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二次緊縮”: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風險

2009-09-22 08:04:04劉憲法
開放導報 2009年4期
關鍵詞:通貨膨脹

[摘要]本文從經濟周期的視角,對當前中國宏觀經濟所面臨的風險進行了系統的評估。本文認為,當前中國經濟所面臨的最大風險是“二次緊縮”。短期“雙松”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雖然可以實現“保8”的目標,但其代價可能是引發資產泡沫,延長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一旦資產泡沫破裂,經濟將會進入“二次緊縮”。本文還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出現通貨膨脹的可能性很小。

[關鍵詞]經濟周期 “二次緊縮” 資產泡沫 通貨膨脹

[中圖分類號]F1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623(2009)04-0021-07

[作者簡介]劉憲法(1955—),河北邢臺人,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主任研究員。研究領域:理論經濟學、宏觀經濟。

2009年上半年我國的各項經濟指標呈現出轉暖跡象,資本市場的活躍也顯示出市場人士的信心普遍恢復,樂觀情緒在市場上蔓延。然而,這種止跌企穩預示著什么?是趨勢性的止跌回升,還是將會出現暫時性的反彈,或者僅僅是止跌?本文認為,未來中國經濟運行發生的風險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二次緊縮”的風險;二是資產泡沫破裂的風險,但引發通脹甚至滯脹的風險不大。

一、關于“二次緊縮”的風險

對于當前宏觀經濟的運行態勢,需要從周期性波動的視角來觀察。自2002年以來,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增長周期,2007年達到了本輪經濟增長周期的頂點。2008年以后,在美國次貸危機的外部沖擊下,我國經濟增長速度迅速掉頭向下,經濟增長率由2007年前三季度的高點13.4%,直落到2009年一季度的6.1%,顯然出現了經濟的劇烈波動(fluctuation)。現在需要討論的問題是,這種波動是沖擊(shock)性的波動,還是周期(cycle)性的波動。這是理解當前中國經濟運行方向的關鍵。

所謂沖擊性的經濟波動是指某種經濟系統之外的因素,傳導到經濟系統內部,從而引發的經濟波動。2003年上半年“非典”爆發的影響就是一個典型案例。“非典”一度對當時中國經濟產生了較大的沖擊,但是,這種短期的外部沖擊不會改變經濟運行的軌跡,也就是說隨著外部沖擊力量的減弱,經濟系統很快就會回到原來的運行軌跡,不會發生趨勢性的改變。一般來說,沖擊性的波動其持續的時間會較短。

也有一種情況,外部沖擊成為周期性波動的一個誘因。例如,2001年發生的“9.11”事件,就成為美國“新經濟時代”結束的一個標志性事件。美國經濟由此進入了新的經濟周期,發生了趨勢性的改變。

所謂周期性的經濟波動是指經濟系統出現了周期性的,由不均衡到均衡的調整過程。具體來說就是,在經濟增長上升階段,經濟系統內部結構,包括消費與儲蓄及投資的比例關系,內部需求與外部需求關系、生產部門間的投資結構等,出現了不協調,或者說資源的錯配。這種經濟系統內部不協調的矛盾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出來,經濟增長率就會下降。在經濟增長率下降過程中,失衡的經濟得到逐步的調整。調整過程,一個突出的現象是產能過剩,并由此引發失業率上升。總需求不足只是經濟系統內部不協調的一個表征。這就是堅持奧地利傳統的經濟學派對經濟周期的一個基本解釋。

從現象上看,當前中國經濟中出現的增長率下降是由外部沖擊引起的,即美國次貸危機導致世界經濟整體不振。對中國來說,是外部需求突然減少,出口下滑,引起中國經濟增長率的下降。然而,這只是一個誘因。應該看到,美國與中國各自長期存在著經濟結構失衡的問題。

