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 潔
摘要:英國達得利學院的英語語言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有許多值得中國英語教學借鑒的地方。汲取國外語言教育中的先進理念,結合中國學生外語學習的心理特點,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中國英語教學改革的嘗試。
關鍵詞:英語語言;分層次教學;導師制;課堂教學
作者簡介:符潔(1967-),女,遼寧阜新人,沈陽師范大學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7518(2009)17-0038-02
英同達得利學院(Dudley College)有近140年的歷史,是英國幾所最大的繼續教育學院之一,曾在英國政府組織的評估中被評為一級學校。該所學院每年都接收相當數量的外國留學生,所配備的教師在對外國留學生的英語語言教學方面經驗豐富,方法多樣,教學效果也極為顯著。
一、英國達得利學院的英語語言教學
(一)分層次教學
凡是到語言中心學習的學生,不論來自哪一個國家,不分年齡、職業,都要參加語言中心統一組織的筆試和口語測試,語言中心會根據每個人的綜合成績把學生分配到事先已設置好的A、B、C、D、E五個等級的班級中。每個等級的班級數不等,每個班級10-15名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以班級為單位對學生進行測試(隨堂考試,測試卷從題庫中抽取,形式上相當于我們這里的月考)。如果在測試中某位學生的成績比較理想,待到下次測試時老師會給這位學生拿出一套高于他上次試卷水平的考試題:如果某位學生的成績沒有達到一定的要求,那么下次測試的時候老師還會給他拿出一套與上次考試水平相當的試題。也就是說,再測試的時候,教室里的這十幾個學生考試題的等級經常是不一樣的,但為了避免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每個學生考哪一個等級只有老師掌握。待一個學期結束后,語言中心會根據每個學生的測試情況及課堂上的綜合表現對學生進行動態調整。這樣的分層次教學方式可以使教學更好地依據學生的水平來進行。
(二)導師個別輔導制
語言中心為每個學生都配備了一名導師,這些導師都是經常和學生在一起、對學生十分熟悉的主課教師。按照學校的規定,導師每兩個星期要找學生進行一次個別輔導。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導師在對學生進一步了解的同時會給學生以具體細致的指導。導師會客觀地評價學生近期課業上的表現。有時候會出示給學生測試的結果(這個結果在班級從來是不公開的)。更多的時候他們和學生共同分析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并一起制定學習計劃。他們還會根據情況拿出事先復印好的一些練習題,這些練習題都是導師根據每個學生的薄弱方面搜集的一些帶有專題性質的習題。導師不但在學業上給學生以指導,他們對學生的狀態、情緒上的變化都一樣的關注。每次學生與導師見面,導師都是耐心地傾聽,熱切地詢問,細致地指導。一旦發現學生有些許的進步,他們便給予熱情的鼓勵和賞識。
(三)融洽的課堂氣氛
語言中心的每個班大都是十幾個人,桌椅的擺放都很隨意,有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圍成一個方形或圓形上課,老師就坐在中間。不同的是,老師的椅子是帶轱轆的,有需要的時候,老師就腳踩地,把椅子“轱轆”到能移動的白板前面寫板書。在課堂上如果學生有疑問,可以隨時提出來,如果覺得這個問題其他學生能夠回答,老師就會問:“Who canhelp him/her?”如果有必要由老師講解,老師就會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帶領學生一步一步共同探討和解決,在一句句提示語的引領下有很多時候都是由提問的學生自己推導出結論,這時老師會非常高興地冒出一句“Got it(你找到答案了)”在學習過程中,老師很少給學生壓力,學生愿意回答問題就回答,不愿意回答就可以不回答。如果偶爾有新學生分到班里,介紹類的話題自然不會少,這時老師會安排每位學生簡單地介紹自己,同時向新同學提問題,每人限定一個簡單的問題。一輪極富幽默感的問題結束,新老同學便彼此很熟悉了。
二、英國語言教學帶給我們的啟示
1構建以英語文化為基礎的浸潤式英語教學體系。
任何語言都離不開社會的文化背景及文化、歷史傳統,在其特定的社會價值體系中形成了不同的語言文化。對于大多數沒有留學經歷或密切接觸過英語文化的學習者來說,只能通過問接的體驗,即通過本民族文化的體驗來比較、分析和揣度別國民族文化的具體內涵。因此,在國內英語教學體系的構建中,應以英語文化教育為基礎,使學生在英語文化的浸潤中進行地道的英語學習。
2實施個別化輔導、小組合作學習的英語教學模式?!皞€別化輔導”是一種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適時她進行個別化指導。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個性化發展的教學形式和方法。班級授課制雖然可以在數量上實現社會對人才培養的目標,但也存在著質量不高、靈活性不足的缺點,甚至會抑制學生個別化發展。同時,語言的社會性特征也決定了語言環境應具有群體參與性。在課堂上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減輕學生在英語的交際活動中產生焦慮心理,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和知識發展能力,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需要“個別化輔導”及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傳統英語教學的輔助形式。
3創設生活化、情境化的英語課堂教學氛圍。中國學生在進行非母語的英語語言學習時,面對完全不同的語言規則、語言情境、語言文化等覺得困難重重,再加上中國學生英語學習的應試傾向導致學生缺乏對語言學習本質的正確認識,使得學生們夜以繼日地在背單詞、背語法、背句型的旋渦中打轉。生產、生活經驗傳遞的需要是語言產生的根本原因,語言是交流的工具,因此生活性、情境性就成為了語言的重要屬性,因此,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應該在最大程度上復演實際生活場景,創設情境化語言應用的教學氛圍。
4采用游戲、影視欣賞、戲劇表演等英語教學方法。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是在班級授課制的基礎上以講授為主,單調、枯燥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讓無數的中國學生將英語視為洪水猛獸。雖然我們無法否認英語對于中國學生來說是屬于第二語言的學習,是需要通過有意識的學習獲得知識經驗。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游戲、影視欣賞、戲劇表演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可以以英語為語言媒介,立體第呈現在學習者面前的,讓學習者為之陶醉和著迷,不知不覺中,英語的學習成為了個人積極而迫切的需求,而這種積極的正向壓力將成為學習者主動學習的動力。
總之,一年多的語言學習使我開闊了眼界,對英國語言教育的理念及教學模式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回國之后也曾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把一些相關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貫穿于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并收到了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