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網絡流行語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迅速發展,是網絡文化的縮影,有很強的網絡語言代表性。本文通過對網絡流行語的分析可以發現,網絡流行語表達了網民意見,體現網民時代特征,是網民對社會環境認知變化的反映。對此,要加以重視和引導。
【關鍵詞】 網絡;網絡流行語;社會;環境認知
網絡流行語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迅速發展,是最有代表性的網民意見表達,是網絡文化的縮影,有很強的網絡語言代表性。本文主要借助搜索引擎進行網絡檢索,收集網絡上發布的網絡流行語,并進行篩選歸類和整合,篩選出典型的網絡流行語作以描述和分析,探討網絡流行語與社會環境之間的關系。這里的網絡指的是通過互聯網構建的整個虛擬社區。
一、網絡流行語的定義
北京語言大學應用語言研究所的陳慧在《流行語發布的幾個基本問題》一文中總結出流行語發布主體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學者或學術機構,第二類是文化產業機構,第三類是普通語言使用者。對于網絡流行語,學者學術機構主要通過數據統計發布書面流行語;文化產業機構主要通過社會調查,發布口頭流行語;而網絡流行語目前主要是普通語言使用者總結發布,以個人語感總結為主,數據統計為輔。
網絡流行語是一種特殊的網絡語言。網絡語言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網絡語言,“指信息時代出現的,與網絡和電子技術有關的進行信息交流和信息處理的交際符號?!豹M義的網絡語言,“指網民在互聯網上用來交際的語言。”
那么,我們給網絡流行語做如下定義:網絡流行語主要指的是由網民創造,一定時期內在網絡中廣泛流行的語言符號。在交流過程中主要表現為出現頻率較高的字詞、短語、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
二、網絡流行語反映了網絡文化世界的特征
1、表達網民意見,體現網民時代特征
列舉幾個常見的網絡流行語,如:“倒”、“暈”、“路過”、“粉稀飯”、“思想有多遠,你就給我滾多遠?!?/p>
通過對上述幾個網絡流行語的觀察分析,我們不難對使用這些流行語的人們的特征做出比較深入的了解。最早的網絡流行語,僅僅就是一些簡單并且沒有深層含義的稱呼問候類、動作發泄類詞匯,是人們在交流過程中普遍認為好玩、隨意、生動、張揚個性的基礎上產生的。這批年輕人成長于社會轉型期,受多元文化的影響,普遍具有反傳統個性。隨意、自由、靠直覺辦事,反對一切世俗固化的東西,這樣的情況顯示在網絡中就產生了很有特色的網絡流行語。同時網絡流行語成為年輕人喜歡張揚個性、與眾不同的一種表達方式。
年輕人喜歡新鮮事物,思維活躍,渴望交流,追逐時尚,而且不愿意承受現實生活中太多的約束,當然也包括主流語言規范的約束,所以具有虛擬性和匿名性的網絡世界,無疑給以年輕人為主的網民群體提供了發揮的空間。
2、網絡流行語是網絡娛樂文化的外在表現
各種類型、不同內容的網絡語言,不管是稱呼還是動作或者是反映一定的社會現實或者社會事件的網絡流行語,我們觀察分析后都可以發現,它們具有很濃厚的娛樂氣息。不管是“偶”、還是“PLMM”,不管是“路過”或者“我是打醬油的”,通過這些網絡流行語,我們能清楚地看到目前網絡文化的娛樂第一性。網絡媒介是大眾文化迅速發展的土壤,而網絡流行語的流行則是大眾文化影響下網絡文化娛樂化的表現。
網絡流行語的發布者和使用者,都是普通的網民,在網上誰都可以發出聲音,誰都有創造流行語的可能。我們看到形形色色的網絡流行語,很明顯地顯示出后現代色彩的邊緣、另類、拼貼、戲劇、反歷史、非邏輯、無深度的特點,有著很強的娛樂性。具有網絡文化代表性的網絡流行語,很好地表現了后現代主義影響下的網絡文化所具有的娛樂特點。
