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丁
9月3日“國際論壇”上的《中國發展要讓人“安心”》一文,講的是國內讓人不安心的事情,其實在國外也有讓中國人也難以安心的類似事情。恰好前一天,也是9月2日,我看了俄羅斯第一頻道電視臺播放的在俄中國人種有毒蔬菜的新聞。這不能不讓人在嘆息之余深長思之。
和平發展的中國非常注重國家形象的塑造。國家形象塑造有顯性的方式,也有隱性的方式。如在對方舉辦中國國家年、文化年,辦孔子學院,進行積極的人文交流等,可以看成是加分的顯性的方式。隱性的加分方式有多種,如中國古代文化典籍在國外的傳播。就以俄羅斯而言,中國先秦諸子的一些典籍,得到了俄羅斯漢學家的翻譯、傳播。《老子》現在有楊興順、維諾格拉多夫、馬良文等譯的18個譯本。一些俄羅斯青年對中國歷史文化有濃厚的興趣。顯然中國形象在俄羅斯主要是正面的。
然而,老子、孔子敵得過毒蔬菜嗎?加分抵得了減分嗎?俄羅斯第一頻道對于“中國人種植有毒蔬菜”的報道在俄羅斯并非首次,去年8月3日《共青團真理報》也以《中國人在濱海邊疆區種毒蔬菜》為題報道了類似的事情。俄羅斯的一家企業網站這樣評論:“這些中國人什么都敢假冒,從來不會受良心的折磨。”筆者曾在莫斯科的馬戲團看到小丑在表演開槍自盡時,三次扣扳機都不響,他大叫:“哦,是中國造的!”中國的國家形象就在這樣的微瑕中受損。
那么對看起來是個別行為導致的減分,我們是否就束手無策了呢?未必。首先,應該意識到,國家形象與每一位中國人密切相關。國外種毒蔬菜,國內炮制三鹿奶粉,每個人的初衷暫且不去追究,但其結果卻是相同的:都使中國的國家形象蒙受了玷污。其次,道德建設、人格培養,不僅僅只是學生、公務員的事,而應該是全民族、全社會的事情。第三,在全社會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義利觀、價值觀教育,既要把現在的先進人物當榜樣,更須借古人的睿智教誨作底蘊。荀子在《榮辱篇》中寫道:“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榮者常通,辱者常窮。”這樣看來,類似的中國古人的智慧,不應僅僅看成是塑造中國形象的軟實力、外國漢學家拿去教育外國人的好教材,而更應該成為培養健全的中國人格的硬道理。▲(作者是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
環球時報200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