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升
西寧作為青海省省會,是一座多元文化和諧發展的高原古城,是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區的現代化中心城市和生態城市。以西寧市為中心成功舉辦的幾項大型體育賽事,如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世界攀巖錦標賽、國際搶渡黃河挑戰賽,已經成為國內外品牌賽事。通過文獻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發現國內外對城市形象與體育賽事之間的研究頗為關注,但對于西寧城市形象與大型體育賽事之間的關系研究尚屬空白,由此引發了本文對西寧城市形象與大型體育賽事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研究。
一、城市形象的概述
城市形象理論是伴隨著西方企業形象(Corporation Identity,簡寫成CI) 識別系統的成功植入和推行而凸顯出來的。城市形象設計與建設正是從國內外企業進行形象設計的成功經驗中吸取了營養,得到了啟迪。
我國理論界從多學科、多視角的角度,對現代城市形象(City Image)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并對一些理論問題進行了清晰而透徹的論述。1997年8月,在西安召開的公共關系與城市形象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對城市建設的意義、城市形象的內涵、城市形象的定位及城市形象與政府公關、與名牌戰略等許多問題進行了探討。
形象(Image)是一個主體自身及外界對這個主體的基本認識和評價,它具有外在性、理念性和公眾性。城市形象(City Image)就是一個城市的內外公眾對這個城市的總體的、抽象的、理性概括和評價,也是城市與公眾、城市與城市之間傳遞信息和思想的外在形式。
根據城市形象建設的理論結構,城市形象包含三個基本要素:城市理念形象、城市視覺形象和城市行為形象。
(1)城市理念形象是城市形象的核心,它是指一個城市的思想系統和戰略系統,主要包括城市使命、城市宗旨、城市發展策略、城市發展定位、城市精神、城市發展哲學、城市發展目標、城市的道德觀、價值觀及城市的社會風氣等。
(2)城市視覺形象是一個城市最外露、最直觀的表現,主要包括城市規劃、城市基礎設施、城市設計、城市標志、城市造型等。
(3)城市行為形象指城市中群體與個體的行為規范、行為準則、行為模式、行為取向和行為方式。包括城市中居民的文化程度、精神風貌、行為言論、服務水平、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市民的生活水準、居住及生產環境、公共關系等。
城市形象既要綜合反映城市的發展思想、服務行為、基礎設施和經濟發展水平,又要體現為公眾接受的城市的個性特征和精神風貌。本文參考了程馨學者對武漢城市形象的定位,又根據西寧市的具體情況,對西寧市的城市形象做出如下界定。
歷史文化定位:西寧是古“絲綢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沖和軍事重鎮,素有“海藏咽喉”之稱。自然定位:西寧市境內最高海拔4394米,市區中心海拔2261米。屬大陸性高原半干旱氣候,屬于真正意義上的高原城市。夏季平均氣溫在17~19攝氏度,是消夏避暑勝地,故有“中國夏都”之稱。經濟定位:青藏高原號稱世界第三極,主要由青海、西藏兩省區組成。西寧處于我國近西部和遠西部的結合部,位于隴海蘭新經濟帶的側翼,是東部中心城市經濟輻射的“二傳手”,發揮著承東啟西、南引北聯的重要作用,被譽為“青藏高原經濟中心”。
二、大型體育賽事的概述
大型體育賽事指奧運會、亞運會、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和具有相當影響的世界單項運動會,以及有較高知名度的、高水平的洲際性或地區性體育比賽。如今大型的體育賽事,其規模之大,影響力之廣泛,輻射力之強,已經不再是功能單一的體育比賽。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對城市的各行各業都有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對地區經濟發展的作用更為突顯。對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學術界乃至全體國民都認為是奧運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一屆奧運會,對北京乃至全國的經濟、社會、教育、文化、體育,以及城市建設、現代化程度等都有一個極大的促進和推動。
青海體育工作者堅持“跳出體育干體育”的思想,將體育融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之中,充分挖掘特色體育資源,不斷發揮獨特的地理環境優勢和民族地區獨具魅力的體育優勢,創造性地打造了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中國青海國際搶渡黃河挑戰賽和青海高原“世界杯”攀巖賽,形成了青海體育的三大品牌賽事,成為青海體育產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三、西寧城市形象對大型體育賽事的積極作用
良好的城市形象為城市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推動了大型體育賽事的發展。主要表現在:
第一,城市形象的塑造與改善,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擴大體育賽事的影響力。地處青藏高原的西寧市,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豐富濃厚的民族文化底蘊。伴隨著“大美青海”的聲名遠播和“夏都”的城市印象,省會西寧市的城市形象不斷完善,帶給世界人們一個富于高原風情的現代化城市,吸引了人們將目光投向這里,也吸引了更多的體育愛好者來到西寧,挑戰人類的生理極限。2002年,環繞我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青海湖開展了國際公路自行車賽。自此,國際搶渡黃河挑戰賽、世界攀巖賽等大型體育賽事先后落戶青海。
