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麗紅 紀瀟寧
所謂“研究性”學習,就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選擇和確定專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通過“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對某一方面內容精通,達到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為更好地把“研究性”學習體現在《電工基礎》教學當中,特做如下教學設計。
一、教學分析
《電工基礎》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程,其內容都是以實驗為基礎,通過實驗鞏固所學理論,既有較強的理論性,又與實際聯系緊密。本課程實施研究性教學對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應用能力有很大幫助。
二、教學目標
《電工基礎》的目的和任務是使學生獲得電工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筆者在認真研究教學大綱的基礎上,結合學校的教學條件和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動手能力強的實際情況,對本書內容進行了知識體系結構分析,把教學內容分為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研究性教學的課堂專題、研究性教學的應用單元等,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三、教學策略
1.教學要求
(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教好一門課程就要注意培養學生興趣,注意在教學中激發學習興趣,高度重視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適當的給學生以鼓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教師在備課時要善于結合身邊的例子,給學生解釋一些他們看似平常卻又不能弄清楚的現象,讓他們體會到書本理論并非空洞無用,從而產生積極的求知欲望。
(2) 授課方式應具有啟發性、思維性、綜合性。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練習為主線的要求,使授課方式向具有啟發性、思維性、綜合性的授課方式發展。
(3)“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獲取知識。不僅要重視教法,更要指導學生的學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所以教師不僅要教好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實踐讓學生主動去拓展自己的知識面。
2.教學方法
(1)精講多練,自主學習。集中精力對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重點內容精心組織、精心講授,引導學生建立系統的知識結構。精講必須多練,著眼能力培養,注重講、練結合,保證練的比重,加強綜合訓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重點內容列為研究性課堂專題。對重點內容突出知識的實用性,選擇合適的研討方式,知識講解要注意理論之間的過渡。
(3)學以致用,激發興趣。要聯系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學以致用,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列舉家庭中燈泡有時忽明忽暗,閘刀熔斷絲經常熔斷等故障現象。在課堂上,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展開討論,分析產生故障的真正原因。通過這些事例的分析,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夠解決家庭線路故障的一些實際問題,學生看到自己維修好的電路正常運行,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樂趣,學習電工專業課的勁頭就更足了。
(4)重視社會實踐。在傳統的電工實驗中,學生只是按照教師或教材規定的步驟按部就班的操作,去證明已知的結論,是一個驗證的過程,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而研究性教學強調把學習置于一個具體的任務情境中,讓學生自己分析思考。教師可利用課外時間為學生創造一些社會實踐的機會,如帶學生進行“義務家電維修”等活動,指導學生修理電飯煲、電熨斗、收音機等簡單家電,或帶學生進行私人住戶的家庭電氣工程設計安裝,接觸各種材料和各種工藝,學習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這樣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鍛煉了操作技能,開拓了思維空間。
(5)注重互助合作。研究性教學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探索,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采用對話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學模式,在活動中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協作,共同參與,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學會學習。
四、教學評價
主要采用形成性評價,遵循客觀性、科學性、指導性、整體性的原則。通過研究性教學,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主要體現在課堂上、實驗室、社會實踐學生的表現,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績和優點,實際中采取“自評+生評+師評”的方式進行。《電工基礎》理論性、實踐性很強,在教學評價時要把理論分析和實驗總結兩種方法結合起來。
“研究性”學習是終身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教學中還需要我們不斷探索,不斷積累經驗,掌握規律,讓學生帶著興趣,主動去學習,才能有創新,有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