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松本博
我住在日本西北部的九州福岡市,這是一座約有140萬人口的城市,是一個很繁榮的城市。但是,就在離我居住的這座城市乘電車30分鐘的久留米市,卻呈現出一幅蕭條景象。
我從久留米站下車后,眼前的拱頂商業街所有店鋪,百葉窗都緊緊閉鎖,而即將關門的百貨商店,正在做最后的大甩賣。商業街中心廣場本來是久留米市為搞活這座城市而修建的,但廣場四周店鋪竟門可羅雀。
我遇到一個主婦,她對我抱怨道:“家里生活很艱難,我也想出來工作。但保育園沒有空額,孩子沒有辦法寄托。沒法子,我只好呆在家里當專職主婦。”我看到一個年近五十的男人腋下夾著幾本書往圖書館走。我追上去問,原來他曾在一家金屬加工廠工作,但這家工廠最近倒閉,他只好吃養老金。他對我苦笑道:“我也不知道能頂到什么時候,只好每天泡圖書館”。
幾十年來,日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均出現向東京集中的“一極化”趨勢。在地方也同樣出現了以地方大城市為核心的“一極化”趨勢。對振興地方,各地行政當局并非不想有所作為,日本政府也為地方做了不少投資。例如在久留米市,可以看到“某某中心”、“某某會館”這樣標記的公共建筑,但這些建筑都是泡沫經濟時的產物。現在,這些建筑物里空空蕩蕩。
這種地方小城與大城市之間的明顯差別,清晰地反映了日本社會和經濟目前的多元對立,而關鍵是大家沒有了齊心協力的勁頭。
人們普遍認為,現代日本充滿多元因素,從社會學角度看,存在各種不同的集團。例如大城市與地方的經濟差距與差異;獨身、老年家庭、三世同堂、核心家庭等各種家庭形態;工薪族中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收入差距;自由競爭的勝者與敗者;考試精英與落第者等等。可謂不勝枚舉。
盡管這種多元化并非是一種壞事,但由于社會缺少一種凝聚力,各種利害錯綜復雜,使對立叢生。昔日高速增長時期日本的那種政府與國民齊心協力面向“幸福的共同目標”的景象已不復存在。
毫無疑問,今天日本正處于一個轉換時期,在“少子高齡化”這樣一個不可逆轉的條件下,日本在眾多矛盾之中持續飄流。也許,飄流的方向是逐漸滑向中等國家。▲(作者是日本前共同社鳥取支局長。)
環球時報2009-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