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美學論著《樂記》中說:“樂為舞之心,舞為樂之容”。 這一論述深刻地闡述了音樂與舞蹈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即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是音樂的形象。在古代, 音樂與舞蹈是一種和諧的藝術形式, 統稱為“樂舞”。遠古時代, 在人們的圖騰祭祀活動中, 常常是詩舞樂“三位一體”的模式。《呂氏春秋》中記載: “昔葛天氏之樂, 三人操牛尾, 投足以歌八闕。”敘說的是三位古人以牛尾做道具腳踏節奏, 邊歌邊舞的情景。這說明音樂與舞蹈藝術在開始時是統一的, 是從同一個母體中孕育出來的,在起源上是不可分離的。
從古典舞到現代舞, 從芭蕾舞到民族舞,任何舞蹈的表現都是通過音樂來實現的, 脫離音樂的舞蹈藝術不可想象。舞蹈是通過形體動作來塑造人物形象、抒發內心情感的視覺藝術,而音樂則是通過音樂語言用有規律的樂音、節奏、調式的組合來表達情感的聽覺藝術。一個是有形無聲, 一個是有聲無形, 正是這種差異, 兩者才需要相互吸引、相互補充、相互依存, 達到聲形兼備、相映成趣的效果, 這也是人類藝術最完美的結合。
在舞蹈教學中,音樂的應用是不可或缺的,舞蹈的藝術魅力通過音樂這一載體將展現出更加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樂中有舞,舞中有樂”,歌舞輝映,音樂與舞蹈詮釋出的藝術生命才能永存。
舞蹈課的教學是離不開音樂的。在舞蹈節享譽盛名的北京舞蹈學院,就有一支由數人組成的小型樂隊,供舞蹈課伴奏之用,為課程教學的順利進行起到了良好的積極的作用。但是,一般舞蹈藝術院校以及專業文藝團體,一般不具備擁有一支樂隊的實力,在舞蹈課教學或基本功訓練時往往采用錄音伴奏或鋼琴伴奏。相比較而言,使用錄音伴奏,無法克服刻板和僵硬的缺點。相比之下,使用鋼琴伴奏則是一種經濟、靈活、實用和有效的手段。
在舞蹈教學中使用的鋼琴伴奏介乎于鋼琴演奏與伴奏藝術之間, 又是跨越了音樂與舞蹈兩大藝術種類的一門比較綜合的表演藝術。它是進行舞蹈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也是舞蹈藝術創作的積極參與者, 它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和欣賞水平, 加深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從而使形體語言與音樂完美結合, 達到形神和諧統一。正是因為鋼琴伴奏在舞蹈教學中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和實際效用,故而如何彈好舞蹈教學中的鋼琴伴奏也成為了舞蹈教學中的重要課題。筆者試圖從舞蹈教學中的鋼琴伴奏的特點和要求等諸方面展開論述,以期拋磚引玉。
一、舞蹈教學中鋼琴伴奏的特點
舞蹈鋼琴伴奏,顧名思義就是專業為舞蹈表演伴奏的音樂,與鋼琴演奏不同。鋼琴演奏是演奏者根據作品的背景,按照自己對樂曲的理解,通過旋律、節奏、速度等特征所描繪出的各種音樂形象。而舞蹈伴奏以伴為主,是為舞蹈動作訓練服務的,具有即興性、靈活性、多樣性的特點, 符合舞蹈教學的要求。過去舞蹈教學多用磁帶音樂伴奏, 雖然音樂優美, 但是教學形式死板、不能靈活多變。鋼琴伴奏可以根據舞蹈動作的需要不斷地改變伴奏織體、和弦, 變換不同的音樂風格。從總體上來說, 磁帶伴奏的音樂是固定的, 教師需要根據音樂的特點來編排動作, 不能靈活多變;而鋼琴伴奏可以隨叫隨停、隨停隨接, 機動性大,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隨時叫停音樂或重復音樂。
鋼琴伴奏音樂是用來配合人的形體動作的表演,是展現人體美的藝術,而人的個體差異很大,鋼琴伴奏能夠使音樂和舞者配合地更好,更為完美。鋼琴伴奏能夠營造、渲染熱烈活潑的藝術氛圍。好的鋼琴伴奏可以使學生通過樂感更好地掌握舞蹈的節奏、線條, 激發學生豐富的舞蹈想象力, 并在優美動人的旋律中, 培養良好的舞蹈修養, 更好地表現舞蹈的內涵。