第二,城市形象的塑造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升級,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西寧市的基礎設施逐步完善,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和縱橫交錯的交通網絡無不展示著一個現代城市的發展。西寧市的發展已經不僅囿于硬件設施的建設,城市形象的重心逐步向文化產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傾斜,體育產業也隨之繁榮。發展中的西寧,已經能夠提供堅實的經濟支撐、豐富的人力資源、健全的服務系統、完善的管理體系,進而有效地保證了大型體育賽事的運行。
第三,城市形象的塑造,有利于樹立新的城市風貌和城市精神,改善市民的行為、心態,是一種城市文明的投資,從而保證了大型體育賽事良好的人文環境。在西寧,人們不斷提升對于城市形象的維護意識,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圍。每每大型體育賽事舉辦期間,西寧市民的熱情好客總是吸引著八方來客,細致周到的貼心服務更贏得了一致好評,和諧融洽的文化氛圍為更多大型體育賽事駐足青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大型體育賽事對城市形象的影響和積極作用
大型體育賽事促進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提升實際上包含兩層意思:一是通過城市內部建設,包括城市環境、經濟、文化等來提升內涵。二是通過傳播,提升城市知名度、認知度與美譽度,擴大城市的影響力,進而吸引八方賓客前來旅游、購物、置業和投資發展等。
在促進城市內部建設方面,大型體育賽事發揮的作用被鮮明地表現出來。以環湖賽為例,舉辦這樣大型的體育比賽,不僅要有高規格的體育比賽場地,同時要有高度發達的交通、通信等配套設施。為了舉辦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青海省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道路改造和興建。環青海湖公路全長351公里,建設的是一級公路。環湖賽的舉辦有力地促進了青海公路建設,青海省公路密度由2000年的每一萬平方公里310公里,增加到2005年的每一萬平方公里411公里,2007年已經達到每一萬平方公里500多公里。高速公路從無到有,主要公路開始由低等級向高等級過渡,“兩橫三縱”公路主骨架網形成。同時,通過舉辦高水平國際、國內比賽及體育場館的綜合開發,帶動體育產業的全面發展,使體育產業成為青海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城市傳播方面,大型體育賽事的聚媒、口碑、名片和改善等宣傳效應,是其他媒體無法比擬的。借助體育賽事的吸引力和電視轉播對大眾的影響力,可以擴大城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精彩賽事會吸引國內外大量現場觀眾,各類新聞媒體如電視臺、電臺、報紙、互聯網等大篇幅的專題報道和跟蹤報道,隨著現代化的通信設備及時傳到世界各地。
正是憑借這種巨大的宣傳作用,為青海省帶來了豐厚的經濟利益。在旅游產業方面,有人在2006年的第5屆環湖賽期間做過調查,環湖賽吸引了大量游客到青海旅游觀光,當時西寧市大部分賓館的客房都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從入住情況看,國內游客占大多數,而國外游客的比例也在逐年增長。據了解,在環湖賽舉辦之初的2002年,青海省的旅游收入不足10億元,來青海旅游的僅有100多萬人次,2006年青海的旅游業收入達40多億元,游客800多萬人次。而到了2007年,青海省接待的國內外游客達到1001.6萬人次,接近全省人口的兩倍,實現旅游總收入47.38億元。
招商引資方面,據統計,2002年青海實際利用外資不到1億美元,而2007年則迅速增長到3.1億美元。在利用外資大幅增長的同時,青海引進東部發達省份的資金也迅速增長。以每年舉辦的中國·青海投資貿易洽談會為例,2001年“青洽會”上簽約的項目為134項,合同金額為72億元,而到2008年簽約項目為132項,合同金額達242.88億元。媒體普遍認為,青海省經濟發展如此之快,環湖賽等大型活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輝煌的歷史、悠久的文化、獨特的民俗風情和美麗的自然風光。它們會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反映和折射出城市的狀況。作為城市的一個組成部分,體育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去認識它、了解它。一座城市的政治、經濟、市容市貌、風土人情,乃至地方小吃,通過體育活動,尤其是大型運動賽事,成為電視、廣播、雜志、互聯網等竟相報道的對象。一夜間受到全國乃至于全世界的關注,成為世界談論的焦點。
大型體育賽事的成功舉辦,對西寧城市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大型體育賽事為城市經濟注入活力;體現城市綜合實力、增強國際影響力、帶動城市消費市場及第三產業發展;同時豐富了居民文化生活提升了居民的文明素養;能夠顯著地促進城市體育場館設施的完善和齊備,帶動專業體育隊伍建設,增加城市的體育人口,從而全面提升舉辦城市體育事業的競爭力。西寧市舉辦的三大賽事已經成為西寧體育的品牌賽事,這些都為塑造獨特的西寧城市形象奠定了基礎。同時,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提升,有助于城市的發展,從而帶動體育產業的發展,推動大型體育賽事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徐康寧.文明與繁榮——中外城市經濟發展環境比較研究[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264.
[2]葉南客.城市想象塑造戰略新論[J].學術研究,2000(12).
[3]陳錫堯,吳惠明.對當今國際性重大體育賽事的價值認識及其發展趨勢的研究[J].體育科研,2004,24(4):25-27.
[4]www.bicycleec.com廣東省自行車電子商務網.越辦越有影響力的環湖賽.
[5]建文.環湖賽給我們帶來了什么[N].西寧晚報.2008.7.10.
(作者簡介:王升(1983—)男,陜西榆林人,青海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2007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全民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