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均收入不及美國1/14的中國,在奢侈品消費額上,卻早已超過美國,并極有可能在1-2年內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國。這一最新消息反映了中國社會發展的復雜現狀。
按德國著名學者桑巴特的定義,奢侈品是“超出必要開支之外的花費”,人們對奢侈品的追求,在客觀上可以推動一個國家經濟不斷發展。從這個角度看,過去30多年中國的發展,也是一個百姓消費的必需品不斷向奢侈品升級的過程,它也是中國老百姓生活水平全面提升的一個真實寫照。
但是,多年來奢侈品消費以高于GDP增長3倍速度的“瘋長”,卻又反映了消費模式的另一面。豪華名車在中國銷量最高、幾乎所有奢侈品牌在中國都有分店、消費人群過1億、占世界奢侈品消費份額的25%,這些現象背后隱藏的是畸形消費、貧富差距拉大和腐敗滋生等負面效應。
眼下,社會上“奢侈品傍貪腐”的現象頻頻出現。在不斷爆出天價的各類奢侈品背后,公款消費究竟占多大比例,又有多少被用來送禮?少數官員收受奢侈品,甚至追求奢侈品的行為,已經嚴重破壞了民眾對政府的信任。
對奢侈品瘋狂追求還腐蝕了社會風氣。64%的消費者認為,消費奢侈品牌代表著成功,低收入的年輕白領竟成為追逐奢侈品消費的主力軍。
有人分析,世界上奢侈品的消費者平均只用自己4%的財富去購買,而中國的奢侈品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竟用自己收入的40%,甚至更多的錢去“苦求”,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0倍。越來越多的“月光族”、“百萬負翁”、“負(債)一代”的出現,勢必將給個人、家庭甚至整個社會的經濟生活埋下隱患。
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多數老百姓還過著必須精打細算的日子。2008年,中國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比重)雖已降至37.9%和43.7%,但相比于美國上世紀80年代平均水平的16.45%,中國整體消費能力仍落后于發達國家數十年。
事實表明,在普遍消費能力不足的大背景下,中國成為全球奢侈品消費大國,給我們敲響了“未富先奢”的警鐘。
如果奢侈品消費的迅速增長,沒有伴隨著人們普遍的生活水平、社會公正、道德風氣,以及對腐敗遏制的同步提升,那么,奢侈消費很有可能會成為一種破壞力量,會加劇貧富之間的矛盾,撕裂中國社會的和諧。
奢侈消費影響著個人道德、社會風氣,更關系到民族精神。世界沒有哪個國家是靠追求奢侈而強大起來的。如何防止奢侈消費滋生不良風氣,斬斷奢侈品與腐敗的聯系,在全社會樹立艱苦奮斗的精神,已經成為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環球時報2009-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