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校春 李玲莉
[摘要]分析“挑戰杯”競賽的選擇工作的重要性,著重對選題的原則進行闡述,并對如何加強選題工作進行詳細地分析,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挑戰杯選題創新
中圖分類號:G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620190-01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是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全國學聯主辦,國內著名大學和新聞單位聯合發起,在國家教育部支持下組織開展的大學生課外科技文化活動中的一項具有導向性、示范性和群眾性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競賽的宗旨是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
“挑戰杯”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奧林匹克”盛會,成為各高校展示科研、教學能力和學生科研水平的重要平臺。因此,研究探討如何參加挑戰杯競賽工作也是成了各高校關注的問題,其中,推薦的優秀的作品參賽是能否取得優異成績的關鍵。
一、參賽選題的重要性
選題解決的是“做什么”。有時候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愛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意義。項目選擇是整個參賽工作的基礎。參與競賽的同學可以從兩個途徑進行選題:參考“挑戰杯”競賽指南選題或自主選題。立項指南是競賽組委會邀請專家擬定的題目,自主選題是參與學生根據個人興趣愛好特長,結合其他方面因素進行選題。大學生選擇一個臺適的創新設計題目,是參賽成功與否的關鍵。課題的最終成果要有一定的難度、深度,又要具有一定的可達性??績e幸、投機,決不能成功。腳踏實地地做課題,則可以摘到果實。
二、參賽選題的基本原則
(一)強調創新性。選擇一個科研課題,首先要考慮的是課題的創新性。簡單的重復別人的研究結果不是科學研究。因此在開始學生科研立項工作前,要進行相關的檢索是十分必要的,避免所從事的研究只是簡單的重復,做一些無用功。創新性首先體現在科學思想上,其次是研究方法。這二者又密不可分,沒有科學思想上的創新,就談不上研究方法上的創新,而沒有研究方法上的創新,科學上的創新思想又完全無法實現。創新的研究方法對于發現規律、形成理論成果具有重要意義。
判斷一個項目是否具有一定創新性,可以通過文獻檢索等方式來查詢。大學圖書館有很多數據庫,如:中國期刊網,IEEE,EI,SCI等。也可以使用google的學術搜索。baidu的文檔搜索等。文獻檢索一定要記住自己研究的目的,否則會淹沒在信息的海洋中。如何進行文獻閱讀?這里強調要注重的,不是數量,而是質量。建議多讀英文文獻,文獻閱讀不是在作秀,其目的是耍弄清楚國內外在這個問題上到底做到了什么程度,還有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去做。這一點對選題工作很關鍵!
(二)注重現實要求。在確定了一個設想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后,還要著重考慮課題是否具有現實性、是否與現有的知識相矛盾。如果一個設想或命題與現有的知識相違背,即去研究一項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的東西是無法取得成功的。科研課題主要來自現實生活世界和來自實驗原始文本,但其源頭還是來自每日每時都與我們打交道的生活世界。熱愛生活、關注生活、思索生活,就有產生濃郁的選題意識和強烈的選題沖動。選題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現實問題乃是任何性質的創新活動的內在動力。只有準確地提出問題,即準確地選定課題,最后才能準確地解決問題。
(三)要具有可行性。最后還要分析項目的可行性,一般來講要分析項目在組織實施、經費、社會需求方面是否具有可行性,即要分析科研課題是否具備這方面的優勢,這也是確定項目預期研究成果基本內容。要考慮現實基礎。還要考慮知識基礎。結合所學知識,開展研究型學習。畢竟,大多數為本科生。比如說:學習機械原理時,可以結合相關知識。在實踐中。在干中學,這樣效果好。
三、如何加強選題工作
(一)以國家級科研項目作為參賽題目的背景。國家級項目在競賽中的可信度較高,且具有較好的支持條件和優秀的指導團隊。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參賽作品要把參賽作品研究范圍劃清,參賽內容必須是學生自己做的,絕對不能弄虛作假。如:2007年第十屆“挑戰杯”科技競賽作品‘多功能助行機器人》,正是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基礎,以及指導教師豐富的知識經驗,才有可能拿到一等獎。
(二)突出作品的學科特色。獲獎作品中多數都是與學校學科特色相關的作品,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飛機。挑戰杯常獲大獎。中國礦業大學在第九屆中獲得團體總分第三名,他們的所有作品都有本較特色,很啵引眼球。
(三)作品選題要注重經濟效益?!疤魬鸨备傎愒u審十分關注作品的應用價值和經濟效益,非常注重產學研的前景,每屆競賽中凡是風險投資商看中的項目,往往都具有獲大獎潛力。評委經常在答辯中問的一個問題就是:“你的項目應用過沒有?會起到什么作用?”
(四)作品選題要注重社會效益??萍紕撔碌闹匾熑问欠丈鐣?,造福社會,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也不例外。挑戰杯非常關注國家、社會發展的重大現實問題。如同濟大學《新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村民掌中寶”》在2007年第十屆“挑戰杯”競賽中獲得特等獎。該作品是基于一年多來對江西基層農村的深入調查與規劃實踐,從中發現了當前新農村人居環境建設事倍功半的癥結,由此提出針對不同地域構建不同的村莊整治規劃實施引導系統的想法,以科普實用手冊(《村民掌中寶》)的基本形式推廣到廣大農村,解決基層技術人員緊缺下,如何落實規劃,提高政府和群眾投資即效性的困難,促進“新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的健康發展。
(五)提倡專業融合,培養團隊協作精神。挑戰杯競賽范圍非常廣泛,可以說覆蓋了各個學科門類。因此,選題要具有綜臺性,需多專業的有機合成,這樣也可以培養參賽學生的團隊精神。參賽學生對這次感受也是非常深刻的。恰當的選題可跨越學科或專業的邊界,順應知識的生產和傳播,有利于讓學生以跨學科學習,相互溝通與融合。競賽中以“題”組“團”、以“題”生“法”,“技藝相通、文理相融”,可以以完整的形象示人。每位學生都是一個學習個體,每位社會成員的學習活動難分難解地融為一體,進而又構成整個社會的學習。因此,學習的主體不僅包括個體,還包括團體乃至整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