總的來說,網絡流行語的自由性、開放性、平民性、非主流性和娛樂性這些特征表現,正體現了受各種文化思潮影響的網絡文化的主要特征。
三、網絡流行語的流行,是對社會的感受和反映
1、網絡流行語,是網民對社會環境認知變化的體現
“正龍拍虎”、“我是出來打醬油的”、“做俯臥撐”、“做人不能太CNN”等網絡流行語都是2007年至2008年很流行的網絡語言?!罢埮幕ⅰ眮碓从谌A南虎事件,意指某人或某集團為利益驅使做假,被揭穿后還抵死不認;另外還有社會公信力缺失的意思?!拔沂莵泶蜥u油的”、還有甕安事件中“做俯臥撐”算是異曲同工,在論壇中廣泛流傳,都表示對某件事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冷漠旁觀姿態,或者表示對一些問題因某些原因不便發表見解而作立場中立狀。貼吧里有人認為這類流行語,體現了民眾社會責任感的缺失,普遍自私自利而對世事的麻木不仁、視而不見。事實上,這類網絡語言能廣泛流行的原因還是與網民們對這類事件的關注度非常高有直接的關系,只是網民們在網絡這片自由的土壤里,把這種關注和關心以一種完全娛樂化的甚至是諷刺的方式表現出來,表面看來是漠不關心,實質上這樣的流行語能在短時期內迅速流行起來,恰恰是網民們對社會熱點事件及時關注,對社會環境迅速認知做出的一種反映。
從對近兩年來流行的網絡流行語分析來看,網民們對社會熱點問題和事件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一些事件在網絡流行語的包裝下得到更廣泛的流傳,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從而形成一種網絡上的輿論,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在網絡這樣開放環境里,網絡流行語已經是一種來自群眾的議程設置。
2、網絡流行語是社會價值觀念變遷的體現
網絡流行語,是網絡文化的重要表現,也是網民不同時期價值觀的表征。網絡流行語得以流行是社會意識的一種廣泛認同,是網民對社會觀念的一種集體反映。網絡流行語折射出一定時期人們的文化心理和社會心態,它總是最敏銳地反映著社會變遷。如“女人無所謂正派,正派是因為受到的引誘不夠;男人無所謂忠誠,忠誠是因為背叛的籌碼太低……”“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等流行語,與以前的“團結一致向前看”、“一切跟著共產黨走”這樣的句子差別很大,體現了中國民眾從國家利益至上到個人利益為主的轉變。生活水平提高,引起了更多的需求與多元的關注點,思想也隨之變得活躍開放。我國早先的政治生活用語在娛樂為主導的網絡上已經徹底的退居其次。網絡流行語的表達更加豐富多彩,青年對前途工作、個人發展以及個性的標榜占據著流行語的很大一部分。時尚與新鮮的網絡流行語頻繁更替出現,也成為認識社會價值觀的一個風向標。
如今,對合理的個人利益追求被社會各階級人士廣泛認同,而網絡流行語是這一變化的顯著符號表現。人們的價值取向更趨向于“物化”與務實,掙錢養家、柴米油鹽是他們不得不面對的日常生活現實。
網絡流行語總體來說趨向于口語化,一般僅限于上網使用,很多網絡流行語在應用過程中變成了現實社會中的普通流行語,對人們的影響日益增大。網絡流行語與網絡文化與現實社會環境之間互相聯系,互相影響,不可分割。作為網絡世界的網絡流行語,目前的發布很不規范,對它的認識普遍還很淺。我們應該通過網絡流行語這層能很快表現自身又能感知外界的皮膚,很好地認識我們生活的世界。
【參考文獻】
[1] 祁偉.試論社會流行語和網絡流行語.語言和翻譯,2002.1.
[2] 劉紅梅.淺析網絡語言及其對現代漢語的影響.安康學院學報,2008(04).
[3] 柯人.社會學視角看網絡流行語.傳媒觀察,2009.2.
【作者簡介】
申亞妮(1982 -)女,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7級傳播學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