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舜
摘要:決策機制是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然而有效的激勵機制與監控機制能保證決策的執行效果與效率。本文介紹了我國企業財務激勵與監控機制的現狀,重點分析了激勵機制與監控機制的構建方法。
關鍵詞:財務管理;激勵機制;監控機制;構建方法
1 引言
在我國公司制企業,雖然多數己經建立了內部治理結構,但公司制企業的內部財務決策與執行權安排依然是集中型的,具體體現在:
董事會為清一色的內部董事,董事長可能兼任總經理,董事可能兼任副總經理,使得董事會事實上起著“領航人”的作用,兼具財務決策和決策執行的職責。公司法規定監事會有權檢查公司財務,但監事會在多數公司中形同虛設,使得財務監督權在公司內部流于形式。多數公司實行的總經理“一支筆”審批制度,使公司的下層管理人員缺乏應有的財務支配權,普通員工更無權支配公司的財權。
強度較大的內部人控制,使得公司的財權基本上集中在公司的少數高層管理人員,很容易造成“內部人控制失控”的問題。
因此,建立有效的企業財務激勵約束與監控機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2 企業財務激勵約束機制
2.1 激勵約束的方式
企業所有者追求資本增值最大化的目標是通過對經理人員行為的激勵約束過程來完成的。對經理人員行為進行激勵與約束的機制存在多種形式,我們可從兩方面加以歸類一方面是直接激勵與約束機制,它的內容是企業所有者直接設計安排的控制經理人員的機制,如報酬計劃,行政約束等。另一方面是間接激勵與約束機制,特別是代理人之間的競爭機制,對經理人員的激勵約束屬于高效激勵和硬性約束。在企業財務激勵約束機制中,間接激勵約束的作用要大于直接激勵約束的作用。現代企業內部兩權分離的機制,決定了產生企業經理人才市場的必然性,經理人才市場的出現,意味著經理人員的未來財富的增加取決于其本人在人才市場的價值。在有效的市場體系中,管理水平高的企業會順利發展,管理水平差的企業會衰落,甚至破產,企業經理人員的業績直接通過企業的價值反映出來。企業經理人員越能增加企業的價值,其在人才市場的價值也越高。在這種競爭壓力下,即使經理人員的動機是追求其個人效用最大化,他也必須把企業的目標放在首位,經理人才市場機制能夠激勵和約束經理人員在財務管理中不斷創新,按照企業長期發展的目標從事理財活動。
2.2 企業財務激勵約束機制的構建方法
物質獎懲機制。由于董事會與經理人員的關系是一種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而股東大會與董事會則是一種信托關系,三者之間的利益追求往往是不一致的。為此,應通過一定的制度安排,建立起獎懲機制,促使財務經理在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具體實施措施包括對經理人員實行高額薪酬制。高額薪酬是通過實行財務經理人員的工薪高出一般職工工資的幾十倍以上,來獎勵財務經理人員的財務決策行為,滿足企業股東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同時,如果財務經理人員的行為違背了公司的財務制度則應該受到相應的懲罰。當然,獎懲機制、財務治理乃至公司治理與財務資本市場又是相關聯的,獎懲機制離不開一個完善有效的財務資本市場,而其作用的發揮則有賴于財務治理結構乃至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
榮譽獎懲機制。這種方式主要通過新聞媒介等途徑大力宣傳代理人為企業和社會所做出的貢獻。上市公司的高層經營者一般會非常注重自己長期職業生涯的聲譽,一個良好的職業聲譽能反映一個代理人的熊力和績效。聲譽、榮譽及地位一方面是使經營者獲得社會的認可,產生成就感和心理滿足感,更好的激勵經營者努力的工作另一方面則意味著經營者的無形收入,經營者所追求的貨幣收入最大化不是短期的行為而是一種長期的行為,經理人員過去工作的良好聲譽可能會使他獲得更高的現期或未來收入,相反較差的聲譽則可能使他獲得較低的未來收入。
3 企業財務監控機制
