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南
一體化教學是順應目前職業技術發展現狀而產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它將理論教學與實習教學融合為一體,能減少理論課與實習課之間的知識重復,增強教學直觀性,解決技工學校大部分學生對理論知識不感興趣的問題。但一體化教學對于多數學校來說,還處于探索階段,在實施中難免遇到一些問題,達不到預想的教學效果?,F就汽車修理專業教學中遇到的幾個主要問題及對策提出來進行探討。
一、專業學科教學計劃設置的矛盾與對策
技工學校汽車修理專業學科主要有:《汽車構造》《汽車修理工藝》《汽車維護與故障排除》《汽車電器》《汽車空調》《汽車電子控制裝置》等,每門課程均獨立設置。如果按傳統教學,幾門相關專業理論課教學時間跨度必將較大,以發動機為例,講解“發動機結構原理”與“發動機零件的修理工藝”或“發動機維護與故排”的時間間隔至少在一個學期,容易造成學生對整體知識認識不清楚,也造成老師在后面的教學中難免要浪費一些時間重復操作和講解以前的內容,影響了學生學習效果和效率。
要解決上述問題,首先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計劃,根據專業,以模塊化的教學方法進行課程編排。即把《汽車構造》《汽車修理工藝》《汽車維護與故障排除》三門課進行綜合,《汽車電器》《汽車空調》進行綜合,按“發動機”、“汽車底盤”、“汽車電器與空調”、“汽車新技術”劃分為四大模塊,再把各模塊細分為若干個子課題,并對子課題作出具體要求及安排,一般按理論與實習4:6的比例分配,實踐證明這種分配比例對于側重于技能操作的技校學生來說是比較適宜的。
二、教材方面的矛盾與對策
技工學校汽車修理專業現行教材一般為“勞動版”或“交通版”教材,作為傳統的教材已經不能夠滿足一體化教學的需要。因此,學??山M織專業老師,根據學校設備條件和教學計劃安排,按科學、合理、實用的原則編寫一體化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可對原教材一些過時或不適用的內容進行取舍,并根據學校教學硬件設施增加一些新車型、新技術,從而編寫出一套適合自身教學條件的一體化教材。
三、“雙師型”教師的缺乏與對策
一體化教學要求任課老師既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有熟練、規范的操作技能,即“雙師型”。而現實情況是,技工學校的教師隊伍中,理論課教師往往缺乏實際操作技能,而實習課教師又達不到高的理論水平。
針對“雙師型”教師缺乏的情況,學校應當制定一系列鼓勵措施,在過渡階段讓理論課教師多到工廠實踐,并根據教材內容,從最基本的操作開始,組織教師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規范的技能操作培訓。對原有實習課教師采取自學,聽課等手段進行理論素養的提高。當達到一定水平時,把理論教師和實習教師進行對換任課。在轉型過程中,對于原實習課教師來說,汽車設計原理方面,特別是牽涉到力學、計算方面的內容,是轉型過程中的難點,必須加強理論和文化方面的學習;而對于原理論課教師來說,技術拆裝方面不是難事,但在故障診斷排除方面,由于缺乏實踐經驗,診斷分析過程要講解得準確生動也并非易事,要做到真正專業,必須在空余時間堅持下修理廠積累經驗,最終才能成為真正勝任一體化教學的“雙師型”教師。
以上三點是大部分技工學校在推行一體化教學中面臨的主要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只要領導重視、政策支持、廣大教師相互協作、共同努力、取長補短,我們一體化教學的路將會越走越好。
(作者單位:廣東省佛山市南海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