到學生的歡迎和喜愛。應該如何突破困境、應對挑戰,尋找新的出路,使專業理論課教學既能真正提升學生的理論素質和能
力,又能被學生所接受和喜愛?作為在地方高校擔任應用性專業理論課教學的一名教師,筆者對這種狀況進行了分析和思考,并嘗試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1大膽調整課程結構和內容比例。國外的新聞寫作課程教材,有相當的篇幅是講新聞基礎理論的,比如《全能記者必備》第七版([美]凱利·萊特爾,朱利安·哈里斯著),《新聞寫作與報道訓練教程》第三版([美]卡羅爾,里奇著)等。就是說,他們把業務課程的結構作了很大的調整,與國內傳統的新聞業務教學內容有很大的區別,在實踐中探討新聞理論問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不妨借鑒這種方式,針對地方高校學生的特點,對專業理論課程的內容和結構作重大調整,把學生偏好、易學的業務課內容拿到理論課上來講,調整傳統理論課內容,以實踐帶動理論,在具體的業務實踐案例中貫穿理論分析和指導。
2增添針對性、地方性內容。從理論上來說,年齡特點和時代特點應該使大學生對外界的信息接受較多:但地方高校所處的地理環境、文化環境是特定的,大學生對外界的真正接觸比較少,加上課外閱讀有限,所以眼界不夠開闊。部分學生只對當地的經濟、文化狀況比較了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接近性策略,利用地緣上的接近,引用當地的社會現象來印證理論課的觀點。
3改變教學形式:增加實踐、討論環節。高等教育的性質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一方面全面、深入學習理論,另一方面對社會現象多觀察多思考,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分析現象。在教學過程中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存在著一個先與后的問題。筆者發現,先學習理論知識,然后應運到實踐中去,這樣的學習方法對應用性專業的學生并不合適。他們往往對實踐的東西更感興趣、熱情更高,所以增加課外新聞采訪實踐、新聞寫作實踐,從學生切身體驗中來引申出理論內容,這種方式更受歡迎。但學生實踐又受到學校經費、設施等限制,這需要任課教師創造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法。
其次,針對學生“對抗理性、抵制規范”的網絡時代接受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多采取討論式說理、“兩面式”說服方式,增強教學互動,引導學生在不同觀點的討論中接受正確觀點。
4教師的引導功能不能弱化,堅持教書育人的理念不放棄。在采取一些針對性的教學改革措施的同時,也要堅持一個核心理念那就是教書育人,要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應有的正確引導,不能夠刻意迎合學生的不合理要求,不能夠使高校的專業理論課淪為純粹的技術課、業務課,這樣的話,教出的學生雖然上手快但后勁不足,背離了高校教師的職責和高等院校的培養基本目標,
5班主任、輔導員也要加強、配合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引導和就業指導。比較而言,師范專業的學生因為明確自己將來的求職意向,所以學習方向更明確、心態更穩定,對專業理論課的學習有良好的學習定位和正確的學習期待:而應用性專業的學生相對于師范專業的學生來說,擇業范圍更廣、選擇余地更大。但隨之而來的不確定性也增加了,一部分學生不知道自己畢業以后到底要從事什么樣的職業。這部分學生學習方向不明確、心態不夠穩定,這種心態帶到學習中來很容易轉化成對課程內容的挑剔、不滿,對理論課長效功能的苛責。針對應用性專業學生的這個特點,學校有關部門、班主任、輔導員也應該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加強就業指導,使學生明確就業方向,穩定學習心態,共同做好應用性專業學生的教學工作,
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引導和就業指導,這是解決應用性專業學生理論課學習的一個重要的、卻又是容易被忽視的問題。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地方高校應用性專業學生的學習態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