3.1 財務監控的內容
財務監控機制是財務治理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理論上講,公司治理中的財務監控機制可以劃分為內部財務監控機制和外部財務監控機制兩部分。公司內部的財務監控主要由股東大會、監事會、董事會下設的審計委員會和內部審計機構等監控主體來實施。與外部監控相比,內部監控不僅成本最低,而且可以彌補外部監控主體事后被動監控的缺陷,能在事中、事前主動監控,從全方位維護各相關利益主體的利益,如果內部財務監控失效,公司不良行為就會給各利益相關方造成巨大的損失。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不僅要求對經濟活動進行事后反映、事后核算和記賬服務,而且要求財務工作要擴大到對經濟活動的事前預測和事中控制上來,要求財務人員要參與經營、參與管理,并為企業的總體經營出謀劃策。企業財務監控機制的內涵集中表現在財務工作對企業經濟活動的個字上,即“事前預測,事后控制,事后分析”。
監督主體除了股東選派的代表外,還應包括與公司有重要利害關系的金融業代表和職工選派的代表。這種組合可以使公司監督這種內部行為外在化,有利于監督權的行使。這是因為,股東大會選派股東代表出任監督主體,是資本邏輯運行的基本要求。但如果將所有監督權都只賦予資本所有人行使,顯然是不夠周全的。選擇與公司有重要利害關系的金融業代表通過參與董事會行使監督職能,是因為金融企業作為資本借入者為公司運作提供了大量資金,因而承擔著大量的剩余風險,同時金融企業是公司資金的出入口,公司資金流往何處,置于其監督之下,是便捷而有效率的,也便于發揮其外部監督優勢。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公司職工的人力資本的有效利用,直接關乎公司的興衰,職工參與監督是歷史的必然,也是公司有效運行之必需。
3.2 企業財務監控機制的構建方法
強化監督機構。財務決策監督需要獨立的內部監督機構的介入。公司的監督機構包括由公司董事會授權的監事會、由董事會授權的審計委員會和經理授權的審計部門,而目前在我國大多數的公司內部監督機構不夠獨立,因此他們的判斷要受到某些部門的影響,有時會扭曲他們的判斷結果,建立一個獨立的監管部門對維護上市公司股東利益尤為重要。具體辦法是由監事會、審計委員會和審計部門等公司內部監督機構形成內部審計系統,'由監事會統一管理由股東大會授權監事會,監事會是和董事會平行的兩個部門并獨立于董事會,這樣監事會才能全面行使監督職能改變監督機構成員的授權辦法,監督機構成員均有股東大會授權監事會批準。通過擴大監事會的權力,保證管理層和執行層的決策和執行過程信息在監事會的直接監督之下。
完善獨立董事制度。首先要保證獨立去向董事的獨立性,由于與上市公司沒有關聯的物質利益,獨立董事可以更加超脫的考慮公司決策,減少公司重大決策的失誤其次要出臺有關規章制度,以充分體現獨立董事的客觀公正性,防止其被大股東收買而形成合謀博弈關系最后要保證其在董事會中占一定的比例(一般占到董事會1/3以上份額比例較為合理),并賦予其相應的決策權,而且獨立董事不應該變成名譽董事,形同虛設,同時可以實行獨立董事一票否決權。
設立專業委員會。公司量事會應設立專業委員會,如發展戰略委員會、薪酬委員會、財務投資委員會、財務預算委員會等。專業委員會為董事會的專業咨詢機構,這樣可以減少公司的決策失誤。
充分發揮銀行債權人監督的權力。中國的銀企財務協調機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公司負債的以上都是來自于銀行貨款,而銀行只是作為公司的債務人,既不存在對公司所有權狀態的依存機制,也不允許銀行向公司派管理者。對銀行來說,這是一種責任和風險大于權利的財務機制。要徹底解決銀企之間的債務膨脹問題,須對現有的銀企財務協調進行改革,如確立銀行有限介入企業財務治理機制,鼓勵銀行與企業之間的認識結合等。
參考文獻
[1]萬燕平.財務治理在集團公司內部的配置,財務與會計,2001.
[2]楊淑峨.關于公司財務治理問題的思考,會計研究,2002.
[3]沈藝峰.濤公司財務理論主流,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