同時舞蹈鋼琴伴奏又受到舞蹈教學內容的限制,在舞蹈教學的過程中鋼琴伴奏的科學性與藝術性是保證舞蹈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和重要保證。作為伴奏者除了對舞蹈內容、情感及人文背景必須有一定的認識外, 還應該對伴奏音樂做仔細認真的分析,使伴奏音樂與舞蹈的內容、情景與情感相融于統一方面找到最佳的藝術表演形式與表演方法。
二、舞蹈教學中鋼琴伴奏的要求
1、掌握舞蹈教學的特點和規律
伴奏者只有準確地掌握舞蹈訓練的特點和規律,才能為舞蹈教學提供協調的伴奏音樂。鋼琴伴奏者必須針對舞蹈教學的實際,對不同風格的舞蹈動作必須選用不同風格的伴奏音樂。為了積極配合舞蹈老師的教學工作, 做到伴奏音樂同舞蹈動作合二為一,伴奏者首先要做大量細致的準備工作,充分了解舞蹈動作的特點、性質、規律和變化,使之相互協調、相輔相成。
2、掌握舞蹈訓練的節奏、速度、力度變化
各個舞蹈動作有不同的力度變化特點,從而形成了特定的訓練目的。這就要求伴奏者應為訓練者提供與動作發力特點相一致的伴奏音樂,在伴奏時運用不同的力度和情緒的變化來體現舞蹈動作的特征。例如,“踢腿”的伴奏音樂,一般采用進行曲速度,2/4 拍、節奏感強的樂曲。在伴奏時,要根據踢腿動作的要求,在樂句中強調重拍或重音,用明顯的強拍來帶動踢腿的力度,使學生踢動有力、情緒激昂;做“控制”的組合時,一般采用4 / 4 拍的節奏,曲調優美舒緩、自然流暢、線條感強的樂曲為宜。在彈奏時,不必嚴格地按節拍一板一眼地進行,而要根據舞蹈組合的需要,適時地拉長一點節奏或緊縮一點節奏,用音樂的呼吸來帶動學生的動作呼吸,使音樂完全包裹著舞蹈學生的形體動作,同時帶動學生更好地表現動作,使舞蹈與音樂渾然一體。
3、對舞蹈基礎動作及語匯有充分的理解與體會
根據舞蹈的語言演奏音樂, 這是舞蹈教學的重要環節。要彈好舞蹈伴奏, 首先要對舞蹈的基礎動作及語匯有充分的理解和體會, 熟悉舞蹈的規律與要求, 使音樂伴奏與舞蹈動作相輔相成, 相互映襯。如在教學中,“蹲”、“劃圈”等動作要求音樂柔和、連貫、優美、細膩。“小踢腿”、“小彈腿”等動作要求音樂有彈性、歡快、激烈。而“大踢腿”則要求音樂有爆發力, 類似于進行曲, 使學生聽后有激情, 爆發力強, 一定程度上能提升踢腿的高度。另外, “中跳”多選有靈活性、穩定性的音樂, 而且男女生用的音樂不完全相同。這是因為男生的彈跳力比女生要強, 所以其彈跳時在空中停留的時間往往比女生長。因此, 男生所用的跳的音樂第一拍拖的時間稍長一些, 而女生只需按原來的節奏即可。
4、與舞蹈教師密切的配合、與學生親密的溝通
伴奏者在舞蹈教學中首先就要與舞蹈教師達成一種默契, 還必須及時地與學生進行溝通, 在選曲上可以聽聽學員的意見, 可以根據他們的要求選用符合舞蹈老師要求的曲子, 從而激發學員上課的積極性, 挖掘出他們的潛能,使他們時刻感覺自己并不是教學中的被動群體。這樣一來,鋼琴伴奏者、 舞蹈老師和學員就形成了一個配合協調的鐵三角,教學質量和效果必定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總之, 一名優秀的鋼琴伴奏者不僅要對各種舞蹈動作的風格韻律、一招一式的舞蹈感覺做到心中有數, 還要懂得舞蹈語言、術語, 掌握舞蹈的節奏感、韻律感和時代感。只有這樣, 才能用各種音色及奏法彈出生動貼切的音樂, 更好地配合舞蹈教學、服務舞蹈教學、促進舞蹈教學,使舞蹈的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劉再生.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
[2]樓芬.鋼琴演奏中的幾種基本技法[J].文教資料,2007(7).
[3]李麗.鋼琴伴奏與舞蹈教學[J].劇作家,2007(3).
[4]秀花,吳天德.論鋼琴伴奏在舞蹈教學中的作用與鋼琴伴奏的專業素養[J].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7(8).
[5]何鳴. 鋼琴伴奏與舞蹈訓練的諧調統一[J].廣西教育,2003(7).
(作者簡介:雷曉紅(1973—)女,青海省西寧市歌舞團,三級演奏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