先看中國,中國經濟系統內長期存在著“儲蓄過度、消費不足”的失調問題。中國生產出來的產品自己消費不了,必須出口,形成了“出口依賴型經濟”;再看美國,與中國相反,美國經濟系統內則存在著“儲蓄不足,消費過度”的失調問題。這樣,美國所消費產品數量大于其所生產產品的數量,必須進口,形成了“進口依賴型經濟”。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過去幾年中美經濟關系所形成的模式是:中國產品大量出口美國,換回美元,中國再以購買美元國債或其他金融債券形式,向美國融資,回流美元,支持美國國內有足夠的購買力。然而,中美之間這種國際貿易和資金流動的循環模式,是不穩定,也是不可持續的。

從宏觀經濟層面分析,要使這種循環模式得以維持,中美兩國都不得不大量釋放流動性。作為順差國的中國,為了保持匯率的穩定,避免匯率的快速升值,就必須大量拋出人民幣,吸收美元。雖然,央行可以頻繁地進行對沖操作,以沖銷其影響,但流動性過剩是難以避免的。作為逆差國的美國,為了彌補貿易逆差缺口,必須保持資本市場的繁榮和活躍,以吸引國際資金流入美國,美國央行則不得不持續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為市場提供足夠的流動性,其必然結果是產生資產泡沫。一旦資產泡沫破裂,這種循環模式就會被打破。中美兩國的經濟系統都需要進行結構性調整,都必須各自尋找和重新建立能夠實現內外部經濟關系基本協調的新的均衡點。

消費與儲蓄之間的關系是最基本的宏觀經濟變量關系,消費與儲蓄失衡的調整,必然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具體到當前中國經濟,就是需要將儲蓄“盈余”即出口需求轉為消費需求,這種總需求結構的調整不可能在一兩年內完成。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消費與儲蓄失衡調整到位,國民儲蓄率下降,同時也就意味著經濟高速增長階段的結束,經濟增長率將會下一個臺階,可能會降至6%~8%之間。日本在上世紀70年代,高速的經濟增長階段結束以后,長期潛在的經濟增長率曾降至6%。中國要有承受保持長期中速經濟增長的心理準備。當前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還在進行中,長期潛在的經濟增長率的降幅可能沒有這么大,但降至8%是完全有可能的。另外,日益增加的環境保護的國際壓力,可能也不允許中國經濟繼續維持10%左右的高速的經濟增長。

總需求結構的調整還必然要對總供給結構進行相應的調整。對總供給的調整,必須經歷三個階段,即庫存調整、價格調整和產能調整。目前我國工業生產開始回升,CPI和PPI仍處于下降通道,由此可以初步判斷,庫存調整已經基本完成,價格調整正在充分展開,但持續時間將會較長,對生產能力的調整遠未到位。

從調整的“時間窗”分析,如果以2007年10月作為經濟向下運行的拐點,到2009年6月,調整期不過20個月,周期性調整并沒有到位。因此,就不能得出目前經濟已經見底回升的判斷,最為樂觀的判斷是經濟增長下滑已經“見底”。不僅如此,目前中國經濟還存在著“二次緊縮”的風險。

“二次緊縮”的風險,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

一是政府大規模刺激經濟的計劃,在短期內止住經濟繼續向下運行的趨勢,但也會延長產能調整的過程。因為在資金比較寬裕的環境下,企業自身調整的動力將會大大減弱。一些企業,特別是有國有資本或政府背景的企業,即使自身的經營能力下降,也可以靠融資來維持企業的運轉。在經濟結構調整的“時間窗”不夠長,經濟系統內在的成長動力機制尚未形成的條件下,單靠政府投資拉動的經濟回升是不可持續的。例如,據估計,國內現有的鋼鐵的生產能力為6.7億噸,實際需求在4至5億噸,產能過剩十分明顯。二季度以來,在政府擴張性財政政策和寬松貨幣政策的刺激下,鋼鐵市場又趨于活躍,鋼鐵價格有所回升(見圖1)。這勢必減弱鋼鐵企業削減產能的動力。再以焦化行業為例,按照煉焦行業協會分析,目前國內焦炭產能在3.9億~4億噸,當前的實際需求至多2.8億~2.9億噸,產能過剩超億噸。但是,全國各地焦化企業產能擴張勢頭仍然強勁。

二是根據我國上一輪宏觀調控的經驗,政府投資支出對經濟拉動效應隨著時間的推移呈遞減趨勢。一旦政府投資支出效應釋放完畢,宏觀經濟又會掉頭向下。1998年在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中央政府適時推出了大規模刺激經濟計劃。1998年的經濟運行呈現出逐季回升的運行態勢,按當季計算,經濟增長率從一季度的7.2%,上升到四季度的9%。但到了1999年,經濟又繼續向下運行,1999年四季度當季的經濟增長率下降至7%以下。據有關報道,目前我國已經出現了財政投資項目庫儲備不足的問題。二季度以后,中央財政下達的財政投資規模明顯縮小,2008年底為1040億元,2009年一季度為1300億元,二季度為700億元,三季度為800億元。

三是異常寬松的貨幣政策可能會造成經濟體系內新的失衡,即以資產市場繁榮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或者說,實體經濟的相對穩定是建立在資產泡沫的基礎之上的。2001年“9.11”事件后,以格林斯潘為首的美聯儲所采取的低利率政策的結果就是如此。當時美聯儲為了緩解“新經濟”過熱之后對美國經濟的傷害,持續采取低利率政策,釋放了大量的流動性,大量社會資金流向房地產市場,造成了房地產市場的空前繁榮。然而,事實證明,這種脫離實體經濟的繁榮是不可持續的,而且還會使實體經濟置于更加不穩定的狀態。目前中國已經出現一些辦實業的大型國有企業,向房地產市場進軍的現象,為充裕的資金尋找出路。

更為復雜的問題是在中國經濟已經高度與世界經濟融合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很難走出獨立的行情。不確定的外部沖擊將會直接影響中國經濟的穩定運行。

總之,目前中國經濟出現“二次緊縮”的風險在逐步加大。但是,“二次緊縮”不會發生在2009年,很有可能是發生在2010年。

二、是通貨膨脹的風險,

還是資產泡沫的風險?

2009年上半年中國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一個突出現象是新增貸款大幅度上升,貨幣供應量增長加速。截至2009年6月底,新增貸款規模為7.72萬億元,其中新增人民幣貸款7.37萬億元, M2增長28.46%,M1增長24.79%,各項指標均大幅度超過央行年初制定的控制目標(見圖2、圖3)。

異常寬松的貨幣政策的正面效應,是有力地支持了中央政府的大規模刺激經濟計劃。本次以“保增長、促就業”為導向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主體是積極的財政政策。為了避免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最大限度地發揮財政政策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就需要有寬松的貨幣政策與之相配合。實踐證明,“雙松”的宏觀調控政策的短期效果是明顯的。

然而,異常寬松的貨幣政策也起到了向經濟體“注水”的作用。現在的問題是“水”往哪里流?

貨幣一個可能的流動方向是推動物價的上漲。目前社會各界對宏觀經濟走向的最大擔憂是可能會出現通貨膨脹。這種擔憂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天量”的信貸擴張和高速的貨幣供給將會導致通貨膨脹;二是目前市場上已經普遍形成了通貨膨脹的預期。本文認為,近期或年內發生通貨膨脹的可能性不大。

第一,通貨膨脹的一個典型特征是與經濟過熱相聯系的。在目前中國的勞動力市場環境下,出現經濟停滯與通貨膨脹并存即滯脹的可能性很低。現代貨幣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是通貨膨脹純粹是貨幣現象,與經濟增長無關。在理論上說就是不存在菲利普斯曲線所描繪的經濟增長即就業與通貨膨脹的替代關系,從而可以很好地證明滯脹的存在。近些年來新凱恩斯主義的經濟學家,更多地從勞動力市場結構的角度來分析滯脹的可能性。簡單地說就是一旦形成了通貨膨脹預期,工人在工資談判時可以將預期通貨膨脹因素加進去,推高工資率,工資率提高,又會傳遞到物價上,引起工資與物價的螺旋式上升,從而導致物價的普遍上漲即通貨膨脹。而在中國目前的勞動力市場環境下,很難設想工人有足夠的談判能力將預期通貨膨脹因素加到工資里。由于目前中國尚不存在工資與物價的螺旋式上升的機制,即使存在著通貨膨脹預期,也不具備形成滯脹的基礎條件。

第二,從歷次物價上漲情況來看,農產品價格上漲是推動物價普遍上漲的一個重要因素。而目前中國正經歷著一個農產品價格下降的周期,5月份糧食價格下降了1.7個百分點,6月份糧食價格有所回升,生豬價格繼續處于下降通道(見圖4)。進入2009年以來,國際糧價大幅下跌,國內糧價還有下行的壓力。在這種形勢下,農產品價格上漲推動物價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第三,國際石油價格對國內價格的沖擊可能是最不確定的因素。自2009年2月國際石油價格跌至34美元/桶以來,國際石油價格總體上呈震蕩向上的走勢,但也很難有效突破70美元/桶大關(見圖5)。據多家機構預測,2009年下半年國際石油價格很可能在60~80美元/桶之間震蕩。另外,目前中國的油價與國際油價并沒有完全掛鉤,在這種價格形成機制下,國際石油價格上漲推動國內物價普遍上漲的可能性也不大。

總之,在目前中國出現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可能性很低,在總需求疲軟的情況下,近期或年內發生通貨膨脹的可能性不大。

通常認為貨幣供應量增長與通貨膨脹之間會有12個月到18個月的時滯,這就是說,通貨膨脹可能在未來兩年內發生。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一定會伴隨著總需求的迅速膨脹,經濟增長率又重新回到兩位數,這時就會出現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但本文認為,中國經濟出現“二次緊縮”的風險比經濟快速回升的可能性更大,因此,這種出現需求拉動型的通貨膨脹的可能性也不大,即使出現外部成本沖擊型的價格水平的暫時上漲,也不會出現價格水平的持續上漲。另外,國際經驗證明,在經濟緊縮時期,保持適度的通貨膨脹即5%左右的價格上漲率,對經濟復蘇是有好處的。應該將通貨膨脹的標準,確定到價格總水平上漲到5%以上。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目前已形成的通貨膨脹預期不起任何作用,只是這種通貨膨脹預期是作用到資本市場價格上,引起股票價格和房地產價格的上漲。2009年上半年,股價和房價均出現大幅反彈。一時間,社會各界對銀行信貸資金進入股市和房市議論紛紛。有研究分析估算,在新增貸款中,有20%左右的資金進入了股市和房市。按照這樣的估算,目前進入股市和房市的資金大約有1萬億元到1.5萬億元。

一般認為,推動本次股市和房市上漲的因素為:實體經濟出現了復蘇的跡象;充裕的流動性;通貨膨脹預期;低利率政策。以上4個因素中,有3個因素與寬松的貨幣政策有直接關系。

本文認為,形成資產泡沫應具備三個基本特征:一是資本市場的價量走勢與實體經濟的走勢相背離,或者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反映出現了“超調”;二是流動性泛濫推動資產價格上漲;三是價格上漲表現為自我預期實現。顯然,目前中國的股票市場與房地產市場均顯現出以上三個基本特征,特別是目前公眾普遍形成了通貨膨脹預期,將投資股市和房市作為通貨膨脹的避險工具,這是本輪資產價格上漲的一個鮮明的特點。由此判斷,資本市場存在泡沫是可以肯定的,問題是目前是否存在著資產泡沫破裂的風險。本文認為,近期內(2~3個月內)資產泡沫破裂風險不大。這與中國資產市場所特有的“泡沫破裂”方式有關。

先看股票市場。中國的股市具有十分明顯的單邊市的特點,即在上升階段,多頭占優勢,在下降階段,空頭占優勢,單靠市場自身的力量,很難形成趨勢性的逆轉,也就是股市泡沫很難“自動破裂”。以往的經驗表明,主導市場反轉的主要力量來自政府相關的調控政策,這就是所謂的政策市。因此,股市泡沫破裂的風險就轉化為政策風險。具體地說,股市泡沫是否破裂,關鍵取決于政府對資本市場風險的態度。目前貨幣管理當局的政策走向,就成為當前股票市場中最大的不確定因素。這就是說,股市泡沫風險實際上是政策轉向的風險。

種種跡象表明,央行在近期內對宏觀調控政策進行方向性調整的可能性并不大。7月上旬,溫家寶總理在兩次經濟形勢座談會上都重申“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保增長、保就業”仍是當前宏觀調控的核心目標。7月下旬,央行在系統內的座談會上,仍然將“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鞏固經濟企穩回升勢頭”作為貨幣政策的基調。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央行不會適當做出政策調整,畢竟“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是央行的首要目標。這就需要特別關注兩個指標,一是 CPI;二是M2和M1。

雖然在國際經濟學界,已有學者呼吁以包括資產價格特別是房地產價格在內的廣義價格指數,作為央行的貨幣政策目標,但在現實的央行操作過程中,貨幣政策的“錨”,即盯住的目標仍然是物價。在目前CPI仍為負值的情況下,央行更加警惕的是通貨緊縮,所以,不太可能轉變政策方向。也就是說,當CPI由負轉正時,央行調整政策方向的可能性將會增大。

另外一個指標是M2的增長率。從歷史經驗上看,當M2的增長率超過了30%,M1的增長率超過了25%,通貨膨脹的風險將急劇加大(至少央行會這樣認為)。1993~1994年的貨幣供應量曾超過30%,其代價是出現了超過兩位數的通貨膨脹。這一慘痛的歷史教訓,央行一定會記憶猶新。也就是說,30%的M2增長率和25%的M1增長率可能是央行所能承受的“心理極限”。6月份,M2的增長率達到了28.5%、M1的增長率達到了24.79%,已經接近央行的“心理極限”。7月份,央行重啟一年期的央票發行,就表明央行已開始微調貨幣供應量,力圖將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速度控制在可控的范圍內。

初步判斷,在三季度以后,如經濟企穩得到進一步確認,CPI的增長率也已由負轉正,央行就可能進行方向性的政策調整。

除了貨幣管理當局收緊銀根之外,傳統上,政府對股市的調控手段還有兩個方面:一是加快新股上市的節奏;二是調高股票交易印花稅。前一種手段,目前已經開始啟動,但對股價打壓的效果并不明顯,后一種手段一般認為是一劑猛藥,其對股市的打壓效果,主要取決于市場的心理承受能力。由于調高股票交易印花稅無需改變政府宏觀調控部門的政策方向,本文認為,調高股票交易印花稅可能會先于央行的貨幣政策的調整。

再看房地產市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與股票市場的聯動效應十分顯著,而且房地產市場也是資金推動型市場,因此,影響股票市場的政策因素,在房地產市場上同樣存在。與股票市場不同,房地產市場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更大。

由于中國的資本市場發達程度較低,股票作為一種金融資產在全部金融資產中的比重不高,大約在20%~25%,而且股票融資的杠桿率很低,國民的儲蓄率又很高,所以,股市的泡沫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遠不如發達國家那么大。但是,房地產市場則完全不同。

首先,房地產投資對總投資需求的拉動作用明顯。2008年一季度,房地產投資一度占全部城鎮固定資產總投資的25%以上,成為拉動投資高速增長的重要力量。2009年上半年這一比例下降至17.7%(見圖6) 。普遍認為,房地產投資動力不足是民間投資動力不足的一個重要表現,下半年房地投資將會快速回升。

其次,房地產信貸已成為目前銀行系統內發展最快的信貸業務。自2000年開始,房地產信貸業務發展十分迅猛,據《中國人民銀行政策執行報告》,到2008年底,房地產信貸占銀行總信貸的比例達到了17.4%(見圖7)。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9年1~6月,全國房地產貸款同比增長32%,個人按揭貸款增長63.1%,大量的信貸資金流入,加速了房地產市場的“量價齊升”。一旦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還貸的違約率上升,將直接威脅銀行體系的資產安全,并可能引發銀行系統的信貸萎縮,對實體經濟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第三,房地產對消費拉動作用十分明顯。在目前中國城鎮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已經降至0.36水平的情況下(按照國際公認的標準,恩格爾系數達到0.30~0.40,表示該國居民已經進入富裕國家的行列),住房消費已經成為城鎮居民和進城農民最為重要的消費領域。而且住房消費還會帶動一系列的相關消費,包括家庭裝修、汽車及其它耐用消費品的消費。如果房地產消費不活躍,政府所大力推行的刺激消費政策很難取得明顯的效果。

由于房地產市場對實體經濟的關聯度更高,所以,目前政府宏觀調控部門處于兩難的選擇,如果房地產市場不活躍,啟動經濟的計劃就難以實現,但是在當前宏觀經濟環境下,啟動房地產市場就必須向房地產市場注入資金(2009年5月銀行下調房地產資本金率,由35%降至20%,實際上就是向房地產市場注入資金),其結果不可避免地造成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如果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增大,又會加劇危及銀行系統的資產安全,造成經濟不穩定。同時,房地產是關乎民生工程的產業,世界上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都把保障居民住房作為一項重要的社會福利事業。因此,國家的房地產政策也是社會福利政策。一旦房地產價格上漲到大多數自住購房者無法承受的水平上,民眾對政府的公信力將會降低,甚至成為社會的不安定因素。這也是中央政府不得不考慮的問題。然而,在目前中國已將“保增長”作為首要目標的情況下,中央宏觀調控當局,近期大力干預房地產市場的可能性也不大。

雖然銀監會對房地產市場泡沫現象一直十分關注,也兩次下達通知,嚴格實行對“二套房貸”的管理,但是實際效果如何也值得懷疑。這是因為作為決定房地產市場走勢最重要的主導力量——商業銀行和地方政府,其利益與房地產市場休戚相關。

對于商業銀行來說,房地產貸款仍然是目前最有盈利價值的項目,房地產貸款不僅可以為銀行帶來利息收入,而且可以吸引儲戶存款,并可將業務擴展到各種理財產品上。而且,與其它實業項目相比,房地產流動性高,變現能力強,并有一定的儲值功能。在經濟不景氣,難以尋找到更好的實業項目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土地財政仍是其主要的收入來源。而且地方政府官員的各種利益均要從發展房地產市場中得以實現。雖然中央政府并沒有將房地產列為十大振興產業,但是地方政府無不將房地產作為本地區發展的支柱性產業。

另外,目前在房地產市場上,還存在著一個特殊現象,就是一些資金實力雄厚的大型國有企業成為這一輪房地產市場上漲的重要推手。這是因為,一方面,在產能普遍過剩的情況下,這些大型國有企業缺乏適當的投資領域,另一方面,獲得銀行信貸資金傾斜的大型國有企業,必須為這些資金尋找出路,部分資金實力較為雄厚的民間資本也是如此。目前土地市場“天價地王”神話的背后,就有這類企業的身影。

在這種情況下,房地產市場泡沫還會繼續延續下去,可能形成比2007年更大的資產泡沫,并與股市的上漲相互支持,相互推動,直至泡沫破裂,從而可能成為中國經濟“二次緊縮”的導火索。

三、對未來經濟走勢的判斷

本文認為,目前中國經濟處于周期性調整的初始和中期階段,庫存調整和價格調整正在展開,但尚沒有進入時間較長、調整幅度較深的產能調整階段。在政府大規模刺激經濟計劃的作用下,產能調整階段有可能被延遲并延長。也就是說,按照市場自發的調整慣性,經濟需要經歷一段較長時間的市場出清過程。在市場出清階段,必然會出現企業利潤下降,虧損面增加,企業關閉、破產、并購與重組頻繁發生。這一階段雖然是痛苦的,但也是經濟周期性調整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階段。

除了產能調整之外,目前中國經濟還面臨著總需求的結構性調整,即消費與儲蓄比例關系的調整,由過分依賴外需拉動的經濟,轉向以內需拉動為主的經濟。這種總需求結構性調整所需要經歷的時間更長。即使本輪周期性調整結束,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率也不會回到兩位數的水平。

政府拉動經濟的宏觀調控政策在短期是有效的,但這并不能改變經濟運行的內在規律。因此,本文認為,宏觀經濟層面的止跌企穩,并不能預示中國經濟出現了趨勢性回升。如果央行繼續放松銀根,放寬信貸政策,也不排除經濟增長出現較大幅度的反彈,但反彈后的跌幅將更深,形成經濟的“二次緊縮”。按季度經濟增長率計算,“二次緊縮”的深度在6%左右。

從數據上分析,由于2009年各季度的經濟增長呈逐季下滑的態勢,受基數影響,2009年經濟增長指標可能會出現前低后高的運行態勢。而且,2009年是政府執行大規模刺激經濟計劃的第一年,又逢“60年大慶”和上海世博會即將召開。加之,中國的銀行系統資產質量較好,融資能力較強,而且目前政府財政狀況也較好,具有較強的對經濟的調控能力。這就為政府持續實施經濟刺激計劃提供了條件。因此,實現8%的經濟增長目標幾乎是沒有懸念的了。按目前的經濟走勢,經濟增長率有可能超過8%,達到9%。

在當前國際和國內經濟環境下,決定價格總水平走勢的主要因素是外部輸入引起的成本變化。在全球可能出現流動性泛濫的形勢下,上半年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特別是原油價格的升幅已經比較高了,進一步上升的空間已經縮小。外部輸入型物價上漲的概率不大,但考慮到2008年上半年價格基數較高,2008年下半年價格基數較低的因素,到三季度后CPI增長率將會由負轉正,到年底可能達到3%左右。這就是說,2009年實現年初政府設定的經濟增長率達到8%,CPI增長控制在4%左右的目標是可以預期的。

Second Contraction: Main Risks Facing Chinese Economy

Liu Xianfa

(China Development Institute, Guangdong, Shenzhen518029,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evaluate China's current risks of macroeconomi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usiness cycle. In this paper, it's considered that China's economy will face the risk of double-dip recession. In the short term, the objective ensuring the GDP growth of 8% can be achieved with loose fiscal policy and monetary policy, and asset bubbles generated, delaying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restructuring. Once the asset bubbles burst, the economy will fall into double-dip recession. The article also believes that the current inflation in China is unlikely.

Key words: business cycle,double-dip recession,asset bubbles,inflation

(收稿日期:2009-07-29 責任編輯: 垠喜)

猜你喜歡
通貨膨脹
淺談通貨膨脹形勢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卷宗(2016年10期)2017-01-21 01:30:23
外匯儲備對我國通貨膨脹不確定性影響的實證分析
對通貨膨脹的幾點反思
中國經貿(2016年20期)2016-12-20 15:30:40
基于VAR模型的人民幣匯率對我國通貨膨脹的影響研究
供給側改革的國際經驗借鑒
人民論壇(2016年31期)2016-12-06 11:01:26
我國近期通貨膨脹的成因剖析及其對策探究
時代金融(2016年30期)2016-12-05 18:59:51
通貨膨脹的福利成本城鄉差異分析
智富時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4:15:41
通貨膨脹與人民幣升值長期并存現象的分析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6:29:24
我國國際收支對通貨膨脹傳導機制的經濟計量性檢驗
時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0:38:00
我國金融發展水平影響因素研究
商(2016年29期)2016-10-29 14:49: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综合色在线|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无码| 91啪在线| 九九香蕉视频|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午夜啪啪网| 免费jizz在线播放| 成人免费一级片| 国产微拍精品|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狠狠综合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亚洲区欧美区| 成人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69av在线| 国产制服丝袜无码视频| 91美女视频在线| 一级在线毛片| 国产久操视频|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一级毛片基地| 亚洲综合狠狠|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国产女人爽到高潮的免费视频 | 国产成人夜色91| 天天婬欲婬香婬色婬视频播放|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日韩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精选高清无码|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欧美自拍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国产原创第一页在线观看|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一级高清片久久99| 无码免费视频| 欧美第九页| 尤物国产在线|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免费视频6| 欧美啪啪网| 高h视频在线| 亚洲黄网在线| 亚洲日韩AV无码精品| 在线欧美一区|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91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 四虎在线高清无码| 国产91导航| 性网站在线观看| 日本a∨在线观看| 亚欧乱色视频网站大全|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天天射| 日本福利视频网站| 色综合五月| 国内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 亚洲午夜天堂| 婷婷成